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13,汶川、理县灾区见闻。

(2009-06-13 23:13:35)
标签:

汶川

理县

灾区见闻

旅游

分类: 行走

   “6。13”,距离“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又已过去了一个月有余,从阿坝州首府马尔康出发,从三家寨大桥拐了一个弯后,开始沿着汶马公路,经过理县、汶川,赶往成都。

 

    之前,北京街头般的堵车现象,在汶马公路沿线的任何一个村落、小镇上都有可能发生,当然,理县、汶川县城更是苦不堪言,漫天的沙尘遮盖不住瓦砾、断壁、乱石等地震的遗留物,而在汶川县城两边的山坡上,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似乎有些新鲜的墓碑。

 

    早在“5。12”一周年的XXTV电视报道中的镜头,一度让我困惑不已,在这些连篇累牍的报道中,灾区的公路已经修复一新,灾民们即便没有住进由各地援建的新居里,也一直生活在整齐划一的活动板房内,但现实并非如此,即便是在镜头中屡屡出现的汶川县城,依旧是沙尘漫天,断壁、乱石触目可及,沿途的村镇更是有过之。

 

    汽车驶过汶川县城,在绵篪一带,沿江一溜排开的是一些由芦苇席和一些木条固定的简易房,而不是我在电视上熟而能详的由各地援建的简易板房,也许,有些人愿意矫情,就像那些曾经批评我有关漓江上的贫民窟一样,会把这一现象说成是被城里人YY的所谓“生活方式”。

 

    当然,本人并无意于否定XXTV报道的客观性,确实如报道中所示,从成都到映秀之间的隧道之间的公路确实修复一新,但也仅只于此,再往前走一步,无论是从映秀到汶川、乃至于理县、马尔康,或者马尔康至红原,还是从映秀至川主寺,这些路段都依然处于毁弃中,沿途的施工人员似乎远不如各式标语上的汉字多。

 

    选择性近视似乎是媒体的专利,所以,XXTV千篇一律、不厌其烦地报道着那些似乎尽人皆知的典型地点、典型人物,而对于这之外的一切,就像写有映秀震源字样的标牌前拍照的看客一样,“5。12大地震”在很多人的头脑里已经沦落为一个符号。

 

    曾经生活在映秀的人们是最不幸的,因为他们处于震中,但他们也是最幸运的,因为他们拥有太多的关注和宠爱。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冷血,但当你看到绵篪街头的一处房屋重建的工地上,只有一对老夫妻佝偻着背忙碌时,你也许会明白“自救”的真实涵义。我切切实实地看到老头用箩筐来来回回地挑沙灰,老婆婆搅拌,空落落的工地上仅有这对老夫妇,而另一座危房前,一个老者默默地坐着。

 

   当然,从都江堰前往旅游热门地点九寨沟的公路沿途,民居大都修整一新,但愿这不是因为这条路上有着来来往往的国内外游客,因此难逃面子工程之嫌。即便在这条线上,我在松潘遇到一位老人,据说该县只有他所在的村子没有获得地震补贴,因为这位老人有幸生活在远离公路线的美丽的扎嘎瀑布附近。

 

     这位老人在县城内照顾着两个上小学的孙子,他说,孙子在村子小学内上了一年,还认不清一、二、三、四,所以,老人把孙子送到县城的小学,为此,不得不承担每年近千元的额外房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