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岩撬走华谊艺人背后的产业迷失
(2008-12-15 23:29:39)
标签:
华谊兄弟橙天娱乐《赤壁》《舞者》海岩好莱坞娱乐 |
相对于唱片业,在影视行业中,艺人与经纪公司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密不透风。由于国内票房市场容量有限,海外票房市场开拓乏力,而盗版市场和非法下载猖獗,导致音像市场极度萎缩,与此同时,电影频道又相对垄断,以至于电影播映版权相对低廉,因此,电影投资,尤其是商业大片的回收压力颇为严峻。
即便《赤壁》(上、下)票房总额高达5亿元人民币,实现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最初的预期,但根据国内现有的制片方与院线的分成比例计算,仅靠国内市场,距离收回高达8亿美金的巨额投资还有很大距离,更遑论盈利。
票房市场前途未卜,因此,安排签约艺人主演,借助电影的上映所带来的曝光率和人气,从而,在后续广告代言和商业演出(活动)等方面,获取后期收益,就是制作公司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此,《赤壁》(下)尚未上映,该片主题曲演唱者Alan已经代言EPSON某款打印机,就是最好注脚。
就目前国内艺人的收入结构而言,广告代言和商业演出远比唱片版税和影视剧片酬来得更轻松、更丰厚,这种收入结构的倒挂现象,导致制作机构在投拍影视剧时,大都优先甚至仅仅选择自己的签约艺人,这就是影视制作公司的不二法门。所以,“近亲繁殖”、“肥水不留外人田”,这是国内影视制作业的常态。
有关影视剧选角的炒作和噱头,无论最初是多么地轰轰烈烈、扑朔迷离,但最终的结局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悬念。当荣信达成为新版《红楼梦》出品方之一,于是,老板李少红掌勺,签约艺人归亚蕾、何琳、徐菁遥、唐一菲、张檬相继替代之前的“红楼梦中人”,成为该剧当仁不让的主要演员。
新版《三国》导演变更的背后是投资方的变化,当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公司主导该剧的投资、制作时,其签约导演高希希取代阎建钢执导《三国》就顺理成章了,当高希希导演确定后,陈建斌作为第一个签约主演,恰恰是因为另一个事实,陈建斌和高希希同属于一家经纪公司——投资方小马奔腾。
《李米的猜想》显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该片主演全部来自投资方华谊兄弟的签约艺人,如周迅、张涵予、王宝强、邓超等,而华谊兄弟投资的新版《倚天屠龙记》尚未开拍,有关主演邓超、安以轩的争论就在互联网上相处流传,但华谊兄弟却不为所动,其原因就在于邓超、安以轩都是该公司的签约艺人。
通常情况下,国内经纪公司大都依托于强势制作公司,或者强势制作公司直接涉足艺人经纪,如华谊兄弟、海润影视、橙天娱乐,概莫能外,因此,影视圈铁板一块,独立的经纪公司和艺人根本无法渗透,这就是国内影视行业的现实生态。
影视圈“近亲繁殖”、“自产自销”的“门户之见”,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它杜绝了影视公司“为别人做嫁衣”的尴尬,所以,海岩的中圣春秋公司投拍的《舞者》热播后,就迫不及待“撬走”该剧女主角宋汶霏。
与此同时,影视公司也在“作茧自缚”、“画地为牢”,人为地设置下一座撕不破的“围城”。因此,签约大量艺人的制作公司,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拍片量,来维持艺人(尤其是大牌艺人)的出镜率,以避免大牌艺人屡屡出走的另一种尴尬。
这一“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俨然是影视公司的“挥刀自宫”。日前,华谊兄弟高价买断畅销小说《风声》的电影改编权,并敲定签约艺人黄晓明、李冰冰主演,便是一例,在时下的经济环境下,09年电影拍片量必然下降,华谊兄弟必须为已经踏上电影不归路的李冰冰“买单”。
不仅如此,先后并购天意影视、金泽太和等公司后,华谊兄弟电视剧事业部高调亮相,七大电视剧工作室独立运作,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整体运营风险。另一家娱乐公司橙天娱乐,也概莫能外,投资《赤壁》已经昭然若揭,而橙天娱乐对于签约艺人唐嫣的投资更是不遗余力。
当然,娱乐业的畸形生态,直接扼制了独立经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同电视传媒业的“制播分离”一样,制作公司与经纪公司的平行发展,无疑才是中国娱乐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而这都需要独立经纪公司的诞生和崛起。
陈戈是一个地道的“海龟”,他在1998年创办北京普涞明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宣称要做“中国的CAA(与WMA比肩的美国著名艺人经纪公司,曾签约华人巨星成龙等)”,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万通股份董事长冯仑相继成为普涞文化的股东。
如今,陈戈表示早已远离演艺经纪行业,而有关普涞文化的最近一则新闻是该公司与西影股份的合同纠纷,陈戈、王长田都成为被告。事实上,影视制作业“近亲繁殖”的“潜规则”,直接扼杀了独立经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独立经纪公司和厂牌被具备实力的制作公司“招安”,就是一个日益迫近的趋势。近日,演艺经纪行业新闻频频,华谊兄弟并购中乾龙德,著名音乐人张亚东、小柯先后被星光国际收入麾下,无疑都和这一产业格局息息相关。
尽管国内的影视、传媒企业大谈时代华纳,但是除了陈戈之外,似乎从未有哪一家公司把好莱坞著名经纪公司CAA作为榜样。毋庸置疑,好莱坞著名经纪公司CAA的横空出世,创始人大卫·奥威茨的强势个性和独特经营息息相关。
CAA生逢其时。当时,老东家WMA还不屑于电视剧,但大卫·奥威茨首先从电视剧率先突破,其后,在WMA一手遮天的竞争环境下,大卫·奥威茨又从源头入手,开创制片、编剧、导演、演员等捆绑销售的先例,终于成为好莱坞最具实力的经纪公司之一。
大卫·奥威茨别出心裁,CAA后来者居上,但大洋彼岸的“娱乐榜样”能否被国内同行们克隆?这是一个有待诸多业内人士求解的命题,而其答案或许还是取决于影视公司的视角转换:作品,还是艺人,才是影视业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