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中国著名戏剧家,潮剧泰斗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2022-08-17 18:07:48)
标签:

姚璇秋

潮剧

逝世

分类: 国学文化

【原创】中国著名戏剧家,潮剧泰斗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姚璇秋剧照

姚璇秋(1935年8月13日-2022年7月2日),女,汉族,广东澄海人,中国著名戏剧家,国家一级演员,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五、六十年代其主演的潮剧《苏六娘》、《荔镜记》被拍成彩色电影发行海内外;另被摄制成录像片发行的有《辞郎洲》、《春草闯堂》、《梅亭雪》、《江姐》、《万山红》、《杨乃武与小白菜》、《袁崇焕》等,并有多出戏被录制成录音制品。

姚璇秋先后得到杨其国、黄蜜、金龙、卢吟词、黄玉斗、马飞等名师的悉心指导,加上聪慧好学,广撷博采,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塑造了一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女性,如王金真、黄五娘、苏六姐、李三娘、陈壁娘、李半月、苏三、江雪琴、李梨英、王凤来等,形象逼真,感人肺腑。曾多次出国,献艺于柬埔寨、泰国、新加坡、法国、香港等地。她的唱腔圆润清晰,晶莹甜蜜,字正腔纯。她的表演艺术,受到国内外观众热烈的赞赏。

姚璇秋1935年8月13日(农历七月十五)出生于广东的澄海县城城南管区,少年时在澄城读小学。父亲叫姚泽鹏,母亲蔡氏,人称蔡姐。姚璇秋是父母的第8胎孩子,前面有5个姐姐和2个哥哥。姚璇秋是这个家中最小的女儿,与最大的姐姐相差24岁。从下面这张家庭合影中可以看出,大姐的儿女都比姚璇秋大。

【原创】中国著名戏剧家,潮剧泰斗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姚璇秋童年时期与家人合影

姚璇秋祖上是一户大户人家,只是到了父亲姚泽鹏这一代已经没落。

姚泽鹏有一个大哥,即姚璇秋的大伯父,结婚后没留下孩子。

一大家子没有分家,共住在祖上留下的一处大屋里,靠收取公租田的租税为生。

姚璇秋的大伯原在澄海的北湾开了一家药店补贴家用,却不幸在1922年的一场强台风灾中,连人带店被刮进大海,尸骨无踪,舍下家中的大伯母孤苦度日。

姚璇秋后来的命运就和这位不幸的大伯母连结在一起。

1943年,由于连年战乱,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加上这一年潮汕大旱,米价飞涨,姚家父母只好带着儿女们四处逃命。在一次短暂返家时,父亲姚泽鹏面对家乡满目疮痍,家业被日寇洗劫一空,一时痛心疾首,突发急病,撒手西去。

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姚璇秋母亲的身上。作为一个旧社会的弱女,母亲无力承担家庭巨大的经济压力,加上连年逃难,担惊受怕,不久也卧病在床。

此时姚璇秋的五个姐姐中除了二姐在十几岁时早逝外,均已先后出嫁。其中四姐后来移居新加坡,其他几个姐姐均嫁本地。病中的姚母带着姚璇秋和两个哥哥艰难度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母亲只好托人把老六姚国栋和老七姚国烈两个男孩送到澄海救济院。

看着嗷嗷待哺的小女儿姚璇秋,母亲于临终前只好把她托付给姚璇秋的大伯母,对大伯母说:“从今以后,她就是你的亲女儿,求你设法将她养活。”交代完后,母亲便病逝了。

母亲去世后,姚璇秋便跟着大伯母一起生活,直到1948年大伯母70岁时病逝。

1944年,姚璇秋9岁,为了生活,她来到澄海县城的一家火柴厂当童工。在火柴厂上班期间,姚璇秋心中经常记挂着在救济院的两个哥哥。经常跑到由救济院的童伶组成的潮剧戏班看望哥哥,并经常驻足观看了他们表演的潮剧潮曲。

1945年抗战胜利后,救济院的老板因曾为日伪政府做事而入狱,救济院的戏班只得解散。

救济院解散后,大哥姚国栋去往“源正潮剧团”继续演潮剧,二哥姚国烈进了一家绸缎店帮人售卖布匹。布店中有一个名叫陈益泉的店员,会唱外江戏(汉剧),经常被邀请到当地一家“阳春国乐社”唱曲。得知姚璇秋三兄妹会喜欢潮剧潮乐,骤感情趣相投,便时常邀请姚璇秋兄妹到国乐社唱曲。

在这期间,姚璇秋得到了在新加坡经营水果生意的四姐一家的帮助,还得以进学校读了几年书。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姚璇秋三兄妹由于擅长潮曲潮乐,被澄海城关镇广播站聘请为义务广播员,专门配合时事和节日演唱一些宣传、娱乐性质的曲目。

1949年10月,澄海县城就有了广播站,这在当时可算是非常超前的“高科技”!可能有读者质疑这条信息的真实性,但这是姚璇秋生前接受采访时亲口叙述的,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

1953年在潮剧伯乐、“正顺潮剧团”两位领导陈炳光和郭石梅慧眼识珠举荐下加入该团。

进团仅过8个月后,姚璇秋就以一曲《扫窗会》的折子戏在广东全省戏曲汇演上一举成名。

此后,姚璇秋在潮剧界的辉煌大家都有目共睹:

1956年转入广潮剧团(即后来的广东潮剧院),1958年任广东潮剧院第一团副团长;

50年代后期先后分别在北京和广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时她的出色表演还受到梅兰芳、田汉、蔡楚生等名人的高度赞扬和指导;

1959年,姚璇秋主演的潮剧《苏六娘》由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拍摄成彩色戏曲片在海内外发行。

1961年,姚璇秋主演的潮剧《陈三五娘(荔镜记)》由香港凤凰影片公司在广东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影片在海内外发行。

……

接连二部由同一演员主演的彩色潮剧被搬上银幕,一时轰动了海内外。这是连其他著名剧种(如京剧等)也是不多见的殊荣,这不但对潮剧这一地方戏曲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更使姚璇秋的名字响彻大陆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连法国的潮籍华侨也对姚璇秋的潮剧艺术赞誉有加,于是纷纷向姚璇秋所在单位发出访问邀请。因此,姚璇秋先后代表国家出访上述多个地区和国家,所到之处,便掀起一场“姚璇秋热”。

1963年起,除表演传统剧目外,也开始尝试饰演现代潮剧题材中的主要角色,如《江姐》中的江雪琴、《万山红》中的王凤来等,均取得成功。

姚璇秋还于1964年7月被选派参加过为期数月的农村“四清”工作队。

1666年后,遭到批斗、审查、下放。

1971年起,从干校被调回汕头地区潮剧团,被监视并“限制使用”。

期间出演过革命现代戏《沙家滨》中的阿庆嫂、《龙江颂》的江水英、《洪湖赤卫队》的韩英等。后来还出任“地区青年潮剧团”团长、汕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姚璇秋长年把心思扑在潮剧事业上,错过了结婚的最佳年龄。直到1972年,才和认识十二年之久的戏剧同行曾青结婚。此时姚璇秋37岁,曾青43岁。

曾青是广州人,出生于1929年,是广东省话剧院的舞台灯光设计师。曾青的父亲曾是一位军医,家里人原本期待他子承父业当一名医生,但他却从小就对戏剧舞台上的灯光设备原理充满好奇和兴趣。特别是当电灯光影等科技产品传入我国并应用于舞台之后,更是痴迷于这方面的钻研和探索。和姚璇秋认识时,他已在从事舞台灯光设计工作多年。

曾青和潮剧的结缘始于姚璇秋的一次出访演出。

1960年,汕头各潮剧团接受国家委派,准备组团至柬埔寨演出。为了提高潮剧的舞台灯光效果,省文化局就将省话剧院的优秀灯光师曾青抽调到即将出访的潮剧团。就是在这次出访演出期间,曾青的高超设计技术和人格魅力给姚璇秋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由于二人的工作地点“各分东西”,一人在汕头,一人在广州。因此二人对能否结合的事曾一度心灰意冷。加上此时姚璇秋大红大紫,是潮剧的重要台柱,如果结婚,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定会影响潮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二人的终身大事就一拖再拖。直到1972年,才在有心人的撮合帮助下最终走到了一起。

姚璇秋和曾青结婚后,相亲相爱,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第二年,儿子曾兆月出生。

【原创】中国著名戏剧家,潮剧泰斗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姚璇秋一家三口

在儿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曾青就提前给孩子取了名字。“兆月”二字是各取夫妇二人姓名中的一部分组成,即取“姚”字的“兆”和“青”字的“月”。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夫妻聚少离多,便希望通过儿子的名字寓意二人永远在一起。由此足见夫妻二人是多么相爱。

1978年后,潮剧迎来了又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这一年8月,姚璇秋出任刚恢复建制的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和名誉院长,此后一直为潮剧事业奋斗不息。

直到2000年宣布退休后,姚璇秋才把户口从汕头迁至广州,一家三口终于过上团圆的日子。

从自己无比热爱的潮剧事业退下来后,姚璇秋在享受天伦之乐之余,还练习和研究起书法艺术来,践行“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哲言,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姚璇秋曾出过书法集《梨园秋实——姚璇秋书法集》并举办过个人书法展。

【原创】中国著名戏剧家,潮剧泰斗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姚璇秋书法

姚璇秋曾在2017年一次致辞中,谈到她学习书法的初衷。她说:

“我是一名潮剧演员,从事潮剧表演超过 65 年。潮剧舞台上,那些才子佳人吟诗题咏,挥毫书写的形象时有出现。在我演出的角色中,苏六娘、黄五娘、陈璧娘、李半月等,都是能诗能写的角色,为了塑造角色的需要,我们经常也要经常拿起毛笔。记得上世纪 60 年代的时候,梅兰芳先生教导我,要学点书画,提高演员的艺术素养。我听从先生的教海,演出之余,有空的时候我就经常练习写点字,偶尔也画画,记得还曾经跟书画家程十发合作画过一幅画,但是WG期间全部都已经散失。WG后,我很少再拿起笔,也很少有人记得我拿过笔,一直到了 1 999 年,第一届国际潮剧节举办的时候,当时有个书画展览,主办方找我写,我才正式重新提笔写了‘’艺无止境“四个字,现在这件书画作品就收藏在广东省档案馆。此后,在退休继续潮剧传承的同时,我也经常练写毛笔字,修心养性。”


【原创】中国著名戏剧家,潮剧泰斗姚璇秋的艺术人生
    姚璇秋致辞内容截图

晚年的曾青患有糖尿病,行动不便,只能呆在家中,去不了其他地方。姚璇秋就在完成社会活动之余的时间,尽力尽力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还根据曾青的爱好买了很多花卉供他欣赏。

2011年,姚璇秋荣获“汕头市文艺终身成就奖”。

同年11月,曾青在广州去世,享年82岁。

老伴去世后,作为潮剧的代表性人物,定居广州的姚璇秋仍如老骥伏枥,出席了广州很多与潮剧相关的重要活动和场合。如:

2013年在广东潮剧院主办的“潮剧传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收徒仪式”上收詹春湘、蔡绚娜为徒弟(先后拜姚璇秋为师的计有;广东潮剧院一团吴玲儿、广东潮剧院一团张怡凰、詹春湘、广东潮剧院二团林碧芳、李莉、广东潮剧院三团蔡绚娜、汕头潮乐团余琼莹、澄海艺香潮剧团王怡生、普宁潮剧团黄芝香、新加坡南华儒剧社李诗瑶、马来西亚金玉楼春潮剧团吴慧玲等);

2014年出席由广东省潮剧发展基金会等举办的“潮韵秋声——姚璇秋潮剧艺术鉴赏会”;

2017年出席“姚璇秋艺术研究所”落成典礼……

2022年7月2日7时05分,姚璇秋在广州无疾而终,享年87岁。

据姚璇秋的学生说,姚老师走时无病无痛。临终前几天还在为潮剧的发展奔波。


姚璇秋的最后一次露面,是在海南举行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上。当天,她神采奕奕,给人感觉她身体硬朗,还亲自在会场上热情邀请海内外乡亲共赴2024年在汕头举行的下届年会之约。没想到才过去几天,这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和敬重的潮剧泰斗就驾鹤西去,真是令人悲痛不已!

姚璇秋大师,一路走好!

参考资料:黄剑丰《姚璇秋传》、名人简历网、百度百科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