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0个汉字,全部发相同的音,考验文字功底。我们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从外形上的方方正正,衍生出千变万化,典雅绝伦的书法作品;基本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发音,当然,同音字、多音字也的确存在,这个特色,让“字母串”语言的外国人叹为观止。https://f11.baidu.com/it/u=640530469,3806494523&fm=173&app=49&f=JPEG?w=640&h=412&s=972244A2440384E90E35E8B60300401B&access=215967316
说到汉语的文化特色,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唐诗”和“宋词”。不错,这两个文学体裁,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一直为炎黄子孙所传承,并辐射影响了周边其他国家。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押韵”。因为发音相同的字数限制,让现在的我们写作起来感到非常困难。
如果说诗词的“押韵”是因为汉字发音的限制引起的,那么,相对于“绕口令”来说,那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绕口令”,其实就是一种发音相同的汉字堆砌,表达的内容和意思并不是很丰富,甚至有点无厘头。比如“灰化肥会挥发”之类的就属于这种情况。
不知道大家在微信或者QQ里,有没有玩过绕口令般的“口令红包”?有的朋友出题刁钻,如果发音不准的人还领不到,反正笔者本人就错失过很多,真是惭愧。如果你认为绕口令就是汉字发音的最高难度,那你还真是错了。相比之下,无论多么刁钻的绕口令,也它比起来,那都是小儿科。这就是——同音文。
没错,就是“同音文”!顾名思义,也就是一篇文章里,所有的文字都发同一个音。有的朋友会觉得不可思议,下面就贴出来这篇“奇文”,如果您能完整读通畅,还能理解其文字意思,那说明您的汉语功底非常深厚了。
《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石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读完是不是有“绝望”的感觉?或者,觉得这是某个闲的蛋痛的人凑出来、根本没有任何文意的文章?这你就又错了,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有“现代语言学之父”之称的赵元任先生,1930年在美国写的。其写作的目的,是向世界展示汉语的魅力和无可替代,用以批判那些崇洋媚外之人提出的“废除汉字”的荒谬主张。
这篇文章翻译成白话文,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石头屋子里,有一个姓施的诗人,喜欢狮子,发誓要吃十头狮子。施先生经常去市场寻找狮子。有一天十点钟的时候,他又来到了市场,刚好市场里也新到了十头狮子。于是,施先生注视着这十头狮子,凭借着自己锋利的石头弓箭,杀死了这十头狮子。施先生扛起狮子的尸体走回石头屋子。石头屋子很潮湿,先生让仆人擦拭石头屋子。擦好以后,先生开始尝试吃这十头狮子的尸体。当他吃的时候,才识破这十头狮尸,并非真的狮尸,而是十头用石头做的狮子,请尝试解释这件事情。
这篇文章所用的文字,全部发音(shi),除了声调不同之外,其余几乎全部一样。尤其里面的“是”字,有几种理解才能让文意通畅,有“是或者不是”、“这个”等几种情况;还有“时”字,有“时候”、“几点钟”、“正值”等一些理解。
所以我们的汉字,用“博大精深”来理解真的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而不该因为它的“难学”而歧视。这篇文章就是最有利的例证,试问还有哪一种语言能做出这么精彩的阐述?就连汉语作为母语的我们,都需要很深的文字功底才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