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南华寺简介

标签:
生活文化旅游佛学 |
分类: 社会民生 |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重修于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云和尚主持,历时十年,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
南华寺现任住持 释传正大和尚俗姓林,名培庵,号岩基。广东惠来狮石人。1944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奉佛的家庭,自幼聪慧,睿智天成,少时即怀善心,能显慈悲。年方七岁,便厌血腥,执意茹素。十一岁时投惠来普善岩出家。1970年,传正大和尚只身来南华参拜,谒六祖大师真身。至南华之时,目睹寺庙墙垣倾颓,六祖昔日弘法之地,破败如斯,令人有扼腕捶胸之痛。传正大和尚在大雄宝殿上得拜三尊佛像及五百罗汉,起身四顾,泪涕交下。于时即发大誓愿,他日定当重振曹溪祖庭,光大六祖慧业。自此以后,传正大和尚即与南华禅寺结下了不解的法缘。
1990年,惟因和尚圆寂后,释传正法师受众推举为南华禅寺代理住持,继恩师之遗愿,主持相继修复伽蓝殿、祖师殿、玉佛殿、西归堂、报恩堂、功德堂、斋堂、虚怀楼、云海楼、影堂等,兴建惟因和尚舍利塔,以垂范后昆。募缘得香港何传行居士等捐净资三十余万元修复灵照塔。主持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破旧僧寮加以改建,到1992年竣工。扩建上客房,广待十方来客。至此,南华禅寺修复重建工程大体告成,建筑面积达二万余平方米。传正法师还承先师遗愿,继续开办僧伽培训班,2000年创办曹溪佛学院,每年启建息灾水陆法会,主编《曹溪禅研究》《新编曹溪通志》《拈花笑处》等书,以光大六祖道风。
传正法师现为中国佛协理事、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韶关市佛协会长,并兼任汕头市潮阳区佛协会长、潮阳区养生放生协会荣誉会长等。
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