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正直诚实的好人
(2010-05-25 12:23:50)
标签:
姚宇中国人冷漠文化 |
分类: 王为的文字 |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姚宇纽约闹市遭虐杀路人视而不见令人心寒》,深刻的的体会到:中国人,永恒的灾难你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的冷漠、虚伪、阴暗、自私......原文是这样的——
姚宇,23岁,黑龙江人,2个月前才来美国,持学生签证,准备进法学院读书。事发时间是晚上9点左右,并不算很晚;事发地点位于法拉盛闹市,并非偏僻地段。当时姚宇从超市购物出来,遭遇一名西裔醉鬼,被醉鬼凶徒抓住按到在旁边的一处民宅前强奸。姚宇尖叫反抗,凶徒顺手操起一根铁管,猛击姚宇头部50次左右。姚宇颅骨粉碎,凶徒又将铁管插入她的后脑。在闹市街头,一个鲜活的生命被这样棒杀,闻者无不“震惊”。
但这样令人震惊的血案,最近两年已经不是第一起了。前不久,也是在法拉盛,一名华男残杀另一名华女,剜心掏肺,割喉断腕,社区震惊。前不久,朱海洋在学校餐厅当众砍掉一名刚来美国6个月的北京女生的脑袋,警察赶到时,他还把头拎在手里,社区震惊。不久前,一名华人在美国到加拿大的长途大巴上,刺杀同位熟睡的陌生旅客,并生啖其肉,社区震惊。
不过,这一次,姚宇惨死,让华人“各界”除了震惊之外,还深感“心寒”。因为,在姚宇和凶徒搏斗的时候,有几个华人在旁观看,然后走开;在姚宇被强奸和棒杀的过程中,多名华人从旁走过,并无一人驻足。这些旁观者,既不援手,也不报警。他们中若有一人施援,或及时报警,姚宇或可逃过此劫。
法拉盛,纽约华人聚集之地。走在法拉盛街头,就好像走在任何一个中国北方小镇一样。据当地媒体报道,针对华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法拉盛警方呼吁华人以后目击不法之事发生时,能够积极报警。
华人同胞的冷漠心态,让华人“各界”“心寒”。当然,“各界”并不包括每一个个体,碰巧路过的那些华人,并不能进入“各界”。有人担心那些人会良心不安,从此睡不好觉。顾某认为这个担心多余了,更有可能的是,“那些人”很快就会忘记自己碰巧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那些人”是谁?是“我”吗?是“你”吗?是“各界”吗?“各界”并不是一个超然于“各人自扫门前雪,莫问他人瓦上霜”的另类华人群体,“各界”中的“你”“我”,如果当时碰巧在场,会不会成为令人“心寒”的冷漠“那些人”?
华人不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这是我们的国民性,同时也是我们的时代病灶,并不是到了美国之后新养成的习性。此事发生在美国纽约法拉盛,但另各界“心寒”的根子在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颗“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本来就不爱管“闲事”,但传统上,我们还有一个“义”字标准,见义不为,无勇也。但到了当今时代,人溺在水中,不交现金是不救的;“被杀人”饱受酷刑之后,还要感谢法院的。强拆血光,还被颂为盛世烟霞的。半年多以前,在成都,光天化日之下,在闹市区,长达10分钟之久,不就有女大学生村官当街被活活打死吗,围观者除一老伯外,无人相救。
中国人也知道,保不齐这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有一天会落在自己头上,保不齐自己或者家人有一天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怎么办呢?听说,中国的父母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如果遇到坏人,千万不要喊“救命”,你要是喊“救命”,你就没命了,因为别人听到你这样喊,就会躲的远远的,或者用大被把头蒙起来。你要喊“失火了”,这样大家都会跑出来,大被蒙头的人也会跳起来,跑出来。他们跑出来不是救你,但坏人可能会被吓走。
还有点良知的,早已心寒了,只不过姚宇遇害,让“各界”又“寒”了一次。
即使入了美国籍,我“心”还是“中国心”。国民性加上时代病灶不彻底改造,令人心寒的事件一定还会重演,在中国,在海外的华人社区。
还是在纽约,去年冬天深夜,法拉盛发生一起重大盗窃事件。犯罪分子开着大卡车,把一家华人超市的墙撞开一个大洞,几名不法之徒进到超市里面,把保险柜往外搬,准备装上卡车运走。当时有好几个华人路过那里,看见了,但都视而不见,也没报警。后来我问我的一位朋友,华人老纽约,如果你当时看到,你会报警吗?他答不会,理由是也许人家是在搬自己的东西呢。看那!当目击不法之事发生时,他视而不见,但心里一点都没有不平安的感觉,他总能找到让自己释怀的解释。
但其他族裔就不同。几年前我住新泽西,有一天凌晨回家,忘记带钥匙,我就走到窗下敲窗,但我老婆睡的像木头,没有马上开门。这时,我对面的邻居,一位早起的白人老头,站在他的阳台上冲我喊: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老敲别人的窗户,我要报警了。我告诉他这是我的家,我忘记带钥匙了。老头似信非信,警惕地盯着我。还好,我老婆开门替我解了围。
我的这次经历和上次那位黑人教授相似。他也是忘记带钥匙,就撬自己的家门,对面邻居报警,警察来逮捕了教授。奥巴马总统出言不慎,批评警察,闹出一场纠纷,后来总统和副总统在白宫请黑人教授和警察喝啤酒,才平息了风波。
如果姚宇被白人、黑人或者印度裔人看到,她的命运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但悲哀的是,很多同胞看到了,但她一个也指望不上。有人激愤地评论说:中国人再多,也等于无。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易中天教授。易教授最近老谈公民社会。就这样的国民性,怎么建设公民社会呢?在公民社会,人们相信自己应当而且能够自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从最小的村庄到国家议会,都是人们自我管理。19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论到美国,他写到:一踏上美国土地,你就会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你会发现人们总是处在喧嚷之中,每一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社会需要。你会看到各种情景,在这儿,一个社区的居民正在聚会讨论该不该建一个教会;在那儿,人们正在争论选谁做自己的代表。再往前走,你会看到各地的代表们正在急急地赶往市镇去决定地方的发展规划;而在另一处,你会发现一个村庄的村民们把农具丢在田间,去讨论一条道路或者一所小学的建设计划。这就是公民社会,人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没有人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当做“他人瓦上霜”。
这就是托克维尔观察到的19世纪中叶的美国的公民社会。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老家村庄的学校和道路建设,还是村支书一个人说了算。那结果就是,新校舍刚建成,一场雨墙皮就脱落了,新道路刚修好,一场雨就成了豆腐渣了。
......
看了上面这篇文章,在联想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烦恼、是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由不得的感慨——圣经里的一句话“什么是地狱,地狱在人心里”。这样的民族性的悲哀,反馈在生活里,就是无休止的虚伪、冷漠、自私、狡诈、利用......虽然,在中国现在的社会,不聪明寸步难行!但,在聪明、智慧、实力的背后,在内心深处,没有本质上的善良、深刻的仁爱、伟大的创造精神、高远的性情和道德......那一定成为自己和别人的地狱。
大成之道,没什么复杂的!就是做个实实在在、不狡猾不虚伪的好人。
电影《无间道》很多人都看了,但都不认真。那个电影是很深刻的——
无间道,来源于佛曰:“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道(无间地狱)是《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里“avicinar aka”的新译,旧译为“阿鼻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抄底的那一层。
凡被打入无间地狱(无间道)的,永无解脱希望,要经受五种无间。第一“时无间”,无时无刻不受罪。第二“空无间”,从头到脚都受罪。第三“罪器无间”,各式各样刑具无所不用。第四“平等无间”,用刑不论男女均无照顾。第五“生死无间”,重复死去无数回还得继续用刑。
‘云何名无间地狱?其诸狱卒捉彼罪人,剥其皮从足至顶,即以其皮缠罪人身,着火车轮疾驾火车,辗热铁地周行往返,身体碎烂皮肉堕落,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是故名为无间地狱。复次无间大地狱有大铁城,其城四面有大火起,(中略)罪人在中,东西驰走,烧炙其身,皮肉焦烂,苦痛辛酸,万毒并至,(中略)其中罪人举目所见,但见恶色;耳有所闻,但闻恶声;鼻有所闻,但闻臭恶;身有所触,但触苦痛;意有所念,但念恶法。又其罪人,弹指之顷无不苦时,故名无间地狱。’
......后面我就不忍心再写了,很血腥的字与词。出现在经文里,似乎很不妥当。但其实很妥当——自私冷漠狭邪之人,首先都是“痛苦承受能力”很强的人,其次都是“执迷不悟”的人。所以,佛法中,用“无间道”生不能生、死不能死的折磨体验来告诫人们——诚实正直、阳光大气、品格道德,才是彼岸。
什么是人生的福——真诚坦率不虚伪、阳光大气不阴暗。真诚的关心别人,真诚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悲天悯人、慈悲为怀......这并不是对别人的“好”,首先是自己最大的享受和福祉。
让我们一起爱身边的人,爱社会,爱国家,爱时代......出自我嘴,绝不是唱高调!而是我经常深刻的感受到“这样所受到的扶持和支持”,而且,抱着阳光大气宽容仁爱生活,路越走越宽;抱着自私狭邪,路越走越窄。
前几天看了郑民生、马加爵、杨佳、文强......的案子,更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