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南欧三国游(八)马德里一日游

标签:
旅行自驾马德里皇宫大教堂 |
北非南欧三国游(八)马德里一日游
D13,10.22:12:55到达马德里机场。地铁到郊区莫斯托莱斯,入住民宿,采购自炊。
到达马德里
从卡萨布兰卡起飞的航班,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后,便进入到了西班牙的境内,这里没有沙尘。毕竟是跨越了两大洲,连地面的景色也相差甚大,整齐有序的建筑、连绵种植的橄榄树或橡树。

飞行了2个多小时后,就到了马德里的上空。

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巴拉哈斯机场的规模也很大,分为从T1到T4四座候机楼。

离开机场,当然要乘坐地铁,并且还要换乘。马德里的轨道系统分为两种,一是马德里地铁(Metro Madrid),另一种是马德里近郊铁路(Renfe-Cercanías),可是这两种轨道系统的票并不兼容。由于到莫斯托莱斯只有近郊铁路可以通达,于是就购买了近郊铁路系统的票。

到了西班牙,我们除了只会说多年前在墨西哥学到的“欧拉”以外,英语也还能对付,可是很多当地人的英语也不很流利。于是,问询时就需要语言+手势的比划。
尤其是在阿托查车站换乘时,这座规模巨大的地铁交通枢纽站,居然有12条铁轨在此汇集,并且都没有明确的指示,导致我们先后六次在这里换乘时,每一次都会犯晕,好几次都要找到工作人员询问换乘站台。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马德里主城区西南方向的莫斯托莱斯镇。这个郊区小镇与马德里市中心的直线距离有18公里,我们将这样的距离戏称为:来南京却住在江宁的九龙湖。并且从位于马德里东北方向的机场前往莫斯托莱斯镇,仅乘坐+换乘地铁就要一个多小时。
所以在乘坐地铁的一路上,虽然有很多的地面路段,可是看到的却都是一般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住宅建筑,根本感觉不到马德里的古典。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偏僻的地方入住?马德里的主城区里,不也有许许多多的宾馆酒店和民宿。
其实,我们在一个多月前筹备行程预定住宿时,就惊恐的发现——马德里的住宿贵得离奇。
像青年旅舍这样的简易床铺,居然也要约400元/人/天。
虽然我们将要进行一般人认为高大上的“出国旅游”,可还是坚守我们一贯的“穷游者”理念,在所有的开销中精打细算,尤其是费用占比最大的住宿。
所以,在选择了莫斯托莱斯镇的民宿之后,立刻就将主城区需要2千+的房费,降低到只要1055元/天。而付出的代价,则是需要乘坐地铁的时间和6.2€/人的地铁费,这样的选择也符合了我们六人的消费观。
省下了大钱之后,吃喝不能省,为了吃好喝好,入住之后立即去采购。
在家乐福,开心地买到了比摩洛哥便宜了好多的啤酒。为了表示对于啤酒的敬意,还特意的买了4个品种的大瓶(1.3€/1L)。

老暗的一阵忙碌之后,我们六人开吃了西班牙的第一顿大餐。

D14,10.23:地铁进城马德里,行走太阳门广场、0公里标志、马约尔广场、市政厅广场,游览阿尔穆德纳圣母大教堂、皇宫。午餐品尝西班牙油条后,走过东方广场、费利佩四世雕像、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纪念碑和晚餐自炊。
进城了
早晨8:00,我们就出发了。由于马德里的房价因素,将原计划的马德里二天游玩改成了一天,所以睡懒觉就变成了不可能。
走路1公里后,来到了莫斯托莱斯中心站,这时的天还尚未大亮。

到了阿托查车站准备换乘时,站台上却站满了等车的乘客。呵!恐怕全世界都一样的早高峰时刻,上班一族也是要赶时间的。

三座广场
在阿托查车站转车后,在太阳门广场站下车,这是我们今天准备进行马德里City walk的起点。
太阳门广场,就像太阳刚刚探头升起,只露出了三分之一时的形状。虽然广场并不算大,可却是马德里交通的重要节点枢纽(有三条地铁线路经过和很多公交线路的终点站与始发站)。
我们走出地铁口外,一座熊雕像迎接我们。这位黑黝黝胖乎乎的家伙,以贪吃熊的萌萌造型,紧贴着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莓。这尊塑像,代表了马德里的城市标志,还出现在马德里的城市徽章和旗帜上。

但是,广场上最醒目的塑像还是属于波旁王朝的国王卡洛斯三世(1759-1788年在位),他的骑马塑像矗立在一片水池的中央。
在塑像的后方是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曾经是马德里的总邮局。塔楼顶上的那口大钟,成了当地人们的新年期盼。每到新年前夕,无数人们聚集在广场上,急切等待着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

虽然太阳门广场的形状还达不到半个圆形,却是官方认可的西班牙地理位置的正中心。
因此,邮政大楼门前的步道上安放了一块铭牌,上面有西班牙的国土形状,并标记出西班牙的零公里。于是,西班牙以此作为起点来计算国内所有公路里程(长度)。(就像北京正阳门南地面上的中国零公里标志牌一样)

离开太阳门广场,进一步探访西班牙的首都,这一路上肯定都是“西化”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和风情。

从太阳门广场沿着马约尔大街往西,200米后左转,就到了马约尔广场。这是一片由块石铺就的场地,周围都是四层楼环绕的矩形广场。
近百年来,马约尔广场都是举办集市和戏剧表演的场所,也是各种宗教活动、斗牛表演和节日庆典的中心。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菲利佩三世国王的骑马像。

广场修建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其长129米宽94米,周围的楼房上共有237个面临广场的铁艺阳台。环绕的楼房中,最突出的是广场北面的那一排,曾经是17世纪的皇家面包房。在其外墙的阳台之间,绘有一幅幅精美的巨型红褐色壁画。据介绍是画家卡洛斯·佛朗哥在1992年根据黄道十二宫和众神的标志而创作。

从马约尔广场继续往西,不远就是市政广场。广场三面都被保存完好的17世纪的马德里巴洛克风格建筑包围,西边是建于17世纪的老市政厅,市政厅相对的广场另一边是哥特式建筑卢哈内斯之家,南面则是建于1537年的西斯奈罗之家。据说从中世纪起,这里就一直是马德里市政府的所在地。

在行走之间,看到了一家西班牙火腿店,早就听说西班牙火腿很美味,便走了进去,看看吃了多年的猪大腿,在这里是个啥模样。
正在切割火腿的店员,很客气的让我们每人品尝了刚刚从火腿上片下来的肉片。这片火腿,薄得近似透明却又红的鲜活,入口鲜甜滑嫩,虽然是生切可胜于烧煮。

高贵的西班牙伊比利亚猪的大腿,以其形态优美而著称,而更以其血统的纯净而区分。
虽然人类反对种族主义,可是对于伊比利亚猪的种族,还是赋予上黑红绿白四种标签,分别标注不同的价位。
比如:
黑标,火腿中的最高级别标签。100%纯种伊比利亚猪,自由放养,在每年10月至2月仅以橡果为食。
白标,至少有50%的伊比利亚血统,为圈养,食用饲用谷物。
由于标签颜色的差异,同样的二师兄大腿,则被标出相差甚大的价格。

阿尔穆德纳圣母大教堂
在欧洲各个国家的首都,都会有一座著名的大教堂,以彰显城市的光荣教会历史。比如巴黎有圣母院,罗马有圣彼得大教堂。
座落在马约尔大街西端的阿尔穆德纳圣母大教堂,却没有其它国都教堂的辉煌历史,只是在1879年才开始动工。虽然这座天主教堂直到1992年才完工,可是在2004年在这里举行的一场皇家婚礼,却让阿尔穆德纳圣母大教堂变得举世闻名。

走进空间高耸的殿堂,便被穹顶上那些多彩的颜色所吸引,那拱顶上一条条间隔里,全是图案不同的马赛克拼花。
据介绍,这座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新哥特式、新古典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等多种风格,很有现代感。

这样的融合性设计,就会造成各种风格混搭。比如彩玻花窗上的图案很现代,而花窗之下的雕塑却很传统。

皇宫
在阿尔穆德纳圣母大教堂的北边,就是马德里皇宫。据介绍,这座皇宫是和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并列的欧洲第三大皇宫之一。
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由费利佩五世下令在阿尔卡萨城堡的旧址上建造,而阿尔卡萨城堡却曾经被摩尔人驻守。

没有预先在网上购买皇宫的门票,结果在排队约30分钟之后,才进入了皇宫大院。从外观上看去,马德里皇宫似乎普通,除了这片面积很大的宫前广场,并没有显示出皇家的高贵富豪。
这座历时26年才完工的马德里皇宫,其建筑面积为13.5万平方米,拥有3418个房间、870扇窗户、240个阳台和44座楼梯,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

走进皇宫,沿着长长的主楼梯逐级向上,楼梯口的两座石狮象征着王权。

主楼梯上方的巨幅天棚壁画是由意大利画家科拉多·贾昆托(Corrado Giaquinto,1703-1766)绘制,描绘的是西班牙大胜撒拉逊人(中世纪时的阿拉伯人)的战争,象征着代表了天庭上帝的旨意。

主楼梯的顶端,是一座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塑像,一身罗马袍装束的国王,象征着继承了古罗马的辉煌。

从主楼梯进入皇宫楼上之后,便开始了一个接着一个厅堂(房间)的参观,一窥西班牙国王(王室)的奢华生活,这些众多的厅堂,皇家赋予了各式各样的专属用途。
我们的参观过程,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无论在这些厅堂内曾经进行过怎样的活动,仅其豪华程度就令人咂舌。高大敞亮的殿堂,精致细腻的装修,悬挂的水晶吊灯,顶棚的壁画,墙壁的油画,无不显示出这个曾经殖民过南美大部的海上帝国富裕。



在众多的厅堂里,除了顶棚和四壁,地面也进行了同样的富豪装修。除了贵重板材铺地,还有名贵的石材地面。多种颜色的石材,拼接(镶嵌)组合成各种漂亮图形。

除了面积大的厅堂之外,皇宫里还有一些较为小型的房间。这些面积不大的房间,无一不是精致典雅,也有各具特色的装饰风格。
比如,这一间就是用了各式各样的壁挂陶瓷装饰而成。

看过了“陶瓷”屋,再到“CHINA”屋,从门窗到满墙,全是中国风的堆砌。但这满墙满壁的图画图案中,有的是来自东方的本土,有的一眼就看出是西方人模仿炮制,按照他们的理解而绘制。

更有将中西风格混搭融汇的装饰,在西式图纹顶棚的角落处,就有两位中式陶瓷人物在俯视。

来到了国王的宴会大厅,据说这是阿方索十二世最喜爱的豪华餐厅。一长溜的餐桌对应着西餐的分食制,觉得在如此的环境里,规矩将远大于口舌的享受。

不过,贴近观赏了皇家吃饭用的餐具后,那亮瞎眼的银器让我等立刻觉悟——贪恋口舌享受的,只能是低端人。

当看到更加晶莹透亮的玻璃器皿时,只是遗憾肿么没有著名的景德镇青花瓷。

皇宫里除了从地面到顶棚的装饰,还有众多的创作画幅,除了传统的油彩画,还有天鹅绒壁毯和天花板壁画,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艺术展厅。

多种彩色石材拼镶而成的凯撒雕像,其拼接处真是天衣无缝,丝毫看不出对接痕迹。
这件来自东方的瓷器(没有显示出处),富丽堂皇的雏菊花纹,美观大气。只是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也要经历距离和时间的磨砺。

皇宫里摆设的小件工艺品,经巧妙设计精细制作,在金碧辉煌中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富贵气息。


又是两座广场
在皇宫里看了眼花缭乱的两个小时后才出来,随即就到了位于皇宫东面的东方广场。
这是一片面积比太阳门广场还要大的广场,设计得规整有序,费利佩四世的塑像立在高高的基座之上,而在这座塑像的两侧,还有站立着的20尊雕像(据说是古代的帝王)。
至于费利佩四世的伟业,犯不着我们关心,值得关注的是雕像本身设计得多么巧妙——怎么做到只靠马匹的两条后腿就能支撑起整个塑像?
(据说塑像的后半部是实心的,而前半部则是空心的)

从东方广场往北约500米,就到了西班牙广场。
在绿树颇多的广场上,高高的耸立着一座纪念碑。这座“塞万提斯”纪念碑的西侧是大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雕像,他右手中是一本《唐吉诃德》,战争中失去的左臂被雕刻家巧妙地用披风遮掩。
在纪念碑的地面上,沉浸在空想中的迂腐骑士唐吉诃德骑着他的瘦马,手持一杆长矛,带领着骑着毛驴的肥矮侍从桑丘。唐先生伸出他的一臂,指向了世事万象变幻的前方。

纪念碑的东面是女王伊莎贝拉的雕像和半圆形喷泉。纪念碑的顶端,是手捧书本的五个人,他们围坐在一个球体的周围。据说,这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群众都喜爱塞万提斯的光辉著作。

在西班牙广场的东侧,是一座高大的黄色建筑——西班牙大楼。大楼高117米,曾经是马德里最高的建筑,据说在中国的房地产豪横时,万事发达的王先生也曾经染指过。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对这栋大楼无可奈何了,而我们却对西班牙的特色“油条”产生了兴趣——肚子饿了。
西班牙的这种油炸的面食,其西化的名称为“Churros”,译音为“吉事果”,更直观的联想就是“油条”。这也是一种为民众喜闻乐吃的食品,是将糊状面从机器花瓣状出口中挤进油锅后炸制而成,常常在使用时蘸取热巧克力酱食用。
不过,这种“油条”真没有中国特色油条的蓬松口感。

走上了Calle del Arenal,这条大街被认为是马德里春天最美的一条街。大街的一头是皇家歌剧院,另一头就是太阳门广场。

由于不是春天,由于天气阴沉,我们并没有感受到“最美”,更没有“买买买”的冲动,只是沿着大街随意的走走看看。

马德里还有一个重要看点,那就是普拉达博物馆。
可是在匆匆忙忙看完上述景点后,时间已经到了16:30,肯定来不及去普拉达博物馆了,只能将那座艺术宝藏库留到本次旅行的最后一天。
我们也返回到太阳门广场,完成了太阳门广场-马约尔广场-市政广场-大教堂-皇宫-东方广场-西班牙广场-太阳门广场的马德里一日环线游。
然后,乘坐地铁回到莫斯托莱斯的民宿,再开启二瓶啤酒吃吃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