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的那些片段春节三日记(二)东山、宜兴

标签:
旅行自驾东山紫金庵太湖宜兴 |
2023的那些片段
春节三日记(二)东山、宜兴
在南浔一日之后,打算去太湖东侧的苏州东山。那里有属于国保的“春在楼”(又名“东山雕花楼”,国6)、“紫金庵罗汉塑像”(国6)、“东山民居”(国6)、“轩辕宫正殿”(国6),还有一处早就想去的陆巷古村。
根据要求,“春在楼”和“紫金庵罗汉塑像”均要在网上预约门票。但是操作之后,只约到了“紫金庵”的门票,而“春在楼”的门票,则更早就被向往的游客一扫而空。
紫金庵
从东北方向延伸到太湖的东山半岛,隆起了一连串的山丘,山林田园连接,环境清新幽静。

在山坳幽谷当中,在一条小路旁边,有一道黄墙环绕着一座小院,这小院就是紫金庵。千万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入口,里面藏着无与伦比的千年以前的历史瑰宝。那就是正殿内供奉着的数十件塑像,而其中的罗汉塑像,便是紫金庵的精华,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大的紫金庵仅有前后两进院落,正殿为三开间的罗汉堂。庭院内有古树几株,枝干虬劲冠盖如荫。

在正殿之上,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金身塑像,在释迦牟尼佛的两侧侍立有迦叶、阿难两大弟子。

在主佛像坛的背后,塑有鳌鱼观音的金身像,脚下波涛翻卷,头上祥云缭绕。观音面庞丰润,双手交于腹前,神态夷然自若。

在诸位佛国上层管理者的两侧,就是当上了“国保”的16尊彩绘罗汉塑像。这一尊尊罗汉塑像表情生动,容貌各异,其形体造型合适,其神态惟妙惟肖。只见各位罗汉们,有的在凝视,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讪笑,有的在思考。
“看门罗汉”(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堕阇),一看就是印度国人的容貌,黝黑的脸上却长出了蓝色的卷曲胡须。那专注的神态,恰似专心看门人的表情。

“骄傲罗汉”(第九尊者戍博迦),拥有满脸不屑的神情,双眼斜视中颇有藐视之感,活灵活现的“傲娇”之态。

在十六尊罗汉塑像的上部,七彩祥云遍布仙山,四大天王和二十诸天像一副脚踏祥云走罡步,三山五岳任我闯的神态,更增添了天上佛国的威严。
相传这些罗汉塑像,出自宋代民间雕塑家雷潮夫妇之手。

在大殿的北壁处,也有八尊罗汉坐像,个个正襟端坐,其神态与左右两侧的罗汉像差异颇大。据说这几尊塑像是由明末邱弥陀增添塑造。

紫金庵里的这些塑像,除了作为传统工艺(文化)的代表成为国保,从古至今还是当地百姓的偶像,成了祈福祝愿的精神寄托者。

败退东山
我们几个看得心满意足之后,离开了紫金庵。
接着前往附近不远的“轩辕宫正殿”,可是却吃了个闭门羹。这处据介绍始建于元末的建筑,其形制既保留了元代特征,又反映出明清不同时期的变化,因而成为了第六批国保。

运气不好的我们,接着又被挡在“东山民居”的院墙之外,丝毫也看不到这片明代建筑的风范,只有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感受寒气。

至于向往的陆巷古村,更是早已被旅游大军所攻陷,“报复”开始了。
在离古村N公里以外,就看到了公路两边停放的自驾车辆满满当当,更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在通往陆巷的路上川流不息。
陆巷古村居然已经到了如此被追捧的地步,那就让我们惊吓得只能离开。
在离开东山的路上,看见还有接连不断的小车开进东山。看来,喜欢凑热闹,仍是大多数游客的选择。

原本预备游玩一天的东山,被打了个极大的折扣,很是不爽,可是也确认了所谓节日“黄金周”的人从众,还是与疫情前一模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境遇,是不是也说明了“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虽然在现实中遭遇了“骨感”,但是还可以将愿望继续的“丰满”。按照已经准备好的“预案”,回到沿着太湖南岸的南太湖大道,往西开往宜兴。
公路就在太湖之滨,一路上有连续不断的太湖风光。只是天色不好,只能呈现出极其萧瑟的水天一色。

要将风光换颜的春天,还在深藏不露的酝酿中。

突然间出现了双塔并峙,也让我们小小的激动了一回。可是走进了一看,却原来是两座钢混结构的新塔。
这位于吴江七都镇太湖湿地公园内的七都双塔,塔高七层,为仅供观赏不能攀登的景观塔。

虽然对于七都双塔有点失望,可是七都镇面馆的大碗鳝鱼虾仁面,却很是香鲜适口,让我们途中有了大快朵颐的快感。

(三)宜兴
紫砂宜兴
到了以紫砂壶出名的宜兴,自然首先去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这里没有游客,这里非常安静,这里很适合我们。
这座展示了宜兴陶瓷文化和制陶艺术的博物馆内,分设了十六个展厅,常年陈列有约八千余件陶瓷产品。

如此多的内容和展品,绝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头昏脑涨。
所以,我们只能走马看花,主要看看最具代表的紫砂壶。

众多的紫砂壶中,有古老的看上去古朴简拙,觉得泡茶肯定余香芬芳;有现代的看上去精巧别致,应该把玩摩挲不忍心开水灌注。

陶瓷博物馆的北侧,还有《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展出了数百件韩美林的紫砂壶设计手稿,以及与几位工艺大师合作完成的紫砂壶。

“一把草值钱在智,两块泥千金靠巧”,精妙的巧思设计和传统的工匠手工,便可以制作出令人赞叹的紫砂壶。

不过,在当下的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推介和营销,才能将其市场价值推高得令人咂舌。
蜀山古南街
在宜兴城东,立着一座山丘,名为“蜀山”。从前的这里,窑炉颇多火光通宵。那时,古南街繁华异常,作坊里是泥与火的交融,街道上是商贾云集。
那时,古南街大多数人家,都忙于紫砂生产和营运销售,制成的紫砂器皿,便从河边的码头启运,沿着河道进入太湖,然后运往全国各地。

如今,老屋里的居民已经大多迁往新区,紫砂作坊和窑炉也已经搬迁到冠以“工作室”的创业区。
不过,老街还是有开发的价值,被冠以了“蜀山古南街”的宜兴历史文化街区,在这条老街上被打造成功。
与世界接轨的一只斑斓兔子,也被充足了气,“器宇轩昂”的坐在这“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处。

走进古南街,高高的烟囱很是瞩目,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烟火,仍然居高俯视那些低矮的民房。

上个世纪,在这条老街上居住着一位紫砂界的名人——顾景舟。这位紫砂壶大师,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在习惯了以经济指标评判中,据称他的紫砂壶可以拍卖到500万。
这样的价位,与眼前他简陋的旧居相差极远。
不过,据说在当年他还没成为大师前,居住在此时制作的紫砂壶,也就几十元一把。

时过境迁,当年的满满烟火气早已烟消云散。新时代的疫情之后,打造完成的古南街,等候着能够开启新经济的游客。

在这条约千米长的老街上,标配的红灯笼一字排开,拉满了新年氛围感,也将空空荡荡的老街扮靓,希望大红的喜气能提升愿景。

我们眼前的古南街,与前两天所看到的古镇老街相比可是太寒酸了。看来,没有“名气”也就没有“人气”。
游完之后,返回南京。
途中在天目湖畔停留,一大盆天目湖鱼头,作为三天的“调研”式出游的总结。

2023年兔年春节的初一到初三,就在附近转一圈,只见车多人多“报复者”多,三年前的场景重现,旅游复活令人欣喜不已,“报复”加倍我们望而却步。
好在我们总能避开人从众,找到合适的地方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