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2022-11-06 14:12:37)
标签:

旅行

自驾

云冈石窟

华严寺

善化寺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来到大同这座历史古城,第一要看的,当然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我还是在二十几年前来过云冈石窟,记忆已经模糊。所以当看到了大门之后的巨大华丽排场后,大大的吃了一惊,觉得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好在,这片耗资不菲的新建豪华灵岩寺,只不过是云冈石窟的陪衬。

 

云冈石窟

    与所有的石窟一样,一段陡直的崖壁,容下了深有内涵的古老石窟和石刻艺术,将从西方引进的信仰宗教,教化了国人千余年,如今成为了第一批国保。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一开始的上下两排小石窟里,并没有常常被炫耀的精美雕凿,反而是被风沙打磨得消瘦憔悴的雕像。其实,这也是佛像们在人间应该承受的岁月洗礼。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接下来的大型石窟中,也有了巨大的佛像。大体量的佛像,也充分的体现出凡人对于偶像的崇拜。不过,那佛头上残留下的昔日金装和彩绘,却带来了迥异的迷幻印象。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这间5号石窟里,除了主佛和两侧立佛外,满壁皆是大小不等的浮雕佛像。在洞口的壁上,还雕上了两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也许想意味着佛教在汉地的扎根繁盛。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中心塔柱样式的第六窟,窟内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层,高15米。上层四面各镌一立佛二菩萨,四角镂雕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而下层四面开龛坐佛。窟内四壁上层环列立佛十一尊,窟顶呈格状,格间可见骑乘孔雀、狮子、虎、长尾鸟等动物的多臂多首天神。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整个洞窟里,满满当当的雕饰,竟无一点空余之处。这些佛像忽大忽小或立或坐,这些佛像,稍大的施以圆雕,凸显体态,较小的就是浮雕,带有表情。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就连佛像的背屏环饰以及拱璧上,也雕凿的密密麻麻,那些屈身扬臂的飞天们,彼此紧挨,将有限的空间塞满,不禁令人担心是不是会发生拥挤后的坠落。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所有的这些石雕艺术表现,均是为了烘托端坐着的一尊。就像众星拱月,无数的渺小去迎合一个打造出的伟大,让他居于凡俗之上,成为需要者膜拜的偶像。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不过,就在种种高大上的礼佛范围之中,也有些值得观赏的细节,还会令人不禁莞尔。

    不甘寂寞者故作姿态,一手叉腰一手扬臂,侧身之后的扭胯曲腰“S”造型也过于骚情摩登;旁边的坐佛也禁不住嘴角边的笑意,只能强闭上眼睛;倒是那位络腮须的壮汉,看得目瞪口呆,一手捂住胸口,按捺住“蹦蹦”乱跳的大心脏。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为了保护这些古老的石刻艺术,在洞窟之外又加盖了可以遮蔽风沙雨水的外廊檐盖,看上去颇为美观。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走了进去,有根根粗大的立柱,与支撑石窟的石柱一样,支撑这外廊檐盖。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石柱上,在石窟的洞口壁上,也有互相紧靠的雕刻。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透过石窟的洞口,可以一窥窟室内的局部。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一旦走进,便是令人不由得要惊讶震撼的石雕,有层次的布局,合适的间隔,恰好的题材,得当的体量,将整个窟室充填。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看过众多的石窟之内后,必然会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就不妨站到蓝天之下的窟外,换个角度看看。

    更经受风沙的石窟外壁上,那些密密的千佛,被消磨得支离破碎。倒是稳坐在窟内的大佛,还在透过大窗口观望着人世间。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阳光投射,也会照耀进入窟室,将局部明亮突显,不经意间便有了更加细微的雕凿细节。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还可以静下心来,去看看那些主要偶像之外的表现。昔日的工匠们,用自己的锤凿,除了要规矩的雕刻之外,恐怕也会雕出一些自己的日常喜好。

    虽然面目漫漶,可是那盘膝捧腮的坐姿,那胸口的双手,可不就是平素常见的邻家女儿模样。那空中飞天的舞姿,以及那些吹奏的姿态,不就是寻常的表演被定格凝固。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云冈的59000余尊大小造像,令世人瞩目。除了可以表达信仰者的崇敬之外,更能呈现外来宗教的演变和石刻艺术的创造,让石头表现出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云冈石窟群中,最为标志性的,就是“昙曜五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的五个窟室,是当年云冈工程的第一期。为了迎合统治者,将五个石窟里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以代表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佛法的至高,皇帝的威严,统统的被集合在这尊不苟言笑道貌岸然的石头偶像上。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千余年过去了,顽石镌刻的偶像也有了破损,可是前来的百姓却是越来越多。不过,在来者当中,真正的信仰者只会渐渐稀少,而更多的却是游客,前来观赏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刻作品。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观音堂

    在大同与云冈之间的公路北侧小山岗上,有一座观音堂(国7)。这观音堂始建于辽代,后世屡遭焚毁,现在的建筑为清顺治年间重建。

    一面明代的三龙壁,立在观音寺的正南面。这精简版的龙壁,却有着与著名的九龙壁类似的构造布局和造型。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观音堂的主体建筑,是位于中轴线上的观音殿。正殿为三开间悬山,正面有一卷棚顶的抱厦。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抱厦内立有几通石碑和一尊石雕花瓶,观音殿内正中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立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据称这观音像为辽代的作品。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华严寺

    位于大同古城西门之内的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得名于佛教经典《华严经》的寺院,据称也曾经具备大辽国皇室宗庙的作用。可是后来部分毁于战乱,到了金代天眷三年(1140年)又重建。

如今的华严寺(国1),奇特的坐西向东,还奇特的分为两条东西向的主轴线。北面的一条从山门到大雄宝殿,而南面的一条则是从薄伽教藏殿到华严宝塔。这两条轴线,分别对于着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

最新的城建,还在面东的山门之前,开辟了一片华严寺广场,具有新中式古典主义的建筑设计,赋予了新世纪的气派。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进入华严寺,先去薄伽教藏殿,经过了殿前的院门之后,便是一尊石经幢。这尊石经幢,立于辽寿昌元年,为六角两级单檐石塔。基座为须弥座,上雕多重莲瓣。座上为六棱幢柱,雕刻有经咒与立塔年月。上层则雕刻佛像四尊。经幢上的经文还能够辨认,所雕的佛像虽有所损,但基本保持原貌,顶幢刹也完好留存。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薄伽教藏殿座落在有着二十级台阶的台座之上。这座建于辽代的庑殿顶古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在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柱有着明显的升起。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薄伽教藏殿内的佛坛上,共有辽代彩塑29尊之多,均为华严寺的珍品。位于中间的一组塑像,以佛释迦牟尼为本尊,左右站立着胁侍二弟子和四菩萨。

在佛坛上的诸菩萨像中,以左边的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塑像最为好看,也成为了讲解员必须介绍的神品。这尊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她身材苗条但不失丰腴之感,薄衣贴身璎珞贴体,肘悬飘带发束花冠,身姿略略斜侧,两手合十举至胸前,双唇微开露齿微笑。

如此的活生生的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出脱在本应庄重的佛坛之上,让佛国多出了人世间的亲切。也让被今人赋予的东方维纳斯之称呼显得很洋俗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看过了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后,并没有兴趣去看那全新打造的据称是中国第二高的纯木质结构华严宝塔,而是往北到了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前。

       这里有一座高度达3米多的月台,将大雄宝殿抬升,更突显其寺院中心的地位。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眼前的这座大殿,虽然其宽度达到了九间,与奉国寺的大殿一样,可是其建筑年代却只是在金天眷三年。而原先比薄伽教藏殿更早的一座辽构大殿,却是被焚毁于战火

    眼前的这座金代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大殿正面有壶门三座,顶为单檐庑殿顶,举折较为平缓,外檐斗拱为形制硕大的双抄重拱五铺作。庑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格很大,北吻是金代的原物,而南吻是明代制作,这一对琉璃鸱吻也是中国古建筑上的最大。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大雄宝殿内,立着五座佛坛,分别安放着五尊佛像。据说中间的三尊,是在明宣德二年从北京恭请迎到后安放在此。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佛坛的两侧,立有二十诸天塑像,各个服饰不同,神情不一,但是均将重心前移身体前倾,充分显示了天庭天将的非同凡人的天上功夫。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大殿内的四壁,布满了据介绍是清光绪年间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其总面积达八百多平米,共描绘各种人物五千余位。这些壁画的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图为主。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壁画中,也有天庭武将力士的画像,其面部的夸张传神描绘,更胜于那些塑像的捏造。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看多了塑像和壁画的美化美颜之后,整个建筑中最朴实无华的门扇却吸引到我。那最本真的木质纤维纹路,并没有被腻子光滑和重彩美化,而是凸凹不平,充分展现出岁月赋予的磨损,与门扇所庇护的大殿内部,形成了极大地反差。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离开了华严寺,围墙外坐着几位大同市民,他们的朴实平民模样,也与出新后的华严寺红墙形成了对比。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九龙壁

    大同的九龙壁(5,位于大同古城内东西向的东街之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这九龙壁8米,长45.5米,壁面上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面有日月图案,上盖庑殿式壁顶。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这面拥有九条盘龙的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群龙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龙态,看上去群龙气势磅礴跃然壁面。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这面九龙壁,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代王府前大照壁。当年的朱桂,被分封在大同,指望他镇守大明的北部疆土,为此而建成了规模蛮大的代王府。可惜,这豪华的代王府连同末代代王,一同灭亡在明末。

       如今,为了恢复失去的皇家气派,又恢复重建起代王府。蓝色调为主旋律的王府建筑,使得新建的古城里增添了一份王者气象。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代王府的西南,在古城的中心位置上,也复建起了四牌楼。这四牌楼曾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为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重修大同城后而建。当年的四牌楼每坊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形制,高约三丈,宽约五丈余。四个牌楼里外正中上首均装有大幅坊额,东为和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黄底黑字,每字二尺见方,整个四牌楼巍然壮观。可惜的是,在1952年,因妨碍交通,原四牌楼被拆除。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善化寺

    善化寺前的小广场上,立有一座五龙照壁。这样一来,大同的三龙、五龙和九龙照壁就算是全看过了。

这面五龙壁长20多米,高7米。在五龙壁中央,是五条四爪神龙,栩栩欲生,盘旋在空中,分别用五色琉璃装饰。除了五条巨龙,墙上还有蛇、兔、牛、马等各种动物,形态各异。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善化寺的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金代的最大山门。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这座山门,也是天王殿。从后门进入,便是左右的明代塑像四大天王,个个手持法器横眉怒目,统统形象高大姿态威严。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接着就是辽代建筑三圣殿,位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三圣殿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个个慈眉善目,只是普贤和文殊放弃了他们习惯的坐骑,而是端坐莲花台上。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善化寺最大的殿堂是大雄宝殿,座落在月台之上,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单檐庑殿顶。作为所谓的“八大辽构”之一的辽代建筑,这大雄宝殿的面积仅次于义县奉国寺的大殿。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走进大殿,正面就是五尊明代所塑造的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为:东方阿闪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其佛台与背光,细节繁复颇为雕凿。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正中佛祖造像顶部的藻井,是金代的小木作。藻井并没有上色,反而尽显时光积淀之色。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大雄宝殿的两侧,立有二十四诸天塑像。其中有几尊,显然是经过了修复,显得容颜焕发。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这些天庭的文武官员,有的正处于现代技艺的美颜之中。将修复中与原模样进行对比,两者之间,还是颇有反差。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大殿之外,灿烂阳光晴朗鲜明;大殿之内,阴影沉淀厚重深藏。这座建于辽代的大雄宝殿,累积了千年的遗构遗作遗产。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整个善化寺建筑群,是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均为庑殿顶,这些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为善化寺所独有,足以显示其难得珍贵。

 

城墙

作为北魏的都城,大同的筑城历史悠久。如今城墙的基本构成,是在明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在历代旧城的基础上增筑而成。

在历经岁月、战乱、建设等诸多影响之后,大同的城墙曾经城门城楼被拆除,城墙部分消失,70%的城墙只剩下夯土部分。

2008年开始的大同大建设中,残存的古城墙被全新包装复建,恢复甚至提升原有规模,呈现出新世纪的全新风采。

只是可惜,经历过数百年年月的古城墙并没有留下一段保持原状,而如此崭新的大同城墙也没有进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如今的大同城墙,为边长约1.8公里呈正方形的城池,设四座主城门,东南西北分别为和阳门、永泰门、清远门、武定门,在四座城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四门之外还建有双层瓮城和月城。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四座城门之间,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而护城河则环绕着整座城池。后来为保证现代交通的便利,每个主门又增添两个小门,城门共计大道十二座。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南城墙的东部一段上,建有雁塔一座,俗称了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高度约17米,为八角七级砖构宝塔。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了望城郊原野,为战时重要的观察点。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登上城墙,可以一览古城墙内的城池面貌。在大拆大建的气魄中,前几十年的房屋建筑剩余不多,而东半城几乎全部恢复为传统古式建筑。

    在我们的走街串巷中,却只能看见少量的古老民居旧日形象,而大部分均为翻建改建后的“出新”。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在深巷里的关帝庙,其大门脸一带也是焕然一新,两根高高的笔直石旗杆很是招摇,可是其建筑群中最值得观赏的元代建筑大殿(国7),不能进去看看。

从走边境到看国保(9)新老大同面面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