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318到S318(11)缥缈卡久寺
昨晚住在拉康镇,小镇上唯一的宾馆客满,便住进了一户藏民家的客栈。虽然条件简陋,可还是抵不过奔波后的疲惫,倒下就酣然入梦。
昨天的天气不算好,可是今天依旧还是漫天的浓云密布。不过,据说卡久寺就是要云雾的加持,才能显得仙境一般。
卡久寺
从拉康镇到卡久寺,只有10公里。虽然是未铺装路面的砂石路,可还是很宽阔,预留下了旅游公路的规格。
坐落在山巅之上的卡久寺,远看那红墙白墙的组合,颇有些像微型的布达拉宫模样。更有一旁深谷里升腾翻卷的云雾,烘托出卡久寺不凡的气质。
这一带的海拔虽然也达到了3000多米,可是由于有沟谷通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也就更能靠近暖湿气流,使得山谷间植被繁茂,孕育出更丰富的水汽云雾,飘摇升腾弥漫来到山巅之处的卡久寺。
走进卡久寺内,白墙红顶的大殿赫然在前。据说,五世达赖喇嘛在1682年创建了该寺的主殿部分,该寺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和脚印,还收藏有法器等重要文物十余件。同时,该寺也是藏历猴年举行扎日巡礼必经之地。
据介绍,这卡久寺属宁玛派,迄今已有1240多年的历史,是莲花生著名弟子南咯宁波传承教法的道场,也是莲花生大师五大隐修圣地之一。
在卡久寺的下方,有一条峭壁上的转山道。长长的步道,消失在模糊的远处。据说,在下方的森林悬崖上,有八个著名的修行洞
有几位老人前来转经,他们娴熟的进香礼佛,每个动作里都蕴含了某种仪轨程式。转经筒的旋转,总是长不了,转经人的脚步,却总是停不下。
在传说中,卡久寺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卡“在藏语中是指岩石或城堡,“久”在藏语中是指水。岩石像胜乐金刚腾飞天空,从岩石的缝隙中流下清泉,因此得名“卡久寺”。另一种是:如白色水晶堆积的雪山,向四方流下如牛奶般的八股甘泉,直流下到“卡”钦天母之山,因此得名卡久。
无论是哪种玄妙的说法,却也暗合这里的山水地势。种种的天时地利加持之后,便有了卡久寺的风光神奇。
无论是哪种神奇的说法,开车进入这条线路的自驾者,都会将卡久寺当做此行中最重要的目标。
也许山谷间又有了新的气流,云雾突然的增多,漫卷铺展了整条峡谷后,又涌向了寺院所在的山脊。
眼前满是迷蒙,仿佛来到了幻化之境。原先的清晰,变得如梦如幻,本来的真切,换做了缥缈混沌。难怪卡久寺得到了追捧,天上人间顷刻变幻。
杰顿珠宗遗址
离开卡久寺,回到G219国道上,继续前往措美。没行驶多远,又遇到了一片陡坡上的连续“发卡”弯道。
就在这多达二十几处“发卡”弯的途中,往右有一条砂石路可以通往杰顿珠宗遗址(从卡久寺出来到G219国道后,再行驶14.2公里)。沿着这条砂石路行驶2公里,就到了杰顿珠宗遗址(国8)。
杰顿珠宗遗址位于今天的洛扎县边巴乡麦秀村西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处遗址,分为三个部分。最先看到的,是几座碉楼,就像是拱卫城堡的前哨阵地。
接下来以一座体量庞大的建筑。虽然已经大部坍塌,可是观察后觉得应该是先建成两座单独的碉楼,然后再用墙体将碉楼连接后形成的庞大建筑。
最后才是坐落在一处悬崖之下的城堡部分。这处杰顿珠宗城堡,又分为高低错落的三层,均有厚实的城墙和高耸的城楼,进犯者想要仰攻如此层层抵御的城堡,恐怕难度极大。
据说,这座冷兵器时代建筑的城堡,终于崩溃在后来的火炮之下,至今尚存墙体被炮弹击中的痕迹。
权力的交替,古往今来总是反反复复。唯有藏民的信仰,比城堡碉楼更久远的留存。
路上
从拉康镇通往措美的道路,要经过被称为“大裂谷”的地段。高山险峻坡陡,峡谷深邃弯曲,导致了路况的错综复杂,曾经是难以通行的一段。经过改扩建的新G219国道,直到今年才将洛扎与措美之间全程贯通,完成了铺装路面。
每次遇到这样的盘旋山道,总是愿意停车下来观赏一回。为风光所惊骇,为道路所赞叹。更觉得,那引得众人追捧的“怒江72拐”,与我们这两天所经历的道路相比,只能评价为:弱爆了。
翻山之后,公路延伸进入峡谷,一路下坡。
出了峡谷,就是措美县城。在县城吃了一碗炒饭后,继续上路,开到了哲古草原,眼前变成了不习惯的一望无际平坦。
位于哲古草原的哲古措,却凭空的消失了。原先的湖泊,却干涸得看不见任何的水面。
在出了措美县城之后,由于打瞌睡没有及时的导航,导致开错了方向。原来应该从措美往东,沿着G219到达热荣乡后,再转G560
往南去错那县。可是我们的车却往北开到了哲古镇,再掉头往南,来到了一个指路牌前。
看看方向,应该往左去错那县,看看地图,高德标明了向左的路是G219。那就左转吧。
开上了这条路后,觉得疑惑起来。怎么G219国道居然是这样不堪的砂石路。路旁蓝色文字的路牌上,却清晰的标着“511省道”。
看来是给高德地图误导了。
误导的高德地图,将我们引导到了路况不好的公路上,将我们引导到了渺无人迹的荒原上。天色也有了突变,云层浓厚黑将下来,悬挂的雨幕就在不远处。
比较诡异的事发生了,在停车拍照片后,发动机居然停摆了,第一次遇到了发动不起来的情况。
荒野之中,大雨将至,心中极力排除车子除了故障的想法,认为再发动一次就会好了,同时也摆下了推车助力一把的动作预备。
在满心的忐忑中,车子轰鸣了,动起来了。
在阴沉的天色下,在风雨的陪伴中,在颠颠簸簸的一路后,终于看见了远方的一线蓝色,那是拿日雍措,那里肯定就有好公路了。
终于,结束了30公里的荒野道路。一路上没有看见一辆车,一路上没有看见一座房屋或者帐篷,更没有看见任何的人或者牛羊。
这段被高德地图标为G219的国道,想想真是有点后怕。
开上了往南通向错那的G560国道,油亮的铺装路面平坦,通往前方的拿日雍措。那里上有一片蓝天下有一片蓝水。
在藏语中,“拿日”意为很多财富,拿日雍错就是“财富非常多的湖”。这片湖水的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海拔在4750米以上。
在沿着湖的西岸到达南岸时,看见拿日雍措的北方正处于乌云垂下的一片雨幕之中。幸好我们已经离开了那片荒原。
在接下来的路上,又是一路草原雪山的陪伴。
从拿日雍措到错那县,也就35公里,一路顺畅,很快的就到了海拔4400米的错那县城。
门巴篝火
我们要去的勒布沟,距离县城40公里,可是海拔却要陡降1500米,并且要用87个陡坡上的弯道,来一次急弯晕眩速降。
不过,满目的青翠,猛增的氧气,让人有了醉意。这一带,是门巴族的家乡。
来到了麻玛门巴乡,住进游客服务中心酒店。这家由几位退伍老兵所经营的酒店,也是麻玛乡最好最规范的酒店。
老兵告诉,晚上在乡里的小广场上,有篝火和门巴舞。晚饭后,来到娘江曲旁的小广场上,篝火正旺。
一群身着门巴民族服装的妇女,正在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起舞。节奏不算快捷,动作不算复杂,女士们也加入了群舞之中,一圈圈的转啊转啊。
开心啊!兴奋啊!
在勒布沟里,再也不用担心什么高反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