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2021-07-20 22:31:38)
标签:

旅行

自驾

景谷

勐卧总佛寺

迁糯佛寺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

17)景谷佛寺多

    在景洪一带所看到的南传佛教寺院,也许是由于交通便利经济较好的原因,其寺院建筑大都是新建不久的。

这对于喜欢访古的我们来说,不免觉得有点遗憾,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距离高速较远较为偏远的地区。

于是,在景谷看到了几座历史久远的傣族佛寺。

据介绍,景谷是南传佛教在我国流传的传统重地之一,在清朝末年时,景谷尚有佛寺136座,几乎每个傣族村寨一座。到了2012年时,登记在册的还尚有84座。

作为傣家人的信仰支撑,景谷的勐卧总佛寺、迁糯佛寺和芒岛佛寺不仅是佛教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象征,还成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勐卧总佛寺

    位于景谷县城南面的这座佛寺,据说始建于1644年。这一年的中国,正值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的兵刃相见之时,其各自的年号分别为: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天命三年。

    可是远离中土的这里,恐怕还处于太平祥和的时光里,民众们大兴土木建起这座寺院。

    不过,眼前的这座总佛寺里,最为引人瞩目的并不是修筑的金碧辉煌的佛殿建筑,而是两座生长着郁郁葱葱菩提树的佛塔。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在南传佛教的体系中,佛塔的样式更接近其源发地。其样式基本上是下大上小呈尖锥形,再加上各层形状的变化叠加而成。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勐卧总佛寺里的这两座佛塔,其基座为四边形,佛塔下部为红砂石垒筑的多边形,而上部为青砖砌成的圆锥形。

不过,在眼前的佛塔上,大自然的造物主又赋予了更加生动活泼的变异。将菩提树与佛塔进行了嫁接,令其盘根错节在塔基,茂盛昂扬在塔顶,就像给佛塔带上了一顶蓬勃张扬的头冠。

    不过,当地的傣家人,却将其一座称为“树包塔”,而另一株则称为“塔包树”。“树包塔”为六层,高10.7米,其上的菩提树高约25米,据称树龄约320年。“塔包树”高7.2米,菩提树高约20米,树龄大约180年。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其实,“树包塔”和“塔包树”的差别,只是盘踞在佛塔身躯上的树根多少的差异。

    看着眼前这顺着石缝蔓延而下深入大地的菩提树根,不禁感慨植物生命的顽强与旺盛。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也许,只是飞鸟偶尔遗下的树种,却在雨水的滋润下焕发,在石块的缝隙中扎根,攀附住塔身寄生。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也许傣家人对于天然滋生出的菩提也怀有包容敬畏之心,并没有将其砍伐除根,而是任其自由勃发,进而在岁月中变得粗大茁壮,将石块挤压破碎,将塔身包裹围拢。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也许是景谷已经地处傣族分布的北缘,接近了汉地,勐卧总佛寺里的这两座佛塔,糅合进了一些汉传佛教建筑的形式。

在佛塔的基座上,四角上有肩抗负重的力士,红砂石块上浮雕有各种图案造型,有人物、动物、花卉等。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勐卧总佛寺里的殿堂建筑,更是与景洪总佛寺相差甚远,很接近汉地的殿堂形式了。

不过,在两座佛塔之间的空地上,用红土堆筑出一个方形,中间还有一大四小的圆形土堆,红土上插满了各种颜色的彩旗。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这样的形式,是为了什么?问了两人,可是没有听懂,只好自己揣摩着像“坛城”罢了。

    宗教的仪轨和寄托,常常处于外人的不经意间,却被世代沿袭。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阳光西斜,庭院安静,佛像在阳光的加持下,变得金身灿灿光耀眼。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当晚,在景谷县城里住得很好,吃得也很好。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迁糯佛寺

    第二天,先来到了距离县城 65公里的永平镇迁糯村。这里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的迁糯佛寺。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佛寺的正门,是一座四柱三间六楼的门坊,上面的斗拱朵朵密集,木雕精细,极具欣赏价值。门头上立有木刻金匾一块,上刻清佛寺三个朴拙的大字,它的右侧刻有迁糯和尚、乡官合修的字样,左侧刻有龙飞乾隆戊戌季春谷旦。在门坊的背面,还有福贵门三个大字,可真是接地气的好名称。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占地面积蛮大的寺院里,有大殿、僧房、戒堂、膳堂等建筑。在空地上还有僧人种植的花花草草。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佛寺的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顶,周围一圈围廊。特别的是,大殿的正门开在整个建筑的侧面,正门之上还将重檐格外的升高外挑。

    大殿正门之外,有两根雕龙立柱,立柱布满云纹,巨龙身躯隐现其间,龙头从柱顶外伸探出,一爪支撑一爪前伸。

       偏远傣家乡土之间,居然有如此的龙柱,也太奇特了。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整座正殿建筑,重重飞檐密密斗拱,满满的汉地风格。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可是进了正殿的佛堂,却又是傣族的“上部座”格局样式。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正殿的上方,全是一片片布满木雕的顶棚,其中也有不少的飞龙。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在正殿里的四周,悬挂着各式各样的装饰物,其中居然有我们也常见的花灯,并且其样式也与夫子庙的花灯很类似。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在大殿的一周墙角基石上,雕刻有负重的力士。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在基石上,还雕刻有民间的寻常生活。肩抗一把伞,告别离开家;上山去采摘,背篓满收获。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整个寺院里,只看见两位僧人。

潜心佛经,试图拨开迷津;红衣皓首,诵读心中彼岸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如此清净简单的日子里,好在还有僧人小小的情趣。那绽放的朵朵艳丽,也充实了心中的一个角落。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傣家的寺院,曾经遍布在每一个村落。留存到了今天的,却也成为了佛寺中的精华。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芒岛佛寺

    很快就到了附近距离只有12公里的芒岛佛寺,这座佛寺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有山门、大殿和僧房等。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芒岛佛寺的大殿,其建筑形式与迁糯大殿类似,但是没有了大门前的盘龙立柱,雕饰也相对简单,更显出乡土间的朴素。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大殿里的佛龛,也与迁糯大殿里的一样,是个亭阁样的龛室。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倒是佛龛里的诸位神佛,大小高低摆放得不甚讲究,也看不出“C”位上的那位有何更高贵之处。

    何况,这些佛像的鼻眼眉目以及那垂肩的大耳,很不同于一般佛首的样式。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芒岛大殿里,布满了彩绘。有的是用模板涂刷复制出一样的图案,也有一笔一划描绘出的古风人物。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就连顶棚,除了正当中的那个3D龙头之外,其余的也变成了平面彩绘。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安安静静的庭院里,靠着围墙是一排平房,架空的小木阁是存放粮食的仓房。可想这座寺院在兴旺时期里的僧人数量。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可现在的芒岛佛寺里,只剩下3位僧人。一位躺平了在研读佛经。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一位在忙碌着扎笤帚,而最为风流舒坦的,却是卧眠在花丛下。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芒岛佛寺,看上去没有迁糯佛寺那样的排场和气派,但却显得格外的清净和朴实。就像僧人手工制成的一柄柄扫帚,简朴实在耐用。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芒朵佛迹寺

    据说,由于景谷是一个无量宝地,佛迹仙踪的去处,所以佛祖曾经步入此处,使得景谷成为了佛乡,从而留下了26处珍贵的“佛迹”。

离开景谷县城只有1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芒朵佛迹寺。由于觉得不远,也就过去看看,心想那“佛迹”是个什么样的奇观。

    不过,这里也有千年古菩提的奇观,据说有多达十七株的千年古菩提树,扎堆的生长在芒朵佛迹寺。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在其中的一株菩提树下,围上了一圈细竹子,并且还用细线一圈圈的绕上,似乎是给与菩提树加以支持。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沿着林荫道走去,在尽头出现了一座佛殿,这里就是供放“佛迹”的地方。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看门的老人指向了一块被清漆刷得油亮的大石,上面有一片巨大的手印。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而另一块大石上面,则是一只大脚印。这手印和脚印,就是“佛迹”,据说就是佛祖一手一脚按下踏下之后的痕迹。

连续第二十六年的春季旅行(17)景谷佛寺多

    信仰信仰,前提是要发自内心的相信,随心而不能随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