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中的旅行(六)小溪谷丰蜈蚣岭

标签:
旅行自驾小溪村谷丰村蜈蚣岭 |
雨水中的旅行(六)小溪·谷丰·蜈蚣岭
又一次来到了歙县,这个古徽州府的所在地。
由于我写了“孤独星球”第一版《安徽》中的歙县,所以格外的偏爱这个地方,更是屡屡的前来。
不过,对于歙县位于新安江之南的那片山区,却是甚少前往。
从朋友处得到了一个对于那片山区的环形自驾线路,便想着要走上一回,便约上了歙县老友九月树,准备用一天的时间去环形。
线路是:歙县——王村——小溪——谷丰——长陔——蜈蚣岭——街口——小川——黄备——王村——歙县,这一圈约二百公里。
其中的小溪和黄备是古村,谷丰和蜈蚣岭是梯田。
古城
从浙江遂昌赶到歙县,已是傍晚。
在前些天里曾经由于江水上涨而遭受水淹的城区,已经恢复正常,街面上也几乎看不出受灾的痕迹。

在九月客栈安顿下来后,便去吃徽州特色——臭鲑鱼、毛豆腐。

酒足饭饱之后,到古城的阳和门一带走走,看看夜色中那几处已经很熟悉的古物。
此时的光影,赋予许国八脚牌坊别样的韵味。

白日里显得有些陈旧的阳和门城楼,也焕发出耀眼的彩光。

光彩并不如阳和门的南谯楼,其实更为古老。
建于南宋的这座谯楼,其倒梯形的门洞为典型的宋代营造法,两侧共有26根立柱,用“排栅法”支撑起了谯楼的门洞。

小溪村
环绕歙县南部的第一站,选择了小溪村。这个歙县较为偏远并不知名的村落,却是个古村。
据《歙县志》上说,“小溪古村落又名桂溪,昔村中石板街道连绵千余米,官厅士宅气势恢宏,商铺民居鳞次栉比,水口、园林、古刹、书院、文会、桥、亭、塔、坊及公益设施一应俱全”。
在村口之外,就有牌坊建在进村的路上。

这是一座四柱出头的三间三楼贞节坊,是为表彰在外经商去世的项某人之妻吴氏孀居五十载而立。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牌坊两面,镌刻有“宝婺中天”和“峻节伦首”,夸赞这位起到了伦理表范的老人。
在旁边介绍的牌子上写到:柱顶有啸天状神兽。可是眼前的柱顶却是光溜溜的。

过了牌坊,左侧的小山腰部,立着一座四层的宝塔。
在塔旁的介绍牌上写着:“多宝塔,又名镇子山古塔,位于镇子山,明万历年间项沐建,四层六角挑檐,内有楼梯,塔墙有彩绘瑞兽”。

后来在网上查到,《歙县志》记载:“小溪塔,坐落于绍濂乡小溪村水口上,明万历年间建。原名多宝塔,砖砌,塔原高为七层,现存四层,残高约20米,平面呈八边形,底层一面辟门作入口,二至四层八面均开门,叠涩出檐,木檐全毁。”
根据网上看到的18年的照片,这座塔已经过了维修,将顶层的裂缝消除,将塔身的小树杂草去除。

到了村口,这里有一座“桂溪亭”。桂溪亭高两层,门额上书“桂溪”二字。

一般来说,这样的路亭是便于过路人避雨和休息。
可是,这座立在村口的“桂溪亭”却格外的高大,更有村落标志性建筑的意思。

在小溪村里,还有若干的古老民居,但是由于时间不够,便没有进村去看,而是去村南约一公里处的丛林寺了。
丛林寺
一座红墙黑瓦的古寺,背依小山,周围绿树掩映,这就是省保丛林寺。
据说,古时的歙县,寺院香火旺盛,建有十大丛林(寺院),这桂溪便是第十丛林所在,所以得名丛林寺。

丛林寺的大门紧闭,从旁边的侧门进去,经过看管寺院的释也农常住的家,然后才能从后院进入丛林寺。
据说,在寺院兴旺时,曾有多栋建筑,可是遭遇天平天国的动乱之后,仅存眼前的大雄宝殿一座。

网上查到,《歙县丛林寺建寺缘起》中介绍:大殿呈正方形,边长9米,绕以敞廊,歇山顶。

“殿内中间四柱上架横枋,枋上用十二座斗拱托起藻井,天花板上彩绘云龙图案。”

丛林寺最为特别的,便是位于大殿后方两侧的24幅观音像。
这些观音像的画面呈圆形,圆直径约67厘米,皆为工笔描绘,线条流畅,姿态端庄。

在观音像的题材中,有“童子拜观音”、“观音渡海”、“观音打坐”等等。

另外在中间的后壁上,还有罗汉画像一幅,这罗汉驾驭飞龙,龙体腾云驾雾忽隐忽现,龙首双目突出形态威严,与那些观音画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难得留存下来的绘画,据《歙县志》记载为,“壁有丁云鹏水墨观音罗汉像”。
网上查到,丁云鹏是明代画家,安徽休宁人,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与董其昌交游甚多,其画作有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所收藏。
谷丰村
经双向双车道的001县道前往谷丰村,要翻越长陔岭,途中有黄毛瀑布,悬挂在公路边。

奔流而下的山水,裹挟着扑面的水雾,也带来了浑身的清凉。

在高山之上,可以远远的看到长陔乡的所在。
可是接下来,要开上一条宽度难以会车的水泥支路,才能到达谷丰村。

路边,不时能看到曾经塌方的痕迹,有的就是在近日的雨水中刚刚坍塌的。

5公里后,看到了位于深谷山坡上的谷丰村。
不过,一辆正好路过的车上人说,再往前去上谷丰,那里更加好看。

于是,继续行驶2公里,看到了上谷丰,也看到了更多的梯田。

不过,谷丰的梯田都是旱梯田,只是满眼的绿色。

不过,在连绵起伏的山区里,能看到这样由柔美曲线勾勒出的一片片平整田地,也算是辛劳山民得到的回报。

开车原路返回,前往长陔乡,在那里吃了午饭。

蜈蚣岭
前往蜈蚣岭,也是一条离开001县道的支线,需要沿着山路盘旋直上400米。

途中也是遇到有塌方的路段。

当蜈蚣岭的梯田出现时,却呈现在更为陡峭的山坡之上。

蜈蚣岭的梯田,有些特别,全是栽种茶树的梯田,全是细长弯曲的梯田,全是开垦在坡度很大的山地上的梯田。


这一带的山势较为险峻,并没有什么平缓的坡地,所以村庄也分散为一户户的农家,散落在山坡上。

据介绍,蜈蚣岭的大部分梯田,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里,由当地的一千多村民,仅凭双手铁肩,用了十余年时间,用块石砌就了这层层叠叠连绵千亩的茶园梯田。

在那个年代里,在“愚公移山”、“农业学大寨”的激励下,建起了如此的改造成果。
不过,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里,这些梯田也许只是种植了庄稼,而不是更有经济价值的茶树。

到了如今这个时代里,蜈蚣岭的梯田,却又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在群山的起伏之间,显示出人工修饰出的线条形状。

从001县道到达最后接近山顶的蜈蚣岭村,约5.4公里。

在村庄的入口处,还可以看到代表从前那种精神的标语口号。

前往街口
从蜈蚣岭原路返回,从500米回到100米,山下又是另一番景色。

回到001县道,沿着新安江的支流街源河行驶,途中经过水库。

来到了新安江边的街口镇,可是沿着江边通往小川乡的公路被上涨的江水淹没,老乡说足有半人深。
无可奈何,环线的计划被腰斩,只好行驶84.5公里原路返回歙县。
客栈门前的玫瑰,盛放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