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的面子》观后

标签:
南京话剧南京大学 |
蒋公的面子
1943年2月至1944年8月,蒋介石担任了一年半时间的中央大学校长。委员长当校长,国文系的教授很不认可。
适逢南大110年的校庆,编剧以此展开,构思了一出话剧《蒋公的面子》。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572.jpg
剧情,在1966年与1943年之间穿越。
场景,在南大某房间与重庆茶馆和教授家中转换。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0583.jpg
文革中,南京“好派”与“屁派”的武斗前夕。
在南大校园中,关押“牛鬼蛇神”的屋内。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593.jpg
三位老教授,为了洗清关于自身的历史问题,为了获得好的面子,聚在了一起。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05.jpg
他们回忆1943年,蒋公要邀请他们吃饭的那件事。
由于政见的不同,由于个性的不同,对于接不接受蒋公的邀请,他们发生了争论。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00.jpg
去不去吃饭,这关乎到蒋公的面子,但是更关系到这三个文人的面子。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14.jpg
三位文人,或许都有大学问,但都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01.jpg
一个想去,但为了面子,要动员另二位去。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10.jpg
一位也想去,但为了面子,要满足条件才肯去。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598.jpg
一位不想去,可是想运回自己的书,需要说客。但为了面子,设了圈子让别人去替他说话。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02.jpg
虽然,由于面子,他们只是在政见是否正确,逻辑是否合理,要求是否正确方面,进行了激烈的争执。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0626.jpg
但是最终,还是归于死要面子活受罪。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27.jpg
看完此剧,觉得可以归结如下:
文人讲面子,政治人物讲利益。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595.jpg
文人的政见,永远是书生之见。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25.jpg
文人的争论,永远没有结果,而利益的判定,简单明了。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17.jpg
文人喜欢引经据典,文人喜欢故作姿态,文人喜欢精神高雅,文人喜欢坐而论道,文人喜欢占据道德高地。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597.jpg
女人比男人客观,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放下面子。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22.jpg
蒋公年代,文人还可以讲面子,到了文革,文人们可就全折了腰。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03.jpg
好在,到了今天,经济已经湮没了政治,知识分子的书生气少了许多,讲面子少了,而被改造得成为了知道分子,从面对政治折腰变为面对经济折腰,都去争利益了。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40.jpg
蒋公任校长,这样形式的事,今天不会发生了。可是,类似这样实质的事,今天也还存在。
至于校长请教授吃饭,现在还会有人不去吗?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41.jpg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舞台正中,一副对子,“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http://files.xici.net/d169795908.0/DSC_0612.jpg
出于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老先生也算是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