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三日(1)古塔古村

标签:
旅行自驾临安古塔指南村 |
分类: 17湘皖鄂鲁浙川藏新甘黔埃约以 |
临安三日(1)古塔古村
2017就要结束了,2018也要来到了,作为一个每年都要在各地流窜的旅行者,也想着将年末年头安放在南京以外的地方。
天天忙着敲打键盘写自驾,就由平安决定何去何从,反正喜好都一样。
他给出了距离南京也就300公里的临安,位于浙西的临安,那里有古塔古村古镇和古道。
普庆寺石塔
第一站到了临安市横畈镇的湖山村,这里古时有座普庆寺。可是历经岁月后,这寓意着“普天欢庆”的寺庙早已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座坚硬石料构成的石塔。
这座仿楼阁式石塔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六面七层,高约7米。每层又是由塔身和塔檐两部分组成,塔檐雕刻筒板瓦,六个翼角起翘较高,塔刹为七重相轮。

最下方的塔基为须弥座,束腰有花草浮雕,那些花花草草灵动的纠缠。

石塔的一至七层塔身的六面均有雕刻,其中三面为阴刻佛名,另外三面有壶门式壁龛,内有佛像、菩萨像,其中二层为释迦牟尼、普贤、文殊,三层为观音等菩萨。
看着这些保存完整的造像,不由得有些疑惑,怎地就逃脱了被“革命”的下场?

除了这些造像,据介绍第七层为阴刻文字,中为“皇帝万岁”,东南面为“风调雨顺”,西南面为“国泰民安”。
看来当年的佛学界也要有忠君爱国的政治正确,可惜那些文字高高在上不接地,让人无法看到。
普庆寺石塔是2013年第七批国保。
功臣塔
功臣塔,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的功臣山顶。
这个很有现代感的名称,不由得令人想起了那些据说要立法保护的带有光环的人物。
不过,这可是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的古塔。而这座功臣山,也原名大官山,后被唐昭宗下诏改为功臣山。
可见,历朝历代都喜欢功臣。
当到了建塔的那个年头,也就是到了在至今还觉得长脸的盛世不盛之后,大唐帝国分崩离析,被“后”字头的军阀们一个个的轮流当家做主,而那时吴越王钱镠在这一带甘做后梁的附庸以求偏安。
所以,这塔的始建年号,就用上了管辖着功臣山的吴越国的宗主国的年号。
觉得很绕人。
还是说说这座塔吧。
首先,塔的基座直接砌在岩石上,而基座的下方原来有个凿石而成的地宫,长70厘米,宽50厘米,深108厘米,
可惜早年被盗了。
功臣塔方形平面,塔高25.3米,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身分为五层,每层每面正中辟有门洞。

这座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也就是用砖头堆砌出柱子、阑额和铺作。

现在的塔内,为上下直通通的,没有一点分层,好像个方形的烟囱。据说曾于塔身内外发现卯孔,内存被焚烧过的木构残件,说明内部原有一层层的木制隔层。
功臣塔是2001年第五批国保。
指南村
说实在的,听上去很高大上的这两座国保塔,其实并没有塔红,处于曲高和寡的地位,也就是我们这样非常态的游客前去看看。
而大众喜好的,却是那些平易近人的好风景去处。
比如,我们的下一站——指南村。
首先,当年拥有了这个名字的村民们并没有挥手指引方向的豪气,而是谁也说不清楚为神马就指南了。
不过,村子里最上镜的、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天池”,却是位于这座高山村落的正前方,并且正对着南方。

可见,当年这里的老祖宗对于村名和风水,是做了一番精心的研究和规划。
不过,那些乡土文人早已逝去,只是给村上留下了几座古屋。

古屋如今是谁也不想住在里面了,走进空落落的从前“豪宅”,只有那淅淅沥沥的冬雨在添加出几分动静。

如今的指南村人,几乎家家都盖起了新楼房,并且还是可以接待游客入住的农家式宾馆。
指南村,有得天独厚的高山清新空气,来抚慰被霾气侵蚀肺部的城里人。
指南村,有高大的古树,每到秋天便金红出彩,来悦目被钢混楼房模糊了眼睛的城里人。
指南村,更有屋旁村头土产的菜蔬和竹笋,来满足追求原生态食材的城里人。
所以,如今的指南村成为了城里人周末的度假村。

不过,我们可不喜欢会有上千人涌进的热闹,只是选择了叶落冷静的元旦前来。
这时,满村子也就二三十个游客吧。
可以看也变得静悄悄的天池水面,顶多被小鱼激荡出一圈圈的涟漪。

可以看沉浸在山谷中的薄雾,像是阳光抛撒下的轻纱,悄无声息的曼妙变化。

村子的北面是沿着山坡铺展的层层梯田。
冬日里的田地,有微微薄霜,有些许绿意。

为了迎合城里人的品味,山村人也是煞费苦心,将几个白色的羊儿模型散放在树下,营造出山村公园的意境。

其实,还是家常的菜蔬来得生动,在冬日里铺开来一片翠绿。

那大树前呆立不动的假羊,也不如大树后袅袅升起的炊烟。

山乡里就应该是山的滋味,哪怕单调得像是回到了从前。

我们在指南村住了一夜,每人100元(含一早一晚两餐)。
主人说,到了旺季,可就要涨到180元了。
下山之后,路边有里畈水库。

水面上漂浮着升腾的雾气,让景色变得有了几分梦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