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境行(六)三个村子

标签:
旅行自驾室韦临江村太平川 |
分类: 14赣皖桂黔湘晋陕甘宁蒙黑吉辽 |
东北边境行(六)三个村子
离开恩和,继续往北,经过了3个村镇,各有不同。
室韦
首先来到了室韦镇,这是一个最早为人们所知道的边境小镇,很早就有游客前来。在网络的推波助澜后,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处旅游热点了。
由于室韦也有很多的俄罗斯族,所以打造出俄罗斯风情是当然的。
在小镇的入口处,一尊塑像,起名为“三套车”。
那首俄罗斯歌曲“三套车”,里面唱到“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不过,这样的歌词,与日益繁荣的室韦可是反差太大了。
室韦也是一个口岸,有座桥跨越了额尔古纳河。
室韦的国门是原木+不锈钢=原生态+气派。
室韦的国门也是要门票,否则不能进入那栏杆横阻卫士看守的地方。
至于室韦的街道和建筑,那更是当然的规划得蛮好。
在一栋4层的宾馆前,想问问住宿价格比较一下,老板说:有会议,一间空的也没有。
金秋时节,在国境线上召开会议,浪漫+大气,很有想象力。
只是让很多没有想象力去开会的公仆们情何以堪。
算了,反正我们也不想住在这个越来越高大上的地方,还是看看河对面的俄罗斯村庄吧。
看上去左岸右岸的村庄很相似,不过人家那边不搞旅游,就显得不上档次了。
相形之下,就能够激发俺们的自豪感,也许晚上能进入很美的梦境。
对岸的河滩上,搁浅着一艘报废的巡逻艇。没准,在当年《新沙皇的反华暴行》电影中,这艘巡逻艇也曾激起过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
在锈迹斑斑的报废船旁,还有2艘气垫船,那东东可是比较威武。
河边立着一块界碑,看上去很是庄严。
可是被铁丝网隔开,只能从缝中拍摄。
自打到了额尔古纳河,总是看见河边连绵不断的铁丝网。到了这里,更是变成了双道的铁丝网,并且还有一道是碰上去就会皮开肉绽的“刀片”铁丝网,厉害啊。
可总是不解这样的森严壁垒,问当地人,据说是防止牛羊越境偷渡到俄罗斯去,引发国际纠纷。可是拦住牛羊只要普通的铁丝网就可以啦,加上一道环状刀片铁丝网是为了防止牛羊翻墙?
中国国家地理上有一篇文章,《中国大地新景观——铁丝网和国门群》。看了后才知道,原来强大的国家也需要强大的铁丝网,而我们很荣幸的看见了那么多新打造的新景观啊!
可草民还是不解,人家俄罗斯怎么就没有铁丝网?
也许,人家有扩张的习惯。
想出国,签证不易。到边境,铁丝网重重。
只落得,看世界要翻墙,只能关灯闭眼进入中国梦。
不过,就在这两重的铁丝网上,打开了两扇大门,还是可以到额尔古纳河边的。河边正在新建一座建筑,要建设一个“中俄界河大舞台”。
原来,这里将有供游客娱乐消费的场所。
草民恍然大悟,其实与卖门票的国门是一个道理啊。
也就如同旁边那山坡上的哨兵岗亭与界河里的收费游船,交了钱就可以进入原先被神圣卫士看守的地方。
河滩上,无人看管的马儿在吃草,它们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它们很驯服。
临江
离开商业化的室韦,前往十几公里外的临江村,一路风光无限。
途中有一座小山,紧靠着额尔古纳河边,车子可以开上去居高瞭望。
眼下的额尔古纳河,比起五卡那里宽阔了一些,可还是显得温婉平和。
不远处就是临江村,那里主要是聂影人喜欢前往的地方。
小山岗上,也是拍摄落日的好地方。到了傍晚,在临江村的游客们,都会蜂拥在山岗边上视野开阔的地方,观赏落日的余晖。
而清晨的临江村,又可以到河边看水面上升腾的袅袅雾气。
晨雾里,老乡牵马下河饮水。
而自觉性高的奶牛,却会熟门熟路的自行来到河边。
至于好摄的外来者,更是不会错过飘渺雾气里的朦胧景色。
喝饱了额尔古纳河水的牛群,被主人驱赶着前往草场。
忠于职守的牧牛狗,则负责让每一个牛不掉队。
草场上,缀满了露珠,清新的空气让人舒怀。
一切,都是一天中的最新鲜。
老乡,牵着忠实的坐骑返回,还有一天的劳作在等待。
摄影人,捧着心爱的相机继续寻找,还有想要的题材等着按快门。
牛群,只顾得眼前嘴下的小草,一路走来一路吃。
额尔古纳河,有晨雾里的美。
离开河边,来到村庄后面的山坡上。
在这里,虽然离开了额尔古纳河,可也有山野里的晨雾,还有起伏的山林和观看村庄的另一样视角。
临江村,有农业也有牧业,有山坡的庄稼和水边的牛群,还有拖拉机和收获牧草的机械。
这里从前还有林业。虽然现在停止了森林的砍伐,可是对于木刻楞住房的需求,还是可以经过批准而得到一些木材。
如今的临江村,正在重复室韦的过去。
先是摄影人的来到,然后就是“创作”出的照片,为照片吸引而来的是后续的游客,然后是许多旅店客栈的兴建,接着就是为了更多游客的商业化大发展。
最后,摄影人再去寻找别处的心中理想,将这里留给旅游大巴装载来的大批游客。
至于临江村,会有新的道路新的建筑新的收入和新的视野。
当然了,他们还会继续拥有当游客稀少后的冬季生活。
那时,也许与原先差不多。
太平川
离开临江村后,一般都要去莫尔道嘎。有两条路线,一是返回室韦,然后去莫尔道嘎,那是常规路线,道路较好。另一条路,则要往西北方向,经过太平川村后,再往东南去莫尔道嘎。我们选择了经太平川去莫尔道嘎,这是一条乡间土路。
路边有河水奔流,从大兴安岭流淌下来的河水,汇入额尔古纳,奔向黑龙江。
远方的河谷里,还有升腾的云雾。那一边的山岭,却是俄罗斯的国土。
来太平川是由于听说村子还是平常的模样,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乡土气的山村,就是与游客多的村子不一样,包括眼前这样的土路。
木头房子木栅栏,野草茂盛树木多彩,静悄悄的看不见什么人。
有的农舍被抛弃了,变成为养马的马厩。
暖洋洋的日光下,马儿舒适的吃草。
木栅栏里是一块块的田园,收获后的地里残留的仍然是一片绿色。
这里的老屋,居然还是木板的屋顶。一垄垄的蔬菜绿油油,为即将到来的冬季预备了充分的储备。
自给自足的乡间,经过了春夏的辛劳,正处于一年中回报的季节。
太平川村的附近,就是太平镇。已经有餐厅宾馆开始动工,看来商机已经被把握,原生态终究敌不过经济的发展。
也许,再过几年,室韦城市化、临江城镇化、太平川就会如同现在的临江村。
这样也蛮好,当地的老乡多多少少会受益。
反正,再往北还有一个奇乾村,那里的原生态可是受到边防的保卫。
也许,到了那时候买了门票也就可以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