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人人心里都有个虚荣)
(2008-06-24 00:03:23)
标签:
杂谈 |
(转帖)
接踵而至的颁奖礼
电影节进入最后两天,不少具有份量的大奖陆续颁出,除了22日夜闭幕式揭晓的金爵奖以外,21日晚“中国新片展映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亦高调颁出,《千钧。一发》(亦是金爵竞赛单元两部中国片之一)获得“最受关注导演奖”以及“最具票房号召力影片奖”,而饰演片中男主角“老鱼”(即英文片名OLD
其实这部影片在3月的香港电影节已经作了世界首映,近年必于影展期间访港的美国电影学者大卫·伯德维尔(DAVID
本届影展的传媒大奖其实非常本土化,投票的两百多名记者来自全国各媒体,不知是否有意为之,主办方此次却疏于报道西方媒体对此次参赛的华语影片整体水准有何评价。非常有趣的是,若干西方影迷看完《千钧。一发》对这出警察故事颇有些琢磨不透,因为其一,高群书的主角虽然是警察,他的故事却不是露骨的“主旋律”,甚至该片有不少类型片的凌厉和锋芒;其二,对不少西方观众来说(包括西方记者),影片中警察的工作条件——尤其是老鱼拆弹的工作环境和工具看来与其说是写实主义的不如说是超现实主义的,而这种荒诞感令他们不安和犹豫,无法给高群书的作品找到一个清晰而贴切的定位。然而熟悉中国电影的人除了惊叹高群书的才华,也许会随着老鱼拆弹的波澜起伏想起95年宁瀛的《民警故事》——尽管后者不过是讲述了北京民警稀松平常的工作,两部影片在“警察”这个主题上却拥有惊人相似的无法被二元诠释的可能。所以我们不妨用法国“电影手册”评价《民警故事》的一段话为《千钧。一发》作结,“卡夫卡式的荒诞、谐趣,甚至让人落泪……影片把镜头对准了生活中的普通人,让他们在摄影机前保留了他们最生动的面孔”。马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