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谁能把电影拍的如此有力量?
我们总是陷入空洞笼统和概念化的理解和表现,唯独对于内心离得太远。
具体。没有具体,也就没有感动。
喜怒哀忧,幽默。
《我的左脚》最感动的三个段落:
1。小克里斯基用脚第一次在地板上写出“母亲”。
2。画展及之后的酒吧示爱遭拒。回家后克里斯基用左脚夹着剃刀惩罚自己。
3。母亲给克里斯基盖小房。父亲死后的酒吧混战。
母爱和神性博爱,改变了克里斯基。
“艾莲,我喜欢你。
因为你有一颗诗人的心。”
诗人的心是支撑这个片子的精神基因。
“画分两种,宗教的和马戏团的。”
电影也如此。
把感动抽掉就是艺术片?有感动和冲突就是滥情?你还是人吗?
面对克里斯基的八百英镑,母亲说:
“比你爸一年都挣得多。”
克里斯基:“我爸是砌砖工人,我是作家。”
最后,你怎么也想不到是克里斯基是这样上场的:
“送我上刑场吧。”
结果,玛丽爱上了他。
来到山上,面对山下的都柏林,克里斯基说:“我们为什么干杯?”
玛丽:“为都柏林。”
克里斯基:“为什么?”
玛丽:“因为克里斯基
保持一颗诗人的心,也就保持了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