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马俪文还没成为马俪文之前小名叫马有才。
马俪文那时候最擅长的是不可理喻的歪点子,小资情调,也擅长黑色幽默。
九十年代末,有一天马俪文给我看了她新写的一个剧本,名字忘了,是一个很荒诞很黑色幽默的故事,用一个在娘肚子里的婴儿的视角叙述,神奇之极,但后来大概没人出钱,没有拍成,拍成的是一个中国迄今为止片名最长的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其实马俪文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科恩兄弟那样的导演的人,她骨子里的黑色和偏执无人能敌,但可能出于可操作性,马俪文的第二部电影仍然选择了一个低成本温情电影:《我们俩》。
那时的现实是,不是我们想干什么,而是我们能干什么。
看《我们俩》的双片时,小马一出来,我们俩都笑了。因为我们认识时她正住在和中戏隔一条胡同的那个小院里一间九平米的小房里。场景。性格。活脱脱就是她的自传。简直是自恋之极。
《我们俩》之后,马俪文明显忙起来,社交活动也多起来,经常坐长途飞机到世界各地出差,在一些充满虚饰的颁奖会上说着真实的感言。
然后就是不走运的《桃花运》。
不知道刘震云是怎么找到马俪文拍《我叫刘跃进》的,知道她的黑色幽默底子的人恐怕为数不多,幸好,刘震云算一个。
《我叫刘跃进》之后,个人认为,她应该脱离温情和小资,继续完善她的黑色幽默风格,再极致一点,单纯一点,马俪文就是黑色幽默大师。
但如果马俪文想文艺,那谁也没办法,文艺也是马俪文的拿手。
和另外一些女导演的文艺路线不同,她不矫情。很真实的文艺仍然是可爱的,否则,马俪文不会得到那么多文艺影评人的厚爱。
《苹果》之前,我曾经认为马俪文和李玉是女导演里的异类,也将是最厉害的两个女导演。但李玉的《苹果》商业和文艺没有整平衡,有点乱。而马俪文的《我叫刘跃进》解决了文艺为体,商业为用的问题,虽然黑色幽默的不够,但黑和异足够,倒也不失气魄。
成为电影导演之前马俪文一度以写剧本贴补家用,这也是许多大师的早期行为,那时候马俪文就给我写过电视剧本,可能是记恨我给的稿酬低点,这一次把我整进去糟蹋一通,也算是了了她的心愿。好在我老脸也厚,就成全她这一次吧。
但有一点得说清楚,稿酬不是导演发的,是制片人发的啊。
现在马俪文不叫马有才了,应该叫马天才。
马俪文不但会写剧本,拍电影,还是专业级的劲歌歌手,霹雳舞舞蹈家,画家。
简直就是马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