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四十五,上海影城放伊朗电影《咖啡吧》。
这一次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伊朗乡村生活,是德黑兰的城市生活。法拉比,霍斯洛,埃比,萨洛米,莫洛克,还有萨洛米的父亲。
片名叫《咖啡吧》。故事发生在一个多雨的秋天。
在德黑兰这个多雨的秋天,悲恸和欢乐并存。
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疑惑,这是一个看DVD和大银幕没什么区别的影片,简单的音响,单调的镜头,捉襟见肘的制作。一切如以往的任何一个伊朗电影。质朴,感人,但制作简单。
简单的幸福,复杂的痛苦。
法拉比是德黑兰一家咖啡吧的老板,开始的时候,咖啡吧一片祥和,有人在打台球,有人在喝咖啡。
然后,下雨了。
法拉比家门口一个男人在踯躅着,法拉比一下车,这个男人就迎上去要钱,这个男人是法拉比的丈夫,这个长相端正面带凶恶的中年男人跟法拉比要钱,并举起拳头威胁着。法拉比无奈掏出钱夹,把钱给了丈夫。
法拉比的咖啡馆艰难经营,她攒钱的用途一是用来交咖啡馆房租,一是用来给弟弟霍斯洛交到日本留学的费用。
丈夫逼迫法拉比要钱的情景被霍斯洛看在眼里。
埃比是个汽车修理工,也是这天晚上,他推开窗户,把窗台上的小石子投到隔壁人家的窗户上,隔壁人家的窗户默契的打开了,一个典型的伊朗美女站在窗前,二人压低声音交谈着。女孩叫萨洛米,会画画。埃比约萨洛米到屋顶幽会,萨洛米打着手势说莫洛克在。
莫洛克在萨洛米家的这个细节后来又用另一个时间线展开。
丈夫继续以接近敲诈的方式给法拉比要钱,霍斯洛忍无可忍,在一个雨夜,霍斯洛悄悄接近正在修理自己的轿车的法拉比丈夫,中年男人挥拳打倒了霍斯洛,霍斯洛倒在雨夜的火炉边,然后中年男人钻进了汽车,霍斯洛抄起一个冒着火苗的木棒砸碎了汽车挡风玻璃,中年男人钻出汽车和霍斯洛扭打在一起,两个男人在湿漉漉的雨地里搏斗着,霍斯洛抽空抄起一个板砖。
中年男人死了。雨淋在死人和活着的霍斯洛身上。
此时,埃比和萨洛米在雨夜里的屋顶上幽会。
霍斯洛跳上墙头,喊着埃比,埃比看见霍斯洛的样子,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屋里,霍斯洛告诉了埃比刚才发生的一切,埃比帮助霍斯洛逃亡。这一切,都是隔着雨夜的窗玻璃表现的。萨洛米独自在屋顶上淋雨,她打起了喷嚏,好像有些感冒。
然后就是葬礼,一屋子的黑衣女人,萨洛米打着喷嚏,妇女们看向她。
黑场。
接下来是萨洛米视角的叙述。
第一个段落充满悲伤和仇恨。接下来的段落是欢乐和忧伤。
时间重新回到开始,萨洛米在家里,她的父亲是个失明的前教师,莫洛克来访,她听到窗玻璃的响声,她在和埃比幽会。
莫洛克在看卫星电视,屏幕上是一个高歌的著名歌唱家,气质优雅,相貌堂堂。莫洛克看的出神。她跑到屋顶,使劲把卫星接受器弄坏,然后打电话给霍斯洛来帮助修理。
萨洛米憧憬着幸福的未来:一辆标致206汽车,一个小房子,到迪拜和美国旅行。埃比发愁了,他疑惑地对萨洛米说,如果我做不到怎么办?萨洛米冷冷的看着埃比,埃比心里很紧张,萨洛米说,我好像已经爱上你了。音乐欢快的响起,埃比拿着雨伞跳起舞来。
杀死了姐夫的霍斯洛惊惶失措地来找埃比。
还是前边出现的葬礼上,萨洛米继续打着喷嚏,旁边的女人不耐烦的嘟哝着,这是一个看不起现状的开放女人,她语带诱惑地讲述着。这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
咖啡吧。法拉比穿着黑衣独自在咖啡吧,萨洛米来了,她来帮忙。
突然,又是一个中年男人闯了进来,气势汹汹的催促法拉比交房租。这个中年男人是咖啡吧的房东。
中年男人看见了萨洛米。他止住了大声吼叫,脸色和缓下来,走向萨洛米,萨洛米躲闪着,男人坐下来,拿出手机拍下了萨洛米的照片,然后开始显摆。很明显,他对她有了某些不言而喻的想法。法拉比警惕地看着两个人,因为萨洛米也对这个新式手机很感兴趣。气氛变的有点暧昧。
埃比从远处走来,突然他惊住了,透过咖啡吧的百叶窗,他看见了男人对萨洛米的诱惑。埃比怒不可遏,冲进咖啡吧,大声吼着,让萨洛米回家。萨洛米离去,埃比摔碎了男人的手机,差点动手暴揍男人。
萨洛米回到家里,满腹忧郁。
接下来有些玄乎。
埃比变的阴郁起来,他无法在正常工作,他趴在汽车里哭着,然后费力把什么东西扔掉,下一个镜头是映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的埃比。埃比充满悲伤地看着大火。
这一切,都让人误以为烧掉的是埃比和萨洛米的爱情,第三个段落将把谜底揭开。但这时候,我们没有在意。
埃比来到萨洛米家,他对萨洛米失明的父亲说,他很爱萨洛米,他不能让萨洛米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会让萨洛米快乐,可以出钱给父亲治眼病。父亲说眼睛肯定是治不好了,他只是希望萨洛米幸福。埃比拿出了一沓钱,这让萨洛米困惑。
接下来埃比匆匆走在大街上的各种商店,不断的进出,我们猜测是在盗窃或者敲诈。
最后,有人在埃比出门后也跟着出来,并拿着手机报警。
埃比继续匆匆走在大街上,突然,他的身后闪出一个满脸胡子的便衣警察。
然后又是黑场。
咖啡吧,萨洛米焦躁不安的等着电话,终于电话响了,她赶忙拿起电话,是监狱里的埃比打来的,他告诉她,监狱里打电话的人很多,他得排队。萨洛米质问埃比为什么,埃比告诉她说为了她的幸福。
生活再一次谴责了贪婪的女人对男人的毁灭。虽然后来证明只是想过幸福生活的萨洛米并不贪婪。
埃比想念着萨洛米,他还有四年刑期,萨洛米呆在那里,这时,房东适时的出现了。
电话那头埃比喊着萨洛米的名字。萨洛米失神地站在那里。我们想,这个女人开始背叛了。
咖啡吧房东来到萨洛米家提亲,他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诉说着对萨洛米父亲和家庭的赞美,并称自己也是在这样一个好家庭里长大的,这显然是谎言,因为他的一系列行动都让我们鄙视。
最后,他拿出一个礼物,是一个崭新的手机,他对萨洛米说,这里面已经储存了我的电话,如果你愿意,可以给我打电话。
萨洛米愿意吗?这是我们担心的事情。
阳光普照的德黑兰大街上,一袭黑衣的萨洛米孤独的游逛着,她明显在犹豫,在彷徨,终于,她来到一家门前,我们以为这家的主人是那个不安分的女人。我们有些担心,担心她会以一种蛊惑的语气将萨洛米带入背离埃比的歧途。
良久,萨洛米敲响了这扇门。
黑场。
出现字幕:莫洛克。
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又是一个类似《低俗小说》和《暴雨将至》的影片。段落式结构,轮回式时间交割。
所有的问题在第三段落昭然揭开。
前边有人嘟哝,放错了吧。
莫洛克是个年纪已经不轻的中年寡妇,富有,风情,喜欢漂亮的小男孩。
莫洛克到街上采购了一大堆的食品,水果,她在路上遇见正在修车的法拉比,这是在第一个段落出现过的情节。法拉比的车子坏了,她来找埃比修车,埃比突然看见路过的萨洛米,赶忙追上去,萨洛米不高兴地说在小区里不要这样没有遮拦。看来,在伊朗,青年男女的恋爱还是要收敛一些。这有些象我们八十年代初。
现在的视角是,莫洛克看见埃比冲出去,她和法拉比议论着,法拉比问她为什么买这么多东西?莫洛克一脸幸福地说有贵客。
这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贵客就是法拉比的弟弟霍斯洛。这时候,我们几乎都已经忘了这个杀了人逃亡的小伙子。
夜里,莫洛克换了无数套衣服,幸福地在镜子面前来回嘟哝着两句话,近乎于抓狂。
终于,门铃响了,莫洛克吓了一跳。
霍斯洛来了。
不知是真的还是装傻,霍斯洛认真的修着卫星接收器,把一个色心难耐的中年妇女折磨的死去活来。
当霍斯洛事后和埃比讲起这些时,两人互相打着趣。
这一情节在霍斯洛杀人后起到了作用,第一段落霍斯洛来找埃比引而不发,第三段落揭开谜底,埃比劝霍斯洛找莫洛克。
镜头再次重复萨洛米在雨夜里打喷嚏的镜头。
霍斯洛来到莫洛克家,莫洛克给霍斯洛熨着湿透了的衬衣,显然霍斯洛已经告诉了莫洛克事情的经过。霍斯洛张口向莫洛克借钱,莫洛克先是打开钱包,把钱包里所有的钱全部拿出来,然后又在折迭的衣服里拿出了另一沓厚厚的钱,悉数交给霍斯洛。
莫洛克知道,自己的爱情死亡了。
然后就是第二段落埃比伏在汽车里哭泣的镜头,这时出现了一个特写,一张报纸上登着霍斯洛的照片,文字说明这个非法越境者被警方击毙。埃比痛哭着,他抬起头,狠狠把报纸揉碎,扔出车外。
埃比拿出所有的积蓄把德黑兰所有的报纸都收购一空,然后置于空地点着,大火汹汹燃烧,映红了埃比的脸。这是第二段落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
萨洛米来到不安分女人的家,女人并没有如我们所料蛊惑萨洛米。萨洛米又来到莫洛克的家,莫洛克也语焉不详。但没有人蛊惑萨洛米。
然后,萨洛米失踪了。
冬天来了,萨洛米的父亲呼唤着萨洛米的名字,恸哭着。
莫洛克在家里精心煮着一种五味杂陈的粥,她盛出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出了门。
冬天的德黑兰,莫洛克孤独地走着。
镜头回到影片开始时的咖啡吧,一片祥和气象。房东进来,仍是大声吼着催法拉比交房租。
莫洛克端着盘子来了,她逼视着房东,很不屑地讽刺着。房东很生气,这时一个伊朗帅哥站出来抱打不平,房东仍不服,然后客人们纷纷站起来,怒视着房东。房东嘟哝着离开。
莫洛克深情地凝视着帅哥,口中念叨着,你真是个好人啊。
音乐突起,一场奢侈的婚宴在一个巨大的餐厅展开,这是我们看到的伊朗电影最奢华的场面,乐队,成群的客人,美食。莫洛克和帅哥出来了。
莫洛克终于找到了爱情。
最后的意象是一个夏季,披着婚纱的莫洛克进入一个走廊,人们在夹道欢呼,他看见了死去的霍斯洛,法拉比的丈夫,失踪的萨洛米,不再失明的萨洛米的父亲。
这依然是个可以完全中国化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延续,甚至更具戏剧化。可惜,没有一个中国导演能把这种生活拍的如此真实动人。仅有的几个,也都矫情的要死。
这一次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伊朗乡村生活,是德黑兰的城市生活。法拉比,霍斯洛,埃比,萨洛米,莫洛克,还有萨洛米的父亲。
片名叫《咖啡吧》。故事发生在一个多雨的秋天。
在德黑兰这个多雨的秋天,悲恸和欢乐并存。
开始的时候我有点疑惑,这是一个看DVD和大银幕没什么区别的影片,简单的音响,单调的镜头,捉襟见肘的制作。一切如以往的任何一个伊朗电影。质朴,感人,但制作简单。
简单的幸福,复杂的痛苦。
法拉比是德黑兰一家咖啡吧的老板,开始的时候,咖啡吧一片祥和,有人在打台球,有人在喝咖啡。
然后,下雨了。
法拉比家门口一个男人在踯躅着,法拉比一下车,这个男人就迎上去要钱,这个男人是法拉比的丈夫,这个长相端正面带凶恶的中年男人跟法拉比要钱,并举起拳头威胁着。法拉比无奈掏出钱夹,把钱给了丈夫。
法拉比的咖啡馆艰难经营,她攒钱的用途一是用来交咖啡馆房租,一是用来给弟弟霍斯洛交到日本留学的费用。
丈夫逼迫法拉比要钱的情景被霍斯洛看在眼里。
埃比是个汽车修理工,也是这天晚上,他推开窗户,把窗台上的小石子投到隔壁人家的窗户上,隔壁人家的窗户默契的打开了,一个典型的伊朗美女站在窗前,二人压低声音交谈着。女孩叫萨洛米,会画画。埃比约萨洛米到屋顶幽会,萨洛米打着手势说莫洛克在。
莫洛克在萨洛米家的这个细节后来又用另一个时间线展开。
丈夫继续以接近敲诈的方式给法拉比要钱,霍斯洛忍无可忍,在一个雨夜,霍斯洛悄悄接近正在修理自己的轿车的法拉比丈夫,中年男人挥拳打倒了霍斯洛,霍斯洛倒在雨夜的火炉边,然后中年男人钻进了汽车,霍斯洛抄起一个冒着火苗的木棒砸碎了汽车挡风玻璃,中年男人钻出汽车和霍斯洛扭打在一起,两个男人在湿漉漉的雨地里搏斗着,霍斯洛抽空抄起一个板砖。
中年男人死了。雨淋在死人和活着的霍斯洛身上。
此时,埃比和萨洛米在雨夜里的屋顶上幽会。
霍斯洛跳上墙头,喊着埃比,埃比看见霍斯洛的样子,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屋里,霍斯洛告诉了埃比刚才发生的一切,埃比帮助霍斯洛逃亡。这一切,都是隔着雨夜的窗玻璃表现的。萨洛米独自在屋顶上淋雨,她打起了喷嚏,好像有些感冒。
然后就是葬礼,一屋子的黑衣女人,萨洛米打着喷嚏,妇女们看向她。
黑场。
接下来是萨洛米视角的叙述。
第一个段落充满悲伤和仇恨。接下来的段落是欢乐和忧伤。
时间重新回到开始,萨洛米在家里,她的父亲是个失明的前教师,莫洛克来访,她听到窗玻璃的响声,她在和埃比幽会。
莫洛克在看卫星电视,屏幕上是一个高歌的著名歌唱家,气质优雅,相貌堂堂。莫洛克看的出神。她跑到屋顶,使劲把卫星接受器弄坏,然后打电话给霍斯洛来帮助修理。
萨洛米憧憬着幸福的未来:一辆标致206汽车,一个小房子,到迪拜和美国旅行。埃比发愁了,他疑惑地对萨洛米说,如果我做不到怎么办?萨洛米冷冷的看着埃比,埃比心里很紧张,萨洛米说,我好像已经爱上你了。音乐欢快的响起,埃比拿着雨伞跳起舞来。
杀死了姐夫的霍斯洛惊惶失措地来找埃比。
还是前边出现的葬礼上,萨洛米继续打着喷嚏,旁边的女人不耐烦的嘟哝着,这是一个看不起现状的开放女人,她语带诱惑地讲述着。这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
咖啡吧。法拉比穿着黑衣独自在咖啡吧,萨洛米来了,她来帮忙。
突然,又是一个中年男人闯了进来,气势汹汹的催促法拉比交房租。这个中年男人是咖啡吧的房东。
中年男人看见了萨洛米。他止住了大声吼叫,脸色和缓下来,走向萨洛米,萨洛米躲闪着,男人坐下来,拿出手机拍下了萨洛米的照片,然后开始显摆。很明显,他对她有了某些不言而喻的想法。法拉比警惕地看着两个人,因为萨洛米也对这个新式手机很感兴趣。气氛变的有点暧昧。
埃比从远处走来,突然他惊住了,透过咖啡吧的百叶窗,他看见了男人对萨洛米的诱惑。埃比怒不可遏,冲进咖啡吧,大声吼着,让萨洛米回家。萨洛米离去,埃比摔碎了男人的手机,差点动手暴揍男人。
萨洛米回到家里,满腹忧郁。
接下来有些玄乎。
埃比变的阴郁起来,他无法在正常工作,他趴在汽车里哭着,然后费力把什么东西扔掉,下一个镜头是映着熊熊燃烧的大火的埃比。埃比充满悲伤地看着大火。
这一切,都让人误以为烧掉的是埃比和萨洛米的爱情,第三个段落将把谜底揭开。但这时候,我们没有在意。
埃比来到萨洛米家,他对萨洛米失明的父亲说,他很爱萨洛米,他不能让萨洛米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会让萨洛米快乐,可以出钱给父亲治眼病。父亲说眼睛肯定是治不好了,他只是希望萨洛米幸福。埃比拿出了一沓钱,这让萨洛米困惑。
接下来埃比匆匆走在大街上的各种商店,不断的进出,我们猜测是在盗窃或者敲诈。
最后,有人在埃比出门后也跟着出来,并拿着手机报警。
埃比继续匆匆走在大街上,突然,他的身后闪出一个满脸胡子的便衣警察。
然后又是黑场。
咖啡吧,萨洛米焦躁不安的等着电话,终于电话响了,她赶忙拿起电话,是监狱里的埃比打来的,他告诉她,监狱里打电话的人很多,他得排队。萨洛米质问埃比为什么,埃比告诉她说为了她的幸福。
生活再一次谴责了贪婪的女人对男人的毁灭。虽然后来证明只是想过幸福生活的萨洛米并不贪婪。
埃比想念着萨洛米,他还有四年刑期,萨洛米呆在那里,这时,房东适时的出现了。
电话那头埃比喊着萨洛米的名字。萨洛米失神地站在那里。我们想,这个女人开始背叛了。
咖啡吧房东来到萨洛米家提亲,他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诉说着对萨洛米父亲和家庭的赞美,并称自己也是在这样一个好家庭里长大的,这显然是谎言,因为他的一系列行动都让我们鄙视。
最后,他拿出一个礼物,是一个崭新的手机,他对萨洛米说,这里面已经储存了我的电话,如果你愿意,可以给我打电话。
萨洛米愿意吗?这是我们担心的事情。
阳光普照的德黑兰大街上,一袭黑衣的萨洛米孤独的游逛着,她明显在犹豫,在彷徨,终于,她来到一家门前,我们以为这家的主人是那个不安分的女人。我们有些担心,担心她会以一种蛊惑的语气将萨洛米带入背离埃比的歧途。
良久,萨洛米敲响了这扇门。
黑场。
出现字幕:莫洛克。
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又是一个类似《低俗小说》和《暴雨将至》的影片。段落式结构,轮回式时间交割。
所有的问题在第三段落昭然揭开。
前边有人嘟哝,放错了吧。
莫洛克是个年纪已经不轻的中年寡妇,富有,风情,喜欢漂亮的小男孩。
莫洛克到街上采购了一大堆的食品,水果,她在路上遇见正在修车的法拉比,这是在第一个段落出现过的情节。法拉比的车子坏了,她来找埃比修车,埃比突然看见路过的萨洛米,赶忙追上去,萨洛米不高兴地说在小区里不要这样没有遮拦。看来,在伊朗,青年男女的恋爱还是要收敛一些。这有些象我们八十年代初。
现在的视角是,莫洛克看见埃比冲出去,她和法拉比议论着,法拉比问她为什么买这么多东西?莫洛克一脸幸福地说有贵客。
这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贵客就是法拉比的弟弟霍斯洛。这时候,我们几乎都已经忘了这个杀了人逃亡的小伙子。
夜里,莫洛克换了无数套衣服,幸福地在镜子面前来回嘟哝着两句话,近乎于抓狂。
终于,门铃响了,莫洛克吓了一跳。
霍斯洛来了。
不知是真的还是装傻,霍斯洛认真的修着卫星接收器,把一个色心难耐的中年妇女折磨的死去活来。
当霍斯洛事后和埃比讲起这些时,两人互相打着趣。
这一情节在霍斯洛杀人后起到了作用,第一段落霍斯洛来找埃比引而不发,第三段落揭开谜底,埃比劝霍斯洛找莫洛克。
镜头再次重复萨洛米在雨夜里打喷嚏的镜头。
霍斯洛来到莫洛克家,莫洛克给霍斯洛熨着湿透了的衬衣,显然霍斯洛已经告诉了莫洛克事情的经过。霍斯洛张口向莫洛克借钱,莫洛克先是打开钱包,把钱包里所有的钱全部拿出来,然后又在折迭的衣服里拿出了另一沓厚厚的钱,悉数交给霍斯洛。
莫洛克知道,自己的爱情死亡了。
然后就是第二段落埃比伏在汽车里哭泣的镜头,这时出现了一个特写,一张报纸上登着霍斯洛的照片,文字说明这个非法越境者被警方击毙。埃比痛哭着,他抬起头,狠狠把报纸揉碎,扔出车外。
埃比拿出所有的积蓄把德黑兰所有的报纸都收购一空,然后置于空地点着,大火汹汹燃烧,映红了埃比的脸。这是第二段落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
萨洛米来到不安分女人的家,女人并没有如我们所料蛊惑萨洛米。萨洛米又来到莫洛克的家,莫洛克也语焉不详。但没有人蛊惑萨洛米。
然后,萨洛米失踪了。
冬天来了,萨洛米的父亲呼唤着萨洛米的名字,恸哭着。
莫洛克在家里精心煮着一种五味杂陈的粥,她盛出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出了门。
冬天的德黑兰,莫洛克孤独地走着。
镜头回到影片开始时的咖啡吧,一片祥和气象。房东进来,仍是大声吼着催法拉比交房租。
莫洛克端着盘子来了,她逼视着房东,很不屑地讽刺着。房东很生气,这时一个伊朗帅哥站出来抱打不平,房东仍不服,然后客人们纷纷站起来,怒视着房东。房东嘟哝着离开。
莫洛克深情地凝视着帅哥,口中念叨着,你真是个好人啊。
音乐突起,一场奢侈的婚宴在一个巨大的餐厅展开,这是我们看到的伊朗电影最奢华的场面,乐队,成群的客人,美食。莫洛克和帅哥出来了。
莫洛克终于找到了爱情。
最后的意象是一个夏季,披着婚纱的莫洛克进入一个走廊,人们在夹道欢呼,他看见了死去的霍斯洛,法拉比的丈夫,失踪的萨洛米,不再失明的萨洛米的父亲。
这依然是个可以完全中国化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延续,甚至更具戏剧化。可惜,没有一个中国导演能把这种生活拍的如此真实动人。仅有的几个,也都矫情的要死。
前一篇:《一往无前》
后一篇:象预测足球一样预测电影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