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条忧郁的疯狗 |
刚看了《断背山》。很多爱好或不爱好电影的人早已经看过了。网上已是热门话题,金球也已经毫不吝啬地恭维了李安。
总是波澜不惊的李安羞涩地向每一个人笑着,谦恭,平和。惊讶他的定力。克制,自知。
李安两部牛B的片子都是在艰难的情形下拍出来的。
《卧虎藏龙》的时候,李安把家产抵押,在北京办事租一辆捷达,象一个地下导演。惨极。
李安不管得没得奥斯卡,都依然是一副谦谦君子模样。
这次又是同样的境遇,据说在拍《断背山》时,剧组始终缺钱,也就是资金一直不到位。想想财大气粗的《绿巨人》的失意,彷佛分明在说明一个简朴而牛B的道理:愈有钱,拍出垃圾片子的可能性愈大。连死屁尔勃哥和马丁这样的大师都不例外。
牛B了还能清醒地把自己当成不牛B一样努力,还能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那才是真牛B。
其他的,都是扯淡。
很多导演都说,给我一个亿,我也能拍出好莱坞那样的片子。想想中国的那几位大师你就明白这话多么傻B!
具体如何傻B,上网看看就知道了,不用我在这儿叨B叨。
其实《断背山》连隽永都谈不上,更合适的评价是极其不装蒜,在好莱坞这样崇尚华丽和特技的地界儿,这样做甚至有点骂人,尤其是李安这样在彼处亦有名望的大师。
可他是文化人,不是电影制造者。
毕竟是好莱坞,大家对李安对二十一世纪电影制作态度的不恭毫不介怀,用宽容的胸怀怡然把他奉为大师。
中国式的态度。中规中矩的叙述。平易简朴的镜头,除了景别毫无强调和虚张声势。所有的人都很隐忍内敛,更谈不上张狂了。一如李安本人。
不同的是,他讲了一个在道德上很出格的故事。
李安对于人心的把握远比他对电影技术的把握要老道的多。
同样是讲同性恋的《春光乍泄》,让人惊异却无震撼,为什么?王家卫把他讲成一小撮的事了。讲的太特别了。甚至差点就只剩下特别了。
而李安就把它当一个正常的事情来讲。正常的就像并不一定美好的男女关系的史诗。这样就和更多的人相通了,就打动了更多的人了。但如果真是男女关系,大家一定又会失望。因为太不惊奇,太正常了。
这里面有个悖论,太正常的题材,必须讲的惊心动魄才行,除非你像李安那样能从平常中看出不平常的理由并把他发扬广大;太不正常的题材,用平常心平常手法来讲会更惹人瞩目。
《断背山》的开头,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温柔的怜悯》。不同的是,那是男女关系,这次是男男关系。
《断背山》比不上《德克萨斯州的巴黎》的灿烂惊异,但比《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更能和更多的人相通。
因为李安把一个楠木做成了桌子,于是就有很多人买帐;如果做成棺材,对它感兴趣的人就会明显减少。
中国的电影导演,整天净想着创新了,很少人在打动人上下功夫。
《断背山》。一蓝一黄两个男人。吉他。不经意。西部。温柔的力量。平静的残酷。
相对来说,我还是喜欢他的《冰雪暴》。那里有更多的锐利和七十年代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