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机博客杂谈 |
医生如何看艺展:一、参与,二、交流,三、结合专业。 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了了阁,看了艺展。
在重庆某绘画专业毕业的帅哥介绍下,开始了轻松的参观交流。 这画,鸟儿比人大?
这是中国画,讲究意境,西方是结构,真实。这幅是取自一位闲居家中的韩性官员的豪华生活,说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而现代画似乎想说明,目前生活太糙了,比不上古代。
真是这样?似乎疑惑。 也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定要你认同,而是激发你某些感受就行了,没标准答案。
呵?这样?那永远不用说自己不懂艺术了,轻松无障碍。 这是水粉,这是油画,这是用油彩,模拟水粉,这是画家的特色,导购的帅哥介绍着。
慢?这不算什么,医生可以在油画颜料中加脂溶性物质,让粘稠的变稀薄,容易,我也可以创造新流派?! 当然、当然,我们继续看好吗?
这些西方画,都是在教堂墙上的,大,宏大,让你仰视,宗教题材的,产生他们的教育意义。 哦,他们也洗脑? 别,别这样形容好吗?艺术,艺术!
对,只谈艺术。 这是中国画,写意,一眼望去,仿佛懂了,再一看,又仿佛还有不少,、、、、
哦,回味无穷嘛,现在的学习,谈进展时只是告诉你什么,没引起联想,回味,郎锦义的讲课,有激发思维、展示未来的作用,那是中、西方艺术的融合哟!
放疗,你做不了,不代表别人做不了,怎么做,不是技术,而是艺术,老郎说,有时讲课说不清楚,要特定的病人,面对影像和病理,反复思考,才能完成,。
那一个倾注心血的救人一命的放疗计划,就是艺术。 郎哥的计划,还要无数香烟的促进,打开思维,郎哥那拉风的神情,就是艺术家的风范,范儿。
这是铜塑,出窍,耳朵里长朵花,脑袋边生出个人,奇怪。 不怪,这是艺术!
啥?正常人讲究思圆行方,而艺术家是思圆行圆,正因为行为的“圆“,不受约束,所以大家不理解,有多少人理解老郎的行为?不过,老郎的“圆“是极其充满创意,但又特别遵从基础理论和标准的,而太多的人,没读懂标准,盲从而受制于标准。
所以,这就是学习指南和创造指南的差别。 学习,不光是知道,而还要激发、联想、思考。 万事万物,都有共通,别拘泥,呆纳、盲从。
别说自己不懂艺术,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即指南下的个体化治疗。 看看画展、艺展有好处,但别被动。
要听讲解,要提问,要联想,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万事万物,都想想我们治病救人的专业。 讨厌随附风雅。 搞好本职工作,就是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