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 (Study Abroad)
(2011-08-02 21:41:11)
标签:
游学(studyabroad)杂谈 |
分类: 儿子教育 |
游学 (Study
Abroad),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秦献记》:“
斯 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祸始。”
3. 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
《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 ﹞游学博闻,事
楚襄顷王 。 顷襄王 以 歇 为辩,使於 秦 。”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呜呼 柳州 ,秀气孤禀,弱冠游学,声华籍甚。”清
韩程愈《睢阳袁氏(袁可立)世系谱序》:“稍长游学四方,得交环中先生,见其意气豁如,有郭林宗、李元礼之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文玺师 出家于 会宁 ,尝游学于 宁夏 。”鲁迅 《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我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我是觉得的。”
颜师古 注:“同处同养以至於壮大。”《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游谓宴游,学谓讲学。”
严光》:“少有高名,与
光武 同游学。” 宋 司马光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诗之一:“素发青眸七十馀,未尝游学只安居。”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幼习儒业,游学至京师。”
5. 旧时谓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后汉书·逸民传·
4. 宴游与学习。
《汉书·史丹传》:“ 哀王 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
汉语词汇
词目:游学 拼音:yóu xúe 英译:yoosure 词意探源: (1)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北史·樊深传》:“游学于汾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 (2)指以所学游说诸侯,求取官职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基本解释
[tour to study] 旧指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即“留学” 你去吧!好好的游学,念个什么博士回来 游学于秦。—— 唐· 李朝威《柳毅传》详细解释
1. 游侠和儒生。 《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2. 指从事游说的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章炳麟前一篇:江泽飞预见高铁事故,太准了
后一篇:宜宾副市长称去过6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