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最近的事情吧
(2011-04-22 23:28: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转载儿子 |
说说最近的事情吧。
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严格地说倒不是没有时间更新,只是有时间更新的时候真想一头倒下去呼呼大睡。上学期每门课都是A也即是GPA的4.0,我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说说目前的情况,这学期我上的课是CSCE 270, MATH 152, PHYS 153 + PHYS 163, PSYC 101。也就是计算机、数学、物理和心理学。我遇到的问题:270这门课,是我花心思最多的地方,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改下来作业居然还是会被扣5-25分,这个对我的GPA打击很大。我认真看改的地方,确实都是我的问题,但是,有的问题真的有一种不可避免的感觉。程序写大了,很难在短时间内保证它没有BUG,但是上学期,我的程序肯定也还是有BUG,但是改作业的人比较宽,所以几乎多是100以及100以上(100+额外分)。但是现在这门课的作业是,改作业的人是异常聪明和负责,任何BUG都能挑出来,而且改的不留情面。一般一个程序的功能值15分,但是如果我这个功能有BUG,有的时候不能实现,我期待的是这种情况应该保留一部分分数,因为我绝大部分的情况程序都可以完美运行,只是在一些很少出现而且不可知的情况会崩溃。如果就因为这个就把整个功能的分数扣掉,就和我根本没写这个功能一样,心里,老实说,很伤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次我都觉得完美的程序,最后只得75分。再说说这门课的基本困难。这门课叫数据结构,主要是设计计算机程序里面基本的数据形式,而作业常常涉及很多各种各异的算法,这就是难的地方。我们的作业,大部分是Lab,就是写真正的程序,一周一个。一般的计算机课就如我之前说的一样,是100分+创意分,但是这次是90分+创意分,但是教授打分并没有把90分当作100%,而是90%,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程序完美了,只能得90分,换句话说就是A-。除非你加创意分,但是有时候有这个问题,当你做到大部分的分数以后,要拿最后的几分,付出的努力不是一点点,而是成倍的增长。我最高的一次是105分,95分+10分创意。我以为最好的一次作业,只有100分,构成为80分+20分创意。这20分的创意我花了相当多的心思,教授都很吃惊如此高的创意分数。但是我却被扣了10分在基础分部分。原因就是之前我说的那些。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觉得这个课比以前难很多,昨天上课的路上和同学讨论的结果是,这门课几乎是比以前的计算机课难三倍。
然后是数学课,这是我最轻松的课,我们的课上学期末就已经走出国内的高考范围了,现在学的都是新东西,所以不是吃老本。教授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授。首先,很多人对数学物理教授的感觉就是一定是不善言辞,高深莫测。然而我们的数学教授非常健谈,上课就像是在演讲,讲的非常快,但是,英语毕竟是进步了,听课觉得是在享受。我有时候都在考虑,要不要搞一个数学Major(专业)。但是已经是计算机Major要整一个数学Major,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可能会放弃很多计算机有意思的选修课,这个不值得。不然的话,我就选数学Major而不是Minor了(辅修)。
最后是心理学课。我们的老师本科是斯拉夫语系,研究生是语言学,博士是心理学,非常厉害一个人,但是,似乎不讨学生喜欢。原因有几个:第一,很多美国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上了这门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分没有转过来,因此不得不重上这门课。还有就是,这毕竟是心理学的入门课程,很多人选这门课的原因和我一样只是为了完成必修的通识教育。另外,基于前一点原因,他们大多和我一样是大一新生,还一天想着玩:这一点很恶心,几个人在一起就比谁没记笔记,我只是觉得他们很弱智。最后一点可能的原因,教授非常细致,很多细节都Cover了,学生觉得罗嗦,但是,确实把概念讲的很透。这门课要求很多的阅读,一次课之前的阅读一般是30-40页,很大的书,很小的字。每次课后有术语需要记忆,最近还需要特别注意书里提到的实验是谁做的、怎么做的、证明了什么、没证明什么。最近的一次Quiz我就是忽略了最后一点导致7道题错了2道。以后不会了。然后基本上是隔一周会有一次Quiz,隔一到一周半会有一次大考,所以,基本上每上两次课就有一次考试。另外,需要参加8次心理实验,作为被测试对象。我已经参节了七次,另外我参加了一次心理学专业的学术会议,完后写了一篇总结,所以这个抵消了一次实验。另外还有两篇文章,我已经完成了一篇,今早刚交上去最后修改的稿子。偶尔会有课下作业,都很少,很简单。所以,总的来说,轻松。
我说了这么多,不是抱怨有多忙,只是想在复活节的时候给自己梳理一下。还有一个多月我就要结束我在美国的第一年了,我想在这里明了各种问题以便在期末考试之前有针对性的努力这样争取各科都能拿A,继续保持全A的成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以为很了不起的学长,他也是国金来PLU的。他先学的是商科方面的,来了一学期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于是转到工程系,然后,理所当然,之前的很多学分都白挣了,从头开始。他的牛逼之处在于,他至今为止已经有5个Minor(太多了,忘了),一个Major(物理),以及未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工程专业,至今为止,他的GPA是4.0,也就是说,他所有的课都是A。美国的GPA3.9999999都不会约成4,所以,你只要有一次没有拿A,就永远和4.0的GPA说再见了。但是他做到了,他居然做到了,他竟然做到了。假设世界上有一个留学生的诺贝尔奖,玄奘奖,他一定会得那个奖。
回到我的事情上来。最近的一次计算机作业又是75,气不过,去找了教授,一番讨论下来他给我加了三分创意分,虽然没有预想的多,不过已经很高兴了。关键是,有一点,我做的东西,得到了认可。我现在的计算机教授,也是计算机系的Chair,我估计相当于系主任吧。他也是我的Advisor:叫导师太做作、叫辅导员太革命,指导教授比较合适。今天和他讨论了我所有往后的课应该怎么选。几乎是讨论了一下午。本来预约的是2:00-2:30,结果我反复看之前的选课计划,始终觉得有问题,所以在所有同学已经完成Advising以后我又去找了他,继续讨论。最后终于确定下来。大致的情况是这样:首先,我在这里,真的很想多学点东西;若要学东西,真的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学这个感兴趣的东西,真的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不是自己的最好,是最好。就是自己的最好,也是别人能达到的最好。情况是,我只有四年的时间(可以想读多久就读多久,但是人生是有限的,奖学金也只有四年),不可能学所有想了解的东西。放到人生的高度,就像我经常和荷笠同学讨论的一样,人生太短暂,可能连世界的一小部分都还没有搞明白就过去了,从这个角度讲,真的很悲凉。还好后人总是有前人的肩膀可以站。所以,回到选课上,我不得不放弃学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的想法;也不得不放弃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的想法;也不得不放弃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专业的想法;也不得不放弃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想法。一定可以的一个是,计算机科学+辅修的数学。抓点紧可以实现的是:计算机科学+辅修数学+辅修物理或者计算机科学+辅修数学+辅修电子工程(相当于计算机工程的辅修)。为了最后一个可能性,我下学期就不能选比较容易的那个教授的CSCE 343,因为我必须先选CSCE 346,关于硬件的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让我决定自己是不是喜欢硬件(因为实在说,我压根没有对硬件真正的接触:组装电脑真的不算),决定自己是不是喜欢和硬件打交道。甚至,这个可以直接觉得我是不是真的应该读计算机科学或者计算机工程。因为计算机工程是针对硬件的。另外,有个选修课我特别喜欢,叫Graphics,几乎我们印象里对电脑程序的理解就是Graphics,不是界面这么肤浅,而是2D、3D(包括游戏)的程序原理。但是为了选这个课,我必须先要完成数学的线性代数:MATH 313,而这个课主要是要是我上了,就浪费了一个宝贵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本可以选另外的课,仅仅为了一个课就多选一个课有点不值得。所以我和指导教授讨论了,他说,如果我觉得自己的数学背景还可以的话,可以给我一个例外,不用上MATH 313直接上CSCE 412(Graphics)。CSCE 412的数学要求主要在矩阵的向量,而向量我觉得自己做的还熟悉,而且,根据指导教授的意思,我下学期上的物理课会增强很多我的向量理解,问题就在矩阵上,所以这个假期回来我会好好整一下矩阵。
顺便说一下,我的这位指导教授,是一个相当牛逼的人: 他本科在波特兰大学的读的 物理+数学 专业,研究生读的物理专业,博士也是物理。然后读了个计算机的博士。所以,今天讨论物理的时候他说,本来物理系希望我去教物理的…… 因此,他的专业爱好是物理模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这,多多少少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我想的和做的事情,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情人劫》,我是听着这首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