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3. 恩度 - 艰辛坎坷的前生

(2011-01-15 21:31:19)
标签:

转载

分类: 肿瘤治疗

尽管众人热切引项期盼,血管内皮抑制素 (Endostatin) 的路程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艰辛坎坷。

 

首先佛可曼和他的实验小组面临的挑战是怎样制造血管内皮抑制素。最初他们是通过大肠杆菌扩增基因法去生产这种特殊的蛋白,这种粗制品很难溶解,外观像牙膏。佛可曼回忆道:"因为这种方法产生的血管内皮抑制素的含量极微,我们几乎无法得到提纯的血管内皮抑制素。"

 

然而,在动物实验中这种牙膏状的血管内皮抑制素粗产品对小鼠的癌肿有明显的缩小和抑制疗效,这个结果发表在著名的杂志[细胞]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个结果,佛可曼小组将这个血管内皮抑制素粗产品送到其他几个大学的实验室。可外面的科学家传回了失望的消息,他们无法重复出佛可曼小组的结果。为了解答这个疑惑,佛可曼亲自参与实验,结果发现这个牙膏状的血管内皮抑制素在运输中由于干冰产生的二氧化氮作用蛋白很快失活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后,科学家们发现血管内皮抑制素具有广泛的抗癌作用,至今为止已报道对三十种以上的实体肿瘤有效。

 

佛可曼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这种难溶的牙膏状的粗制品不适于用在人的身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得不使用酵母技术来生产这个蛋白,使其蛋白折叠成适合于溶解的结晶体,但费用也因此提高近十倍。

 

1999年,这种可溶性血管内皮抑制素终于可以少量生产临床实验了。一,二期实验先后共有160个癌症病人参与。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可溶性的血管内皮抑制素在人身上并不能使已有的肿瘤缩小,但可使大部分肿瘤不再长大,病情相对稳定期延长,病人一般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继续进行着动物实验。他们在老鼠身上装上一种微型泵,24小时不断释放可溶性血管内皮抑制素,其结果使早期牙膏状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抗癌效果再现--老鼠体内的肿瘤明显缩小。这就意味着如果想在人身上得到相同结果可能需要不间断给药。可惜临床试验病人只能一天接受两次静脉注射,无法做到持续给药。

 

此外,当时的临床试验设计是用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病人组对比化疗治疗病人组,以肿瘤的消长为评判标准,结果自然是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病人组“无效”者居多,加上费用惊人,恩度的前生--血管内皮抑素出生不久就不得不含泪“下岗”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