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肿瘤医生
肿瘤医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98
  • 关注人气:2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林世敏

(2010-06-08 21:12:19)
标签:

宗教

佛教

般若

菩提

林世敏

印度

健康

分类: 宗教思想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

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纪),遵照释迦牟尼的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遗 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诰文:

‘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 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

‘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谛听即 留心听。)

佛教认为一切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的都是‘佛法’。
‘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

凡不是经过慎密的思考与明确地观察之前,就盲目信仰的就是‘迷信’。

反之;凡是能经过‘慎思’、‘明辨’的功夫,才去信仰的就是‘智信’。

‘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
国父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太过‘执著’——即爱恋不舍
‘多欲为苦’,欲望太多,常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本。少欲知足
明心见性,转迷成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满天星斗樽前落,无边河山足底生
真实智慧(佛教称作‘般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不报,时候未到。
‘度’就是印度梵文的‘波罗蜜多’,意思是‘到彼岸’。

 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所以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那六 种方法呢?即: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

佛教主张人人必须要努力‘修慧’,认为智慧(般若)不是‘读’来的,‘背’来的,而是从观察事理,深入研究之后‘修’来 的。缺乏智慧(般若)就不能觉悟,也就不能悟道了。

十年暗室,一灯能照。

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徒,‘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工作(也就是普度众生的任务),是自己的责任。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不但能独善其身,而且能兼善天下
药无贵贱,对症则良;法无高下,应机则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