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学严重缺乏翻译战略 转帖

(2010-01-15 22:53:28)
标签:

毛丹青

儿子

健康

分类: 儿子教育


   最近十分着迷于解读村上春树,尤其是查找他背后鲜为人知的小计谋,因为他的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常销不衰的现象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简单地说,文学欲走向世界,势必要建立翻译战略!

 

  有关村上春树究竟通过什么手段,包括他自己的伪善与诚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使自己置顶于日本文学之于世界文学舞台之上?这个问题往后另说,对照中国文 学的现状,反过来老觉得我们缺乏明确的翻译战略,所以导致了中国文学不如日本在世界上吃香。所谓“中国文学”,我说的是当代!

 

  一般来说,外国的汉学家把持了中国文学出门的翻译权限,这些专家大多数都在大学任教,有固定收入,同时还必须担任相当数量的教务工作。最近,国内对德国顾 彬和美国葛浩文的激烈批评很多也集中到这一点上,认为他们之于本国的社会地位决非主流,但跑到中国来指手画脚,非要扮演中国文学的救世主不可,叫人反感! 这些批评虽不无道理,但仔细想想,先于汉学家之前,作为中国文学本身,首先缺少什么呢?

 

  曾经在《中国图书商报》和《中华读书报》上呼吁应该培养翻译人才,同时也应该收拢汉学家,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铺平一条道路,但实际上,纵观中国文学的翻译 现状,很难令人满意,因为每次小说被翻译出去的时候,几乎都是单枪匹马,而且被翻译的动机也是多样化的,不是汉学家看中的,就是由版权公司从中推销给出版 商,再由出版商反过来寻找翻译者,所有的交涉过程杂乱无章,没有一个定规而言。

 

  文学的传播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最需要的是持久力和一个相当稳定的运作模式。我曾经翻译过莫言的作品,其中一篇讲的是他如何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内容很有 趣,但涉及到《封神演义》中的兵器名称,我却无法找到日文中的相应词汇,甚至包括英文的相应词也无处可查。同样的实例拿到日本,比如他们的古典小说《源氏 物语》,有关服饰的描写,都有专门的英文字典,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参考词汇。如果涉及到了兵器、宫殿等分门别类的描写,大体上也有相应的外文字典。相比之 下,根据中国文学的场景描写而编纂出来的外文词典是否已经有了呢?

 

  好像没有,至少我没见过。反倒是,类似《中国历代咏物诗辞典》这些始终在汉语内部打圈圈儿的辞典满书店都是,但就是找不到同样想法的外文辞典。

 

  不用说,单单一本辞典是一个工具书,但能否把它放到一个战略的角度上衡量一下,似乎可以说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如果有系统地,从战略上编纂这类辞典,帮助大批的翻译者,还有大批的汉学家更接近中国文学的话,其值得期待的情景恐怕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还是开头的那句话,文学欲走向世界,势必要建立翻译战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7bc07010095u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长恨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