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看待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
(2009-11-26 21:44:48)
标签:
健康 |
分类: 肿瘤治疗 |
一分为二看待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
贾钰铭
在介绍恶性肿瘤的T,N,M分期标准时,对T和N分期都有很详细的介绍,T可以分为T1、T2、T3、T4;N也可以分为N1、N2、N3;而M,却只分为M0和M1。在大篇幅地划分T和N,甚至把T进一步分为T1a、T1b、T2a、T2b(UICC
在2009NCCN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1.将T1期进一步划分为T1a期(≤2cm)和T1b期(>2cm,≤3cm),这是因为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1a和T1b者的5年生存率有一定差异(51%对47%);2.将T2期进一步划分为T2a(>3cm,≤5cm)和T2b(>5cm,≤7cm),其原因是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T2a和T2b者的5年生存率相差14%(45%对31%);3.将以往分期中肿瘤>7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将M划分M1a
吴一龙等[3]多位教授在2007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就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上达成共识。共识中对孤立转移灶的检查方式;出现孤立转移灶时的T、N分期情况;孤立转移灶与原发灶是同时出现还是异时出现;异时出现时两者间隔的时间;并且充分考虑了病人身体情况,作出了各种相适应的处理。部分身体情况好,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分期早的孤立转移灶病人,经过积极处理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虞永峰等[4]
但是,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病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与脑转移相比,一旦发生肝转移,则提示预后极差,而且比发生在其他部位的转移预后更差,王光胜[5]等报道肺癌伴肝转移组经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而肺癌伴脑转移组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两组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非小细胞肺癌而言,脑与肝转移的预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把脑转移定位M1b的话,那似乎肝转移应该定为M1c。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脑转移也不能一概而论,患者的卡氏评分和颅外肿瘤控制情况是两大重要的预后因素,其次,颅内肿瘤的数量,体积,病理类型也左右着预后[6-7]。所以,虽然说在任何T,任何N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远处转移就是IV期,但是,T和N的分期越小越好,颅外的肿瘤负荷越小越好,病人全身情况越强越好,这不但判断病人的预后,也决定着医生的治疗力度。
对于结直肠癌来说,肝脏是第一站转移部位,目前大家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倾向采取较为积极的治疗态度,这也取决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亚组分析。如果结直肠癌肝脏两叶都出现转移,不经治疗的自然病程1年生存率为6%,而转移灶都位于一叶甚至一段时,1年生存率达到27%,如果仅仅是孤立转移灶,1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8],Wagner等[9]报道252例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治疗结果,在原发灶手术时同时发现有孤立肝转移者的1年生存率为72%,3年生存率为17%,明显好于肝多发转移者25%的1年生存率和1%的3年生存率。这说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灶越少,病人预后越好,肝转移灶的数目,分布范围与生存期成负相关。因此,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者,选择适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结果,影响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很多,可大致总结为:症状超过10月,体重减轻10磅,可触及肝脏,白细胞>12×109/L,碱性磷酸酶值,原发灶是Duke
Pettevel
一部分结直肠癌病人可以出现肺转移,肺也可以说是结直肠癌的发生远处转移的第二站,目前也对有手术切除机会的结直肠癌肺转移进行局部射频治疗或手术切除,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
乳腺癌的转移也分为两大类,仅仅出现皮肤软组织,骨骼转移的病人预后较好,而出现内脏转移的预后较差[13-14],前者进展缓慢,多为ER、PR受体阳性的病人,对内分泌治疗有效,而内脏转移者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ER、PR多为阴性的病人,两者治疗策略完全不同,因此,如果乳腺癌内脏转移分为M1b的话,那么皮肤软组织骨骼转移就应该分为M1a。
在胰腺癌的分期诊断中,对≤2cm的胰腺肿瘤称为“小胰腺癌”,而不叫“早期胰腺癌”,说明许多原发灶虽小,但病人已经有了远处转移,我们不能单纯根据原发灶的大小决定分期早晚,同样也说明,是否远处转移与原发灶大小无明显关系。
此外,分子分期也是大家日趋重视的问题之一。Podsypanina等[15]认为肿瘤转移可能是在疾病早期就相对较早扩散的正常细胞,它们在新器官转移处保持休眠状态,直到癌基因被启动为止,这一发现对例如为什么某些乳腺癌在最初肿瘤已得到很好控制,但是在很久以后还是会发生转移提出了一种解释。同时也揭示,远处转移可能不是晚期癌症的一种表现。可能在疾病早期即已存在。
综上所述,正确的分期有助于合理拟定治疗方案、准确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目前国内外存在多种分期系统,不同的分期标准给临床诊治和交流比较带来不便,多年来肿瘤研究者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各类肿瘤的最佳分期模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恶性肿瘤的分期逐渐转移到分子领域,对肿瘤细胞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进行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选择个体化治疗以及准确判断预后。总之,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中心环节,肿瘤的分期,特别是对远处转移的分期需要进一步的统一和完善,才能同时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预后。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