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儿子留学写的菜谱1

(2009-07-05 19:06:17)
标签:

菜谱

儿子

健康

分类: 儿子做饭

王老五菜谱

                                                                 贾钰铭

                                    

    自已不会做菜,原因是父母也不太会做菜,小时候总是感觉别人家的东西好吃,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就是胃口不“刁”,什么都吃得贯,用四川话来说叫“好打整”,这倒是增加了几分我的受欢迎程度。


    做了父亲而且许多时候夫人不在,总得要做一些给儿子吃吧,至少在菜市场要根据原材料估计一下自已做菜的水平和拥有的时间,如何满足儿子的期望值,或者说,在食堂打饭也得想想如何不重复,绝对不能出现儿子“拒食”的现象吧!


    三朋四友聚会很多,稍加思索,也明白一些餐饮“道理”,一次,与同事解释“水煮肉片”,我说,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说,当肉片汤的水分无限减少并趋近于零时,肉片汤就变成了水煮肉片。同事们听了,给我面子,不加以反驳,于是,觉得自已挺有创意,就得意洋洋了。


    医生讲究“食疗”,洪昭光老师的一二三卜四五,红黄兰白黑,什么四条腿两条腿一条腿,也了解了一些;肿瘤科大夫更要向病人推荐促进康复的食物,自已必须要查阅好多资料,久而久之,自已仿佛成了“营养专家”,居然敢在大会小会上大谈健康,大谈营养知识,也不会有一点点脸红。


    有时候觉得,看厨师编写的菜谱很累,看原料部份头就昏了,看操作程序更昏,最后连品尝的欲望都消失了,哪个人还会兴致勃勃地动手采购动手操作,而且要全副武装,厨房的十八般武器至少要准备十三般,算了,简简单单,随心所欲吧,限制太多、要求太高,那样的菜谱是专业厨师“忽悠”我们老百姓的。


所以,我想编本菜谱,写得轻松,读得也轻松,故事体载的,如果你是专业厨师,那你就冷笑一声,如果你是业余高手,那你就冷笑半声,如果你是个初涉社会的又被自办饮食搞昏了头的,比如,留学在外吃不惯西餐的,初作父母搞不定儿女的,那你就翻一翻、读一读,说不一定对你挺有帮助的,算个入门书籍吧,也许在有识之士眼里连称作入门都不佩,那,就愿看不看,随便定位吧。


为什么叫王老五,这个写简单菜谱的愿望二十年前就有了,与当时的院长丁正老师聊过,他高兴地说,就叫王老五菜谱吧,王老五就是单身汉,专门给单身汉的,简单易行,这样好,我也以为然。


 

一、别惊叹那满桌佳肴


过年了,望着那桌子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满桌佳肴,你一定会,哇噻,这么多菜,太辛苦了,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们菜,如何做得出来呀,高手高手高手手,太厉害了。


别人这么高,这个境界,我永远达不到,由敬生畏,造成你的“饮食恐惧”,一辈子不敢自已做饭,而且,一辈子不敢设计这一桌子佳肴,把几盘果腹的东西看成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你的饮食恐惧,会减低你人生的幸福指数。


有这么夸张的吗?有,当然有,牛就是这样,牛眼有放大作用,把每个对手都放大,觉得别人都很厉害,完了,一个小孩子都可以牵着头好大好大的水牛,因为牛觉得这个小孩子比它大很多,比它强,只好无可奈何地被牵着鼻子走,蠢笨如牛,你不会想当个牛吧。


说远了,你不想当牛,你很聪明,你知道的,那一桌子菜,许多是成品半成品,早早的做出来了的,比如,那凉菜、那香肠、那炖好的鸡,都是提前完成的,真正临时完成的,是几个炒菜,厨师并不忙,厨师不是天才。


厨师不是天才,但厨师一定明白系统工程,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设计菜品,采购原料,准备火力,估计时间,厨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拿出一桌热腾腾的食物,不作认真的打算,行吗?这很重要,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有本抗美援朝的书,标题记不得了,只记得一个情节,人民军的指挥员要来拜访志愿军,那是需要吃一顿饭的,我们中国人的惯例嘛,简单一件事,可让炊事员为难了,不就几菜几汤吗?谁不会,几翻几切不就成了吗,不是这样的,有句古话叫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志愿军的给养出了问题,志愿军都是带点炒米打仗,只有七天的定量,美国鬼子把我们的补给线打断了,战士非常辛苦,可能因为是司令部了,才有一个炊事员。


炊事员想啊想,我们是礼仪之邦呀,这毕竟是接待“外国人”,做好了,对两军增进友谊,协作作战是大有益处的,思考半天,最后是切开了仅存的两个灌头,那是祖国慰问团送来的,有点白莱混着炒了炒,造了个形,又摘了些野莱,好象又是凉拌又是汤,用铁皮饭盒摆了一桌子,那个朝鲜人民军的军官一看,眼睛都直了,没有想到只能抓吧炒米抓捧雪进餐的军人,竟然看到了战地上的“满汉全席”,我们的团长还是师长,挺赞赏地看了炊事员一眼,给咱们长面了,那个炊事员的满足啊,达到了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一直站在司令部门口,偶尔伸着头看看一边进餐一边谈论合作打美帝的司令员们,自已幸福地搓着手,为啥,朝鲜冷啊。


其实,打仗光吃一点炒米是绝对不行的,打仗也是一系庞大的系统工程啊,依靠那点炒米打仗,而且只有七天的定量,造成志愿军普遍缺乏维生素A,大多数人都患了上夜盲症,晚上看不见,有资料说当时推荐某种树皮煮汤治疗,其实,猪肝和胡萝卜中含量最多,每个战士发几颗鱼肝油也行啊。


这个战地炊事员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精心设计,把极少的原材料组合起来,让功效发挥到了极致,这也许也是系统工程的体现,材料的有机组合,远大于单一材料的叠加吧。


一次,科室二十来人要到我家付费进餐,中午晚上两顿,尽量节约,但又要吃满意,难呀!而且,采购、操作、洗碗都是我一个人啊。


那是九二年左右,物价尚可,可工资也相应尚可,走在街上,我开始了系统工程思考,怎么能够花小钱办大事,而且只有几个小时了,要想不累,就得计划周全,学问啊。


买了个鸡,现场杀了,去毛拿回来,省事;几斤肉,粉条和蔬莱,还有两根筒筒骨,应该是股骨,骨髓腔里面有大量脂肪,医学上称黄骨髓,已经没有造血能力了,有造血能力的是扁骨中的红骨髓。


鸡慢火烧开,放在一边,不打开盖子,也就是说,让它慢慢冷,让较低的温度让鸡肉的蛋白质逐渐变性,也就是成熟,这样做白斩鸡最细嫩。


鸡最终捞起来,切块放进两个盘子里,因为两桌人啊,平均分配。


骨头,猪骨头放进去,鸡骨头也留在其中,低温成熟鸡肉时,鸡骨头骨髓腔里还是红的,继续炖,还有头爪翅,砍小一点,也继续炖,也许蛋白质少了,就延长时间,把骨头里面的胶原蛋白和脂肪尽可能释放到汤里,晚上炖鸡粉条才好吃,二十个人的粉条会带走大量的油气,使那一点鸡汤变得“清汤寡水”,再肥的鸡,平分在二十个人碗里,也显得微不足道。


许多人怕“油气”,其实,如果人多菜少,蛋白质不够,那油气一定要重,让大家的消化液有作用靶点,不然,抱怨的声音就多了。


鸡内脏、肠子加点肉炒成了两盘,炒肝与肠叫“双脆”,这所有内脏炒在一起,叫“多脆”吧。


那几斤肉加上高笋,炒回锅肉,每桌两大盘,不是每桌一盘。


煮过回锅肉的汤,加点肉片,金针菇,成了肉片汤,汤不错哟,很鲜,其实,炖过肉的汤,释放了许多氨基酸在其中,鲜,炖的时间久,那就叫“高汤”。


每桌两盘蔬菜,多加辣椒,四川人嘛。


大家中午很满意六菜一汤,加泡菜就七菜一汤了,可以了。晚上可能还有十个人左右,吃粉条,说清楚一点,这种吃法叫炖鸡水粉,放点醋、盐、辣、味精,很是鲜美。


事后,核定支出共五十元,略亏,天啊,每桌才二十五元啊,精典。


一切全在设计在安排,什么都要成本核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