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不是分数对对碰 zt
(2009-05-17 15:23:45)
标签:
高考杂谈 |
分类: 儿子教育 |
高三,填报志愿前夕。每当课间同学们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彼此交流自己新近道听途说来的,一鳞半爪的,哪个大学怎样,哪个专业如何时,待上课铃响后,老师就 会谆谆教导我们:“……现在你们最关键的就是要努力把功课复习好。你有分数,就是你挑人家,你没有分数,就是人家挑你。”
那时,我们都觉得这话太正确了!赶快把课桌下手里攥着的几页招生简章揉吧揉吧,胡乱塞到书包里。报志愿这种费思量的事就留给老爸老妈去琢磨吧,我还是抓紧把上次测验卷子上的错题改了,把错误原因记在小本上,用红笔做记号!然后,悄悄瞟一眼周围的人都考了多少分……
那时候,我们都是乖孩子!
自己走过一遭才知道,上大学不是你光有分数就万事大吉,远远不是你兜里有3块钱,鸡蛋2块5一斤,你就能买这么简单的事。我的工作跟高校密切相关,每年要跑几十所高校。跟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处长们聊得多了,才领教大学里头学问真大,一阵一阵揪心扒肺地后悔,这些道道儿,我报志愿的时候怎么不知道?
二、院士不是为你服务的。招生简章、专业介绍上都会秀我们这个专业有几个院士,承担多少国家省部重点项目……这些当然是实力的反映,没错!但是,你想过么?你在学校读本科的4年里,能在楼道里远远看见院士走过来,必恭必敬地叫他一声:“×院士好!”的机会,可以说屈指可数、微乎其微。你可以不晓得院士是做什么的,但你要清楚,院士不是为你服务的!就像北京有钓鱼台国宾馆,有盘古大观7星 级酒店,然而,于吾等小老百姓,这些门庭赫赫的去处有它不多,没它不少,远不如在我们小区旁边有地铁,或者在我们家附近开个平价超市来得实惠。同理可证, 有多少个院士,不如有个认真负责的授课老师,可能他就是个副教授,但他会盯着你改作业本上的错题;有多少个院士,还真不如有个长袖善舞的就业指导中心主 任,可能他就是地道小人物一名,但他能给你搜集大量宝贵的就业信息。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
三、现代社会奉行“专业教育”。我上大学时学的是物理, 数学课、物理课都很重。清楚地记得,第一节高等数学课,数学系的老师说:“学好数学很重要啊!你们看那些计算机专业招聘或者招研究生,都愿意要数学专业 的……”物理系的老师说:“学好物理很重要啊!你们看那些计算机专业招聘或者招研究生,都愿意要物理专业的……”我们听了都很激动!没过多久,我们宿舍一 个同学在校园里看了信息栏,回来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床上,垂头丧气地说:“我去看了那些招工的……人家还是愿意要计算机专业的……”鲁迅、郭沫若先是学医, 后来弃医从文,成为一代文豪的例子,未必适合当今的你我。假如你是生命工程系的学生,可你对拍电影有兴趣有天赋,你可能要花2倍的时间去自学你的爱好,花3倍的时间给自己寻找机会,表现出你比电影学院毕业生强4倍,才能得到一个和他们同样的机会。有人说,毕淑敏先头也是学医的,人家后来不是成作家了么?不是照样有出版社给她出书,靠码字,人家挣了那么多钱!没错!可别忘了,毕老师还在鲁迅文学院和北师大中文系拿到过一种红色的、硬壳的,俗称“文凭”的小本本呢!
四、为名所累划不来!考完了,亲戚邻居问,考上哪里了?
“北大!”
“清华!”
是光荣,是骄傲,是篷壁生辉光宗耀祖!但是读大学是为了给你一生打下一个重要基础,大学对人的熏陶培养教化会悠远绵长潜移默化地影响一生,远不止是为了在 人前灿烂一刻。除了北大清华,中国还有很多好的大学,有的家长认为只要能上北大清华,不惜一切代价,真是为名所累,大大划不来。须知伸出手来,5个 指头不一般长,北大清华也有弱势专业院系,其他学校也有响当当的拳头专业。好比说,“民以食为天”,江南大学的食品专业就在全国有品牌有历史,他们一位院 长就亲口告诉我,国内这些著名的酒厂食品厂的老总,都是他们这里毕业出去的,每到校庆,这些校友回来给母校捐赠都不得了。在他们学校的食品专业真是要风得 风,要雨得雨。还有一次,我跟河海大学的一位教务处领导一起吃饭,这位副处长告诉我,河海是后改的校名,以前叫华东水利学院,水利专业是特色。他自豪地 说:“要是去各大水利工程喊一嗓子——华水的出来!就会发现骨干高层几乎全是我们这的……”
你进了大学的门就知道了,说是都戴一样的校徽,其实各个专业实力、地位,以及掌握的资源都是有薄有厚的,用学生自己的话说——不太好听,但是形象——有的 专业是“亲娘专业”:什么奖学金、师资力量、学术会议、校企合作、社会实践……都很优越,在这种院系,学生的机会和眼界自然就不一般;有的专业就是“后娘 专业”,要啥没啥,一穷二白,你就看着人家“亲娘专业”的同学眼热吧!够你看4年呢!
我考大学的时候,不知道这些。《潜伏》里的李涯说,他做这一行,是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好日子。
以上我说的未必都对,未必全面。我写这篇东东,是为了提醒大家,报志愿的时候要考虑慎重、全面,不要片面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