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送儿去约会 zt
(2009-01-23 10:57:59)
标签:
爸爸儿子杂谈 |
分类: 儿子教育 |
出镜爸爸:黄士昂,50岁,湖北省暨华中科技大学干细胞中心主任、湖北省生物靶向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协和医院教授、博导。
出镜儿子:黄博,24岁,美国LAEARD投资银行金融分析员,受聘于美国APAX私募基金,年薪30万美金。
读高中的儿子约会女孩,老爸不仅帮忙买玫瑰、戒指,还先后8次开车送儿子去约会。儿子不但没耽误学习,反而年轻有为,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年薪。
黄博在武汉出生,5岁随父赴美国,从此在美国生活。
黄士昂介绍,美国学生从中学开始谈恋爱,大人称之为“小猫小狗谈恋爱”,认为经历了这个阶段,到20岁以后才会懂得如何选择异性。但多数华人家庭仍坚持孩子中学不能谈恋爱。黄士昂同样如此,初中规定儿子不能谈恋爱,但在高中解禁。
黄博在高一的一个周末告诉父亲,他要和一个欧洲女孩在校园操场上约会。当时黄士昂一家住在美国硅谷,该城市经济发达,没有公共汽车,出门都须驾车。儿子当时15岁,还不能自己开车,黄士昂马上和妻子一起去为儿子买玫瑰,之后亲自驾车把儿子送到学校操场边,然后驱车回家。
黄士昂没有去看和儿子约会的女孩长什么样子,甚至儿子回家后也没过问此事。一个多月后,儿子和那个欧洲女孩分手,又开始追其他女孩子,黄士昂依然如故,亲自买花;和儿子谈恋爱超过1个月的女孩,黄士昂夫妇为其买戒指;驾车送儿子去约会,送到即走,不闻不问。
黄士昂回忆,他8次驾车送儿子约会,儿子带回家的女孩有欧洲人、美国人、韩国人、中国人、日本人。
“学生谈恋爱并不真是为了谈恋爱,而是走出去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除了恋爱,我从小鼓励儿子多交朋友。”黄士昂说,儿子上小学四、五年级时的偶像并不是他,而是一位同学的律师父亲,就是因为儿子和这名美国同学交往甚密。
黄博在美国读书,黄士昂夫妇却要求他学中国课本,做中国作业。每天,黄博要做10个数学题,抄一页中文。
小学六年级时,黄博参加美国数学竞赛,获圣地亚哥第一名、加州(美国最大州)前10名。黄士昂说,这是中国课本的功劳。
“中国大学以前的知识教育比美国强,中国教育逼着孩子学,是一种把每个孩子当天才的教育方式,而美国人认为孩子小时候应该自然成长,以玩为主;儿子学中国课本,能提前掌握美国学校学习的知识,就特别有自信,并为维持这种优势而努力。”黄士昂说。
黄士昂说,他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等课堂外的活动。比如上高中时,儿子的大多数时间花在体育上。学生时代,黄博踢了四年美式足球,练了四年田径,成为校队主力队员。
年幼的小伙伴受欺负,黄博常出头与人打架。看到伤痕累累的儿子,黄士昂从不责备,“因为他帮助比他小的孩子,是很仗义的行为,应该鼓励”。
从上高中开始,黄博还常到生物技术公司打工,做克隆实验。到大四时,他在生物技术公司打工做实验时,一些硕士生只能给他当助手。
黄博从美国常春籐大学一毕业,就得到5个美国著名投资银行的工作机会。去年,他应聘APAX私募基金金融分析员,从150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年薪30万美金。
“中国基础教育重读书,美国教育重社会实践,如果中西教育合璧,孩子就会特别优秀。”黄士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