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的两个人
(2008-10-24 23:21:38)
陶 澍
(1778-1839)
清两江总督。
清安化县人。字子霖,号云汀,自称桃花渔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岁自称髯樵。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
少时家贫,随父读书。嘉庆五年(1800)秋举于乡。两年后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丁父忧归。十五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十八年记名以御史用。
先后任江南、陕西道监察御史。迁户部给事中,巡视江南漕务。转吏部给事中。
二十四年(1819)冬,出任川东道。日坐视事,有诉立讯,“数月积讼一空”。是时私盐横行,百姓深受其苦。或劝取缔私盐,不许。力主减官盐价四之一以敌
私盐之议,于是“居民尽食官盐,私贩遂绝。数郡安堵而商销亦倍额,未期年政声大著”。道光元年(1821)四川总督蒋攸铦奏称陶澍治行为四川第一,可堪大
任。擢山西按察使,又调福建按察使,同年十月擢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任安徽巡抚。五年六月,全境水灾,30馀州县堤圩皆溃,田庐荡然,百姓流徒。澍驻芜湖乘舟考察灾情,筹画赈济,委派官员分赴长江上游各地购米
10万石,又劝地方绅民捐款数十万金。“区处条画,纤悉周至”,使“老疾孩稚者皆有所养,殍殪者皆有所瘗”,数十万流离者得以安顿。芜湖士绅为建“旬宣康
保”坊以为纪念。
道光五年,任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道光六年淮扬大水,十一年江淮大水,澍亲勘灾情,悉心赈济,筹画兴修水利。在江苏,以海运节省银20馀万两疏浚吴淞、浏
河、白茆河,宣泄太湖诸水以入海。劝设丰备义仓以救荒年。其制略如社仓而务去其弊,制定章程12条,实行民建、民贮、民管、民用。
其间,洪泽湖溃溢
,江南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等奏筹海运之策,诏江南官吏集议,迁延不决。时澍初任江苏巡抚,毅然以身任之。力排众议,谓自元迄明,海运亦尝行之有效,何独
今不可行!拟定苏、松、常、镇、太仓漕米160馀万石,全归海运。悉心筹划,务求周密。并赴上海筹划集商船,探访航道。决定将160馀万石漕米分两次于道
光六年春起运。海船从吴淞口开出,经水路4000馀里面,旬月即抵天津,较河运省费过半。清廷赏澍孔雀翎。魏源谓此次海运成功,“使人知海运利国、利民、
利官,为东南拯弊第一策,而自是不得以风盗霉费之说相詟矣”。
道光十一年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着手革除盐政弊端:“一曰裁浮费以轻成本”;“一曰慎出纳以重库款”;“一曰禁粮私船私以清纲销”;“一曰革五霸十杠以
清淮北”。尤以裁浮费革蠹商一项,对盐商打击很大。其时盐商往往与朝廷官吏交往厚密,因此一些官吏往往寻扯事端以图中伤。澍终不中馁,而持之益坚,以致积
劳成疾。十八年(1838)忽病风痹,十九年三月以病免,六月逝于两江节署。时年62岁。赠太子太保衔,谥文毅。
著述有《印心石屋诗文集》56卷,《奏议》76卷,《蜀輶日记》4卷,及《陶氏世谱》若干卷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背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林则徐年轻时候,一边刻苦攻读史书,重视爱国情操,一边认真练习楷书,写了许多对联。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帝国主义者用鸦片毒害中国人
民,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不敢抵抗,只好让大量白银不断外流。林则徐目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于是,他于一八四零年勇敢地挺身而出,坚决查禁鸦片,并给自己
的府衙又亲笔写了一幅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
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
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
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
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
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
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
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
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
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
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
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开始
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
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
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
压农民起义,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林则徐平生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
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