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保送生自己的故事
(2008-06-29 22:48:23)
标签:
北航未来杯太空少年杂谈 |
分类: 儿子教育 |
《北京考试报》:三个保送生自己的故事 |
点击数:[2854] |
北京考试报2005年11月23日(安坤)报道:
人家高考冲刺焦头烂额,保送生提前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即使保送不成功,退回来还有高考的机会。保送生也许是很多高中生可望不可及的,但是,保送真的这么轻松吗?保送真的毫无风险吗?今年三位保送上北航的保送生告诉记者他们各自保送的故事。
感谢竞赛 感谢保送
郭宏浩言谈中让人感觉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觉得自己非常适合竞赛——保送这种特殊的高校招生方式。
郭宏浩曾是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的学生,在全省最好中学里的理科实验班里。小郭参加河北省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他是那种靠兴趣来学习的学生,当他参加竞赛,投
身于物理的海洋时,他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竞赛和日常课程的矛盾;学会了自己选择课本、参考书,靠自学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课下,小郭还自修了大学数
学。他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自学来解决,这就是竞赛给他最大的奖励。其实,小郭也喜欢语文,欣赏文学的艺术。他告诉我对于感兴趣的作家他都会
拜读全集。然而,让他最苦恼的他的语文成绩却未见好转。说实在的他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很有信心,但就是不对高考这条路子。如果参加高考,他未必能进北航。
小郭认为,有资格的考生申请保送未必多多益善。每个学校测试各有特点,考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精力对各个学校的测试都进行准备。申请保送的考生要比其他考
生提前了解学校。河北省规定保送生只能申请一个学校,他当时就选择了北航,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了适当的准备。虽然北航要经过笔试和专家面试,他都考得很顺
利。获得保送后,他就用剩下来的时间预习了大学课程,在入学之初,他又通过了北航高等工程师学院的入学选拔,成为全校3000多名新生中42位幸运者之
一。虽然在大学里高手如云,同学之间面临很强的竞争,但是,小郭在高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方式非常适应大学学习。
不要死守一棵树
何沛是原北京十二中的学生,曾获北京单科竞赛笔试第一名,进入国家决赛。他先报了北大的保送生测试,没料想北大竟然考语文,题目出得比较怪,以前都没见
过,考完北大后很长时间没出结果,何沛也没留意其他学校的保送信息。但是,过了年二月份北大给了没保上的消息。何沛赶紧上网搜索其他学校,得知北航的保送
生测试仍在进行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给北航招生办打了电话,由于他进入了全国决赛,可以免试保送,北航的老师通知他可以直接到学校跟其他保送生参加面
试。这样,何沛保送进了北航。并且一再争取参加了高等工程师学院的入学选拔,进入了高等工程师学院,本硕博连读,实现了自己的一大愿望。
何沛总结自己的经验,在高中时代,即使是北京的学生也不了解大学情况,以前总是从排名来判断一个学校,从就业看待一个专业,其实上了大学后,以前的想法会慢慢改变,无论是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是保送生,对学校有深入的了解比较好。
保送经历一波三折
靳鹏飞是山东省胜利油田一中的考生,他的保送道路可谓一波三折。小靳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山东赛区的一等奖,综合素质也很高。当他听说南京大学保送生不需
考试,学校直接派人到学校录取时特别高兴,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上南大物理系。可是不久传来消息,南大在济南的学校招了不少,山东的名额不多了,但自己仍
有希望,不久又听说招生老师去另一城市又分去几个名额,油田一中只有一个名额,分给了一个竞赛名次比自己高的同学,保送南大的道路就这样断掉了。
后来,小靳又去复旦参加保送生测试,听说复旦2004年300人录取了140多,希望很大。可是,到复旦发现今年有3000多人考,录取比例一下缩小到十分之一,火热的心又冷了一半。好在复旦考试题目不难,搞过竞赛的小靳做得也算顺手。回校后的一个月复旦毫无音信。
2005年,小靳最后一次冲刺北航,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保送生测试,差不多也是最后的保送机会。小靳觉得北航的题目出得不偏不倚,他发挥很好,回到学校后一个月,北航网站上公布了保送生录取名单,小靳榜上有名,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提前保送北航的小靳,收到了不少同学羡慕的目光,他也不得不跟师弟师妹说自己的紧张与艰辛,保送生考试不过是将高考提前了,那种悬而未决像等待审判的压力跟真正的高考无异,但是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