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回到家中,母亲告诉我说,隔壁搬来了两位老人。老伯高个子,一举一动之间有军人的挺拔;老太太身体好像还差点,弯着腰,说话声中伴有哮呜音。“这是一个哮喘病人”.我心中默默地说。
为什么搬到这里居住呢?母亲解释道:“他们年纪大了,卖掉了郊区的住房,专门选择了这幢医院旁边的电梯公寓,看病方便”.“挺会考虑的,有些人还专门住在郊区,说空气好,多不方便.”.我附和到。
[二]
半年进修回家,母亲说:“隔壁老伯患了肠癌,做了手术,最近已经复发,往肝上转移了。你是肿瘤科的,关心一下嘛”。看病人是医生的天职,正好展示一下自己学习的水平。
“老伯,最近有点不舒服吗?”我直接来了个开场白。
“有点乏力,吃不下东西。”有些耳背的老伯声音洪亮地说道。
“他长了肝囊肿。”老太太在一旁向我挤挤眼。
“小医师啊,我这个肝囊肿为什么要上化疗呀?”老伯直截了当地问道,后来我才知道,那老俩口都是知识分子,老伯英语水平挺好的,还经常做高等数学题,他对化疗有了解,隐瞒不了他的。
“这个、这个……,肝囊肿也需要化疗的,不化疗也可以,治疗嘛,算是小题大做,有预防作用的。”我总算想出了一个较为周全的答案。
“我的治疗是小题大做,我不是癌症。”老伯经常对邻居大声地解释。看见老伯放下了包袱,老太太也挺高兴的。
半年前,老伯做了肠癌手术,晚期了,上了六周期的草酸铂,氟脲嘧啶、四氢叶酸钙治疗,这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了。可是,病情还是进展了。现在专家们会了诊,采用口服希罗达治疗,辅助使用了香茹多糖增强抵抗力。
[三]
“医生啊,这位胃口越来越差了,我们两人一天才吃一筒米,钟点工都说我们吃得太少了,是不是希罗达的副作用?”看见我回来,气喘吁吁的老太太焦急地问道。
“希罗达是好药,副作用轻,口服又方便,对正常组织影响小,主要在肿瘤组织起作用。在家治疗晚期病人,希罗达是最好的了。”我解释道。
“哎,没治疗时还好一点,越治越严重。”老太太有点心灰意冷了。“以前我是半条命,尽是他照顾我,现在反过来了,我来照顾他。”
“你要注意,哮喘发了多不好,两个老人都病了,儿女们怎么办,四十几岁的人都是单位上的顶梁柱,不好抽时间来照顾你们呀!”我在医院呆久了,深知一个家里有病人后,大家的生活规律都会被打乱,毕竟,我们医院社会化程度不够,许多疾病还需要子女直接护理。
“是呀,三个儿子都忙,只有我挺住,尽量少麻烦儿子们,不能影响他们的工作,也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老太太很坚决地说道。
真的,多好的老人,多理解子女,也多么地坚强。说也怪,老太太这达半年没有发病,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四]
“医师呀,胃口还是不行,体重降了十几斤,你说的多酶片、莫沙比利都吃了,饭量不见得看涨,那个希罗达还吃不吃?”几周后回家,老太太向我咨询道。“他还吃了许多双灵固本散,开始几天还可以,现在又不行了,这药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报纸上到处都在宣传,好贵呀。”
“医师呀,近来坐。”消瘦的老伯依然挺拔,看见我来到很高兴。“我每周输液两次,每次时间长,我腰都睡痛了,要3-4天才逐渐恢复,影响睡觉;大便也不好解,也要3-4天才逐渐恢复,接着就又要输液了,我现在恐惧输液了。”老伯道出了心里话。
“这样吧,我给医师们建议建议,你每天输液,争取上午早点开始,早点结束,中午回家吃饭,维持正常的生活规律。输液时用手按摩一下背腰部,不讲究什么手法,活动活动肌肉就行,这样可能会好一点。”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还有,你们俩的生活也要丰富一点,家里太清静了,看看电视,最好是不用动脑筋的喜剧片,比如《宰相刘罗锅》、《闲人马大姐》一类的,混混时间,活跃一下气氛。”看见两位老人很注意听,我又多说了几句。
“还有,胃口差最好的方法是口服甲地孕酮,为什么怀孕时,人们胃口很好,孕激素其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晚期癌症恶病质时最好的药。”我压低声音对送我出门的老太太解释道。
“晚期病人了,尽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老太太重复着我的话.
[五]
“这段时间好一点,上午输两瓶康莱特,配合用一点迈普新,腰不痛了,大便好解了,还吃了你说的吃饭的药。”老太太高兴地向我述说着。
“啥子吃饭的药,呵,你说的是甲地孕酮,是呀,这几个药不错,康莱特里面有意苡仁,又配合了脂肪乳,意苡仁,脂肪乳都有控制癌细胞的作用,又是最好的营养品,提供的热量是糖水的几倍,肿瘤病人一定要重视营养供应。”我也高兴地说道。
“我们经常在看电视,看刘罗锅,你来了,他说边看电视边看病不尊敬你,才关了电视,就是脚上肌肉痛,走远一点就不行,吃了强痛定片好一些。”老太太喘着气说道。
老伯精神好多了,由于贫血,已经输了两次红细胞,肿瘤病人不提倡输血,因为输血可以降低免疫力,实在不行了,才可以使用成分输血,尽可能不用全血,这一点需要注意。
“老伯每天都坐轮椅去输液吗,你推着去的,你可是哮喘病人呀!”老太太有些自豪地点点头。那些街,那些坡,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太太,就这样推着老伯每天去医院,而且,老伯生病前,她还是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老病人,我真不敢想象。
“唉,尽量自己做,儿子们很关心。我尽量不要他们帮忙,有时下雨了,还是要他们接送一下,少麻烦他们,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
是呀,多么独立的两位老人,应该受到尊重的两位老人。国外姑息医学挺发达,提倡自力,瘫痪病人睡在床上,可以按按钮把自己吊进浴室,洗完澡再放回来,非常自食其力。能够为这样的老人服务,我自愿,荣幸。
[六]
老伯伯终于还是走了,走的时间没有多少痛苦,我不知道,老太太怎么过,这大半年,她的生活目标是为了老伯伯,现在呢?能够适应吗?许多许多时候,我们只重视了疾病,却忽略了病人,更忽略了病人的家属、病人的生活环境、病人的心理状态。毕竟,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人。
我不否认为我的邻居老人服务了,付出了一些知识,缓解了一些痛苦,让这场最终注定失败的战争败得有计划、有尊严,并没有一败涂地,也让他们的子女没有全面放下手中的工作、全面介入到疾病的护理中来,应该说,大家还满意,我也尽力了。
但是,我得到的更多:我的父母只比他们小几岁,我又关心了他们多少。在两位老人的身上,我看见了父母的影子,有时我甚至把他们当成了我的父母。我们这些儿女,都是社会的儿女,忠孝有时不能两全。同时更希望社会更发达,我的长处是医学,就让我多做一点医学的事,这样也缓和了我对父母的内疚心理。
我真的得到的更多,我平时工作稍微“浅”了,浮在上面,不够深入,没有这么多次上门,这么多次的倾听,这么多次的建议,我从一个单纯重视疾病的医师转换到也重视病人、病人家属、周围环境,这符合疾病——心理——社会模式。
也许,这将会影响我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