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018-05-19 07:00:11)
标签:

四川省博物院

牛纹铜罍

巴蜀青铜器

彭州市竹瓦街

杂谈

分类: 省外
                                                                        2017.02.23

四川博物院常设展厅有《万佛寺石刻馆  汉代陶石艺术馆、《巴蜀青铜馆  、《陶瓷馆》、《藏传佛教文物馆》、《张大千书画馆》、《四川民族文物馆》、《工艺美术馆》等展馆,应该说各个展厅都不错,比如万佛寺造像是难得一见的南朝造像,画像砖的数量、题材在国内也是上乘,看一次肯定看不完。2015年的时候重点观看了万佛寺石刻馆 汉代陶石艺术馆》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这次重点看看了巴蜀青铜馆  、《陶瓷馆》、《藏传佛教文物馆》等,两次合起来把感兴趣的基本看过。2015年对万佛寺石刻其它石刻造像以及画像砖画像做了记录,这里不再重复,但或有补遗。2017年的这次重点观赏青铜器、陶俑、瓷器、鼻烟壶、石刻、藏传佛教造像等。即日起开始整理。

 巴蜀青铜馆 是重点展室之一,彭州市竹瓦街出土的几件当地青铜器风格明显别于中原,战国时期的虎斑纹铜戈历经两千余年依然熠熠生辉。

A 礼器饮食器

1.牛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1959年在四川彭州市竹瓦街窖藏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共21件,多为精美的重器。1980年在距该窖仅25的地方,又清理一个窖藏,共19件。这批铜器制作精美,颇具地方风格,其中本文编号1、2、3、4、5号展品,可以明显感觉到到与后期青铜器以及中原青铜器的不同,其最大不同该是纹饰图案表现手法,该组青铜器纹饰呈现浅浮雕状。而后期和中原青铜器除了器物本身或把钮等部位为动物造型的,其余动物图案多以细密的回纹等表现,与周边装饰纹饰在同一平面,并不额外凸起。

该件牛纹铜罍,器身的牛纹装饰明显呈减地浮雕状,很有地方特色。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罍盖的顶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饰纹犹如头上戴冠的人面,与广汉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头饰有几分相象,使人猜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盖身反时针饰前蹄下跪侧面同向的四个牛纹,罍双耳为圆雕牛头形,而牛身一分为二饰于肩两侧,两牛尾之间再饰一牛头,腹下另饰一小牛头形耳。所有的牛纹都采用比较写实的圆雕或高浮雕塑造;值得一提的是,从牛角等造型特点看,所饰之牛,都有一对弯曲的牛角,当为四川地区耕田的水牛形象。由于该罍装饰的牛纹较多,因而也有人将该罍称作牛纹罍的。全器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象首耳兽面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3.四涡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4.六涡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5.蟠龙盖兽面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6.“覃父癸铜觯·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6.7.8 三器均非本地器,是四川地区出土的最早的中原青铜器。铜觯制作精良,分别铸有器主的氏族及名号的铭文。其来源可能是交换、赐予或掠夺。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7.牧正父已”铜觯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8.兽面纹铜·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9.邵之食”铜鼎·战国(前475-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邵之食”铜鼎为楚器,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字体。邵同昭,是楚国的族姓。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0.铜缶·战国(前475-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1.铜敦·战国(前475-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2.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前475-221年)·1965年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3.嵌错云纹铜方壶·战国475-221年)·1950年成都市新津县出土
方壶也叫钫,盛酒器,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4.凤鸟纹铜方壶·战国475-221年)·1955年成都市羊子山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5.嵌错云水纹铜壶·战国475-221年)·1972年重庆涪陵小田溪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6.错锡虎纹铜罍·战国475-221年)·1972年重庆涪陵小田溪一号墓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7.王纹铜钲·战国475-221年)·1972年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出土
钲和錞于都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多用于军阵中,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也用于宗庙祭祀和宴乐。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18.虎纽錞于·战国475-221年)·1972年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B  青铜兵器、工具
戈、矛、钺是巴蜀地区使用时间最长的兵器,尤其是戈,从商超前期出现,延续到秦汉汉时期,贯穿整个巴蜀青铜器发展的始终。戟为刺与戈分铸,制作精美,四川境内出土甚少。钺盛行于商周,是王权的象征,也可用于行刑、作战及指挥仪仗
戈类似于镰刀,不能直刺,戟则可以直刺。
19.鸟纹纹铜戟·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0.铜钺·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看过的铜钺中,多数没有印象,还是山东省博物馆的亚丑钺最为著名。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1.平肩圆刃铜钺·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2.壁虎纹宽叶铜矛·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3.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戈是巴蜀青铜兵器中出现最早、流行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兵器,从早期的三角形直内戈到战国时期的中胡戈都有。虎斑纹戈表明先民有着相当高的铜器表面处理工艺,展陈的兵器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4.虎斑纹十字形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5.兽面纹三角形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6.圆斑纹三角形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7.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8.铜矛·战国(前475-221年)·成都市白马寺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29.铜剑·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巴蜀青铜剑的出现不晚于商末周初,巴蜀春秋战国墓中多见柳叶件,剑柄扁平无格,剑身铸有巴蜀图语符号。此几件剑为中原和楚地流行之铜剑,圆柄,有格,无纹饰。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30.铜箭镞·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31.铜斤·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32.铜削·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C  铜鸡    这几件是在金鸡报晓——丁酉新春鸡文物展》展厅临时展出
33.铜母鸡·东汉·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34.铜公鸡·东汉·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35.铜鸡壶·近代·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主要资料来源:四川省博物院展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