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川博1:青铜器

标签:
四川省博物院牛纹铜罍巴蜀青铜器彭州市竹瓦街杂谈 |
分类: 省外 |
四川博物院常设展厅有《万佛寺石刻馆》
、
1.牛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1959年在四川彭州市竹瓦街窖藏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共21件,多为精美的重器。1980年在距该窖仅25米的地方,又清理一个窖藏,共19件。这批铜器制作精美,颇具地方风格,其中本文编号1、2、3、4、5号展品,可以明显感觉到到与后期青铜器以及中原青铜器的不同,其最大不同该是纹饰图案表现手法,该组青铜器纹饰呈现浅浮雕状。而后期和中原青铜器除了器物本身或把钮等部位为动物造型的,其余动物图案多以细密的回纹等表现,与周边装饰纹饰在同一平面,并不额外凸起。
该件牛纹铜罍,器身的牛纹装饰明显呈减地浮雕状,很有地方特色。

罍盖的顶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饰纹犹如头上戴冠的人面,与广汉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头饰有几分相象,使人猜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盖身反时针饰前蹄下跪侧面同向的四个牛纹,罍双耳为圆雕牛头形,而牛身一分为二饰于肩两侧,两牛尾之间再饰一牛头,腹下另饰一小牛头形耳。所有的牛纹都采用比较写实的圆雕或高浮雕塑造;值得一提的是,从牛角等造型特点看,所饰之牛,都有一对弯曲的牛角,当为四川地区耕田的水牛形象。由于该罍装饰的牛纹较多,因而也有人将该罍称作牛纹罍的。全器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



2.象首耳兽面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3.四涡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4.六涡纹铜罍·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6.7.8 三器均非本地器,是四川地区出土的最早的中原青铜器。铜觯制作精良,分别铸有器主的氏族及名号的铭文。其来源可能是交换、赐予或掠夺。

7.“牧正父已”铜觯

8.兽面纹铜尊·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邵之食”铜鼎为楚器,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字体。邵同昭,是楚国的族姓。

10.铜缶·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11.铜敦·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12.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前475-前221年)·1965年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出土


13.嵌错云纹铜方壶·战国(前475-前221年)·1950年成都市新津县出土

22.壁虎纹宽叶铜矛·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出土

23.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24.虎斑纹十字形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25.兽面纹三角形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26.圆斑纹三角形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27.铜戈·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30.铜箭镞·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31.铜斤·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32.铜削·战国(前475-前221年)·1980年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