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1 ∽
从神通寺景区看过一干佛塔和墓塔出来,赶往下一站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内继续看塔--九顶塔。神通寺到九顶塔貌似很顺,按照导航指示,乘坐67路到柳埠大桥换乘88支线即可,可在桥头等了半个小时还不见车,一看站牌,原来是一小时才一班车。看起来路程也就二三公里,立马步行出发,结果到达大门,也没见后面有公交追上来。公交还真有,返程的时候在景区门口等了不到十分钟就赶上了车。
九顶塔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的九塔寺内 ,九塔寺因寺内有九顶塔而得名。根据寺内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许邦才所撰《重修九顶观音寺记》碑中记载:“寺建于此,莫知其始,历考寺碑,惟得唐天宝大历之文为古,然曰重修,则犹非其始也。意必建于隋、梁间而无稽……”。说明九塔寺始建于隋、梁之间,而盛于唐天宝年间。院内现遗存建筑有:九顶塔、三间正殿、三间配房及碑碣四通。
该塔位于九塔寺内。塔为砖筑八角单层亭阁式塔。其顶有九座小塔,因此得名。塔通高13.3米,底边长1.9米。塔身的每一立面没有做成平面而是内收呈优美的弧曲面。塔身正中有一条明显的分隔线,上半部磨砖对缝,下半部砌筑相对粗糙,可能当时下半部有木构塔檐式建筑物。塔身南面上部辟拱形券门,门内为一塔室,室内原置一佛二弟子造像,现已无。室内顶为方叠涩状,室内墙四壁有残存壁画,已辨认不清。塔身上面的塔檐是用磨好的砖叠涩挑出十七层,檐上又叠涩收进十六层,形成八角形平顶,其檐部每边向内作弧形凹入,出檐线条柔美。
下图可见,塔身维修后的新砖和上部的旧砖以及工艺的差别。
平顶上再筑九座三层密檐式方形小塔,均建在仰莲基座上,九塔正中一个较大,其余八个小塔环绕排列在主塔棱角线上。九个小方塔均向外辟门。
关于塔的年代,从塔身和塔檐的内弧,塔平顶上九座小塔的莲座及造型以及塔身墙上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大观四年(1110年),宋建炎元年(1127年)三则题记推断,应是盛唐遗物。再从寺后灵鹫山的天宝年间造像题记作为旁证,这座塔的建筑年代可定为唐天宝时期(742~756年)。
正殿位于九塔寺内九顶塔的东北面,筑在高1米的月台上。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原为三间)。墙身下为条石,上为青砖,皆用灰泥砂浆砌筑。门为双扇木板门,窗为长方形木制直棂窗。南面外墙上镶嵌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和清嘉庆八年(1803年)两通石碑。殿内西墙上绘有彩色壁画。根据建筑形制来看,此殿应是清末时期建筑物。
殿内正在泥塑华严三圣,左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右为骑象的普贤菩萨
,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已经完工。

墙上镶嵌的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碑
从九塔寺往后山上看可以看到崖壁上开有石龛,登到跟前只是石龛而已未见造像。
这次出行很值,上午看了山东的一号塔四门塔以及龙虎塔,下午看了九顶塔。几座塔都是特色鲜明,四门塔的简洁,龙虎塔的装饰,九顶塔的构思,几座塔各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各自的魅力。收获之余却又有失落,一次看了这么多,再加上灵岩寺塔群,山东真正有特色的塔没多少可看了。
资料主要来源:
山东省情网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u4E5D%u9876%u5854&K=b1&A=18&rec=126&list=1&page=20&run=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