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其它草本12种

标签:
南宁植物不认识的植物杂谈 |
分类: 草木 |
南宁的植物发到这里已经发了二十多篇,多数按科分篇,也有的按类别,还有一些科只拍到一半种,也有一些不好分类的,更一些不知科属名姓没法分的,故此,剩下的这些按照其它草本、其它木本、不认识的木本发出。如果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知道了后来这些的科属或错误的,且这些科属前面发过,那就归并到前面去。
6.胡椒科胡椒属假蒟
8.兰科石斛属鼓槌石斛
以下介绍文字引自中国植物志电子版(2017.12.30补充)
兰科石斛属鼓槌石斛Dendrobium
茎直立,肉质,纺锤形,长6-30厘米,中部粗1.5-5厘米,具2-5节间,具多数圆钝的条棱,干后金黄色,近顶端具2-5枚叶。叶革质,长圆形,长达19厘米,宽2-3.5厘米或更宽,先端急尖而钩转,基部收狭,但不下延为抱茎的鞘。总状花序近茎顶端发出,斜出或稍下垂,长达20厘米;花序轴粗壮,疏生多数花;花序柄基部具4-5枚鞘;花苞片小,膜质,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黄色,长达5厘米;花质地厚,金黄色,稍带香气;中萼片长圆形,长1.2-2厘米,中部宽5-9毫米,先端稍钝,具7条脉;侧萼片与中萼片近等大;萼囊近球形,宽约4毫米;花瓣倒卵形,等长于中萼片,宽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近圆形,具约10条脉;唇瓣的颜色比萼片和花瓣深,近肾状圆形,长约2厘米,宽2.3厘米,先端浅2裂,基部两侧多少具红色条纹,边缘波状,上面密被短绒毛;唇盘通常呈“∧”隆起,有时具“U”形的栗色斑块;蕊柱长约5毫米;药帽淡黄色,尖塔状。花期3-5月。
产云南南部至西部(石屏、景谷、思茅、勐腊、景洪、耿马、镇康、沧源)。生于海拔520-1620米,阳光充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疏林下岩石上。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补充一张花期的图片,谢谢原作者
9.卷柏科卷柏属翠云草
以下文字引自中国植物志电子版(2017.12.30补充)
卷柏科卷柏属翠云草 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
土生,主茎先直立而后攀援状,长50-100厘米或更长,无横走地下茎。根托只生于主茎的下部或沿主茎断续着生,自主茎分叉处下方生出,长3-10厘米,直径0.1-0.5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茎自近基部羽状分枝,不呈“之”字形,无关节,禾秆色,主茎下部直径1-1.5毫米,茎圆柱状,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主茎顶端不呈黑褐色,主茎先端鞭形,侧枝5-8对,2回羽状分枝,小枝排列紧密,主茎上相邻分枝相距5-8厘米,分枝无毛,背腹压扁,末回分枝连叶宽3.8-6毫米。叶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质,表面光滑,具虹彩,边缘全缘,明显具白边,主茎上的叶排列较疏,较分之上的大,二形,绿色。主茎上的腋叶明显大于分枝上的,肾形,或略心形,3毫米×4毫米,分枝上的腋叶对称,宽椭圆形或心形,2.2-2.8毫米×0.8-2.2毫米,边缘全缘,基部不呈耳状,近心形。中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侧枝上的叶卵圆形,1.0-2.4毫米×0.6-1.0毫米,接近到覆瓦状排列,背部不呈龙骨状,先端与轴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后弯,长渐尖,基部钝,边缘全缘。侧叶不对称,主茎上的明显大于侧枝上的,分枝上的长圆形,外展,紧接,2.2-3.2毫米× 1.0-1.6毫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头,边缘全缘,上侧基部不扩大,不覆盖小枝,上侧边缘全缘,下侧基部圆形,下侧边缘全缘。孢子叶穗紧密,四棱柱形,单生于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叶一形,卵状三角形,边缘全缘,具白边,先端渐尖,龙骨状;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或中部的下侧或上部的下侧。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黄色。
卤蕨科卤蕨属卤蕨Acrostichum
植株高可达2米。根状茎直立, 顶端密被褐棕色的阔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0-60厘米,粗可达2厘米,基部褐色,被钻状披针形鳞片,向上为枯禾秆色,光滑;上面纵沟,在中部以上沟的隆脊上有2-4对互生的、由羽片退化来的刺状突起;叶片长60-140厘米,宽30-60厘米,基数一回羽状,羽片多达30对,基部一对对生,略较其上的为短,中部的互生,长舌状披针形,长15-36厘米,宽2-2.5厘米,顶端圆而有小突尖,或凹缺而呈双耳,凹入处有微突尖,基部楔性,柄长1-1.5厘米(顶部的无柄),全缘,通常上部的羽片较小,能育。叶脉网状,两面可见。叶厚革质,干后黄绿色,光滑。孢子囊满布能育羽片下面,无盖。染色体2n=60。
产广东(徐闻,防城,钦县,阳春,香港)、海南(文昌,陵水)、云南。生海岸边泥滩或河岸边。日本琉球、亚洲其他热带地区、非洲及美洲热带均有分布
兰科火焰兰属火焰兰Renanthera
茎攀援,粗壮,质地坚硬,圆柱形,长1米以上,粗约1.5厘米,通常不分枝,节间长3-4厘米。叶二列,斜立或近水平伸展,舌形或长圆形,长7-8厘米,宽1.5-3.3厘米,先端稍不等侧2圆裂,基部抱茎并且下延为抱茎的鞘。花序与叶对生,常3-4个,粗壮而坚硬,基部具3-4枚短鞘,长达1米,常具数个分枝,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苞片小,宽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长2.5-3厘米;花火红色,开展;中萼片狭匙形,长2-3厘米,宽4.5-6毫米,先端钝,具4条主脉,边缘稍波状并且其内面具橘黄色斑点;侧萼片长圆形,长2.5-3.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钝,具5条主脉,基部收狭为爪,边缘明显波状;花瓣相似于中萼片而较小,先端近圆形,边缘内侧具桔黄色斑点;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不高出蕊柱,近半圆形或方形,长约3毫米,宽4毫米,先端近圆形,基部具一对肉质、全缘的半圆形胼胝体;中裂片卵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从中部下弯;距圆锥形,长约4毫米;蕊柱近圆柱形,长约5毫米;药帽半球形,前端稍伸长而收狭,先端截形而宽宽凹缺;粘盘柄长约2毫米,中部多少曲膝状。花期4-6月。
产海南(三亚市、陵水、保亭、乐东、儋县、琼中)、广西(资源)。海拔达1400米,攀援于沟边林缘、疏林中树干上和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