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描绘的图案往往精彩,色釉则以釉料本身的颜色见长。但就个人感觉,除了某些淡雅的色釉,许多名贵的色釉瓷器不见得多么漂亮或者说耐看,其名贵该是因为颜色本身难以烧制而造成的稀缺而已。
下面说明文自摘自辽博官网
G 冬青釉瓷器
冬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期仿宋元龙泉青瓷而创烧的一种瓷釉,又称“仿龙泉釉”。其最大特征是釉色青中闪绿,苍翠欲滴;釉质肥厚温润,如冰似玉。清代冬青釉以康熙朝为最佳,釉层较均匀,莹润无开片,器物里外色调一致。
与冬青釉接近的瓷器还有豆青和粉青,三者主要以器表釉色的深浅不同来区分。豆青釉色深而浓,釉面肥腴;粉青釉色淡雅,呈浅湖绿色;冬青釉色匀净苍翠,釉面光润。
G1 冬青釉鼓式罐
清·乾隆

H
仿官哥釉瓷器
官窑和哥窑为宋元时期著名瓷窑,其特点是瓷器表面布满了大小不等的开片,紫口铁足。开片原本是在烧瓷的过程中,胎釉的收缩系数不同而在釉面上产生的微小裂痕,后经窑工巧妙运用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釉装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督陶官唐英奉朝廷之命在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官、哥釉瓷器,并取得成功,所制产品多以清宫旧藏之物为仿本。清代仿品的釉面平整光润,开片规整,堪与传世的官窑和哥窑瓷器相媲美,只是器型略显拘谨。
H1
仿哥釉贯耳瓶 清·雍正

H2
仿官釉贯牺耳尊 清·雍正

I 甜白瓷
甜白瓷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著名瓷器品种,因瓷器釉色柔和悦目,似绵白糖色,故称“甜白”。甜白瓷胎料精细洁白,很多制品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器物胎壁上常见有暗花刻纹。除了作为宫廷日用饮食器外,甜白瓷也被用作宫廷祭器。永乐年间的甜白瓷质量最佳,宣德、成化、弘治朝的产品皆略逊一筹。根据测试,永乐甜白光莹如玉的质感,是釉中含有多量细微的残留石英颗粒和一定量的云母残骸而形成,故不同于明代其它时期。
I1
甜白瓷暗花碗 明·永乐

I2
甜白瓷盘 明·永乐

J 霁蓝釉瓷器
霁蓝是以钴料为发色剂的高温蓝釉,其特点是色调浓艳均匀,呈色稳定。高温蓝釉创烧于元代,明宣德霁蓝釉瓷器的烧制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素有“宝石蓝”之美誉,与铜红釉和甜白瓷器并列为上品,被皇室用作祭祀器皿。清康雍乾时期霁蓝釉瓷器的烧制颇有成就,色泽匀润稳定,和宣德蓝釉相比,釉面缺乏肥厚温润的质感。清代朝廷祭祀所用瓷器的颜色沿袭了明代旧制,祭祀天坛采用霁蓝釉瓷器。
J1
霁蓝釉盘 清·康熙

K 霁红釉瓷器
霁红釉瓷器是清康熙年间烧制的仿明永宣红釉的产品,烧成后的釉面呈沉稳失透的深红色,分布着细小棕眼,故有“橘皮釉”之称。在文献记载中,霁红有时被写成“祭红”、“鸡红”。霁红是因釉表红色胜过雨过天晴之美而得名。称“祭红”者,一种是取自民间流传少女以身祭窑而烧出鲜红釉之说;另一种认为此类器皿主要用于宗庙祭祀,以具备祭祀的功能而得名。“鸡红”则是比喻其颜色鲜红如鸡血一样。
K1
霁红釉碗 清·雍正

L 豇豆红釉瓷器
豇豆红是清康熙时期铜红釉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因酷似豇豆红色而得名。清代《南窑笔记》有“吹蓝、吹红,二种本朝所出”的记载,说明豇豆红所使用的施釉方法是吹釉。具体做法是,工匠把竹管蒙上细纱,釉料灌进竹管内,分次将其吹到器物的表面。由于吹釉的薄厚差异及烧成气氛的影响,烧成后的红色釉层里会泛出深浅不一的绿色苔点,所谓“绿如春水初升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与郎窑红烧制相比,豇豆红愈加费工费时,故传世品多为小件器物,主要是皇室宫廷内的文玩用具。
L1
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清·康熙

L1
豇豆红釉印盒 清·康熙

M 郎窑红釉瓷器
郎窑红是清康熙时期仿明永宣红釉而烧制的高温铜红釉瓷器,由郎廷极督理景德镇陶务期间烧成,世称“郎窑红”。其特点是色泽浓艳深沉,犹如初凝的牛血一样鲜红,亦称“牛血红”。郎窑红瓷器造型浑厚大气,釉面有开片,底足的釉色多呈米黄色或苹果绿色。因施釉较薄,瓶类器皿的口沿处釉面在高温熔融后向下垂流,露出胎骨的颜色,进而出现了轮状的白线,垂釉大多聚集在器物的下半身,底足因璇削规整而保证了流釉不过足,故郎窑红素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M1
郎窑红釉折腰撇口碗 清·康熙

N
茶叶末釉瓷器
茶叶末釉瓷器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的重要品种之一,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状,古朴清丽,因釉面的质感颇似茶叶细末,故称“茶叶末釉”。此种制瓷工艺创烧于唐代,自明代起景德镇御窑厂开始烧制,清代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茶叶末釉在清代被称为“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从传世品看,雍正时期器型丰富,釉色偏黄;乾隆制品釉色偏绿,色泽如螃蟹之甲壳,俗称“蟹壳青”。
N1
茶叶末釉钵 清·道光

N1
茶叶末釉梅瓶 清·雍正

O 炉钧釉瓷器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年间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因史籍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而得名。其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入低温彩炉二次烧成。炉钧釉色调丰富,有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颜色,在烧制过程中熔融于一体,形成各种美丽的彩斑和丝线状纹理。雍正炉钧釉以釉色流淌自然,其间密布红中泛紫或青色斑晕为最佳,俗称“高梁红”。乾隆炉钧釉烧造既承袭前朝,也有创新,釉面流淌较小,以蓝色的斑点居多
O1
炉钧釉灯笼瓶 清·乾隆

O2
炉钧釉双耳炉 清·雍正

辽博精美的瓷器其实很多,自己拍到的只是一部分。有些想拍的,或者当时人多,想先看别的等会再回来拍,而往往就忘记了。还有的想拍个细节之类,但又不好长时间占着位置影响别人欣赏、拍照。再想想最后一天在国家博物馆人海一般的情况,假期出行真不是好时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