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侧记:淄川双崮堆山,野花相伴一路行

标签:
双崮堆紫筒草巧玲花蛇 |
分类: 草木 |
昨日天气晴好,出行的好日子,抽闲跟朋友一起穿越淄川双崮堆山。青龙山-双崮堆-三龙山一线是经典的线路之一,既有一定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刺激,青龙山更有淄博刀山之称,不过单走双崮堆山则纯粹是休闲了。
既然休闲,便有充足的时间寻花问草,而双崮堆山也没有令我失望,一路都有野花相伴。徒步伊始,便有茁壮的节毛飞廉使我不得不在它身边停留,不过这东西实在不好惹,想翻看叶子背面也得小心翼翼。也多亏当时翻看拍过一张,不然就把它们当成丝毛飞廉了。山东植物志说山东只有丝毛飞廉,仔细对照中国植物志的文字,两者区别该是丝毛飞廉的叶背呈灰白色,而节毛飞廉两面同色。而这里看到的这株两面基本同色,只是叶正面光亮一些而已,尽管没有一一翻看,仅仅看了一株,但同属于节毛飞廉应该没问题。所以这该是山东志的遗漏,也有可能是近些年客居此地的植物,毕竟这地方是山沟,曾有少许的农田存在,通过某些作物种子捎带进其它种子也算正常。
山脚下还有一片一片的地黄,这个不稀罕了。稀罕的是遇见了紫筒草,这该是多年来第一次拍到。开始以为是田紫草,回来对照植物志却发现花冠不符合。植物志说田紫草花冠白色或蓝色,花冠筒与檐部基本一样长,而遇见的这种为紫色,檐部更是明显短于花冠筒。经过查询才知是紫筒草,不过花筒明明黄色,为何叫做紫筒草。
说起田紫草也是多年未见了,老家那边叫红根,跟播娘蒿一样,都是小的时候春季常挖的野菜,现在不知咋回事,播娘蒿不见少,而田紫草却在我的眼里绝迹了。
山路旁也遇见了大戟和乳浆大戟,此前好像没拍到大戟,只是植物志里介绍说大戟的叶脉明显呈黄色,这次一看,果然与乳浆大戟的叶脉明显不同。
这些属于意外收获,这次上山主要想找巧玲花。前年五一节青龙山-双崮堆-三龙山连穿的时候在山上见过很多的貌似是丁香的巧玲花,那个时候不认得,只是把它当作丁香,后来知道那是巧玲花。但查看以前图片,没有细节。这次如我所愿,在山顶一带如期遇到了巧玲花。而实际上通过与植物志的比照,又纠正了一个错误,便是看到的属于小叶巧玲花。小叶巧玲花与巧玲花的主要区别点在花序轴、花梗和花萼,这三处毛茸茸的则为小叶巧玲花了。但山东植物志没提及在山东有野生的情况。
山上还有毛掌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前者不稀罕,大大小小的山坡丘陵常见。小叶锦鸡儿不该是第一次遇到,至少这山上的必经之路上就有,甚至有的地方还需要把它扒拉开才可以通过,说扒拉开它有些小瞧了它,其实需要小心地挪开,不然枝条上的针刺弄不好就扎手。也许上一次走的时候戴了手套?但这次的确是第一次关注。
小叶锦鸡儿不难辨认,在山东,该属只有它的小叶超过两对。
这次上山除了在花草方面颇有收获,还遇到了一条小蛇。真正的小蛇,也就三十厘米长吧,老家叫作风稍(音)的那种。镜头里的它好像不小,但那是在微距镜头里的,与我相隔距离有时候不足一米,有时候一米多点。当时它就在需要我们手脚并用攀爬的小路上,手还差一点抓到了它。它在那里几乎不动,可挡住了我们的路,我们的手还需要从那地方借力。定定神,找根树枝戳戳它,让它离开,居然不理会,并且回转了身,把路占得更正了。大着胆树枝挑起它,它才匆忙从枝条上翻落,匆匆忙忙离去。难道开始它在睡大觉?
紫草科紫筒草属紫筒草
大戟科大戟属大戟
大戟科大戟属乳浆大戟
豆科锦鸡儿属小叶锦鸡儿
木犀科丁香属小叶巧玲花
双崮堆山上看三龙山(斜跨画面者).山体左面为齐山景区,画面右上角后面为潭溪山景区.背景山体后面不远处为青州黄花溪景区.
以下是那条蛇,不喜欢的朋友就此打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