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智度论今说190

(2022-03-13 10:49:05)
标签:

杂谈

佛学

教育

历史

文化

如是等心生疑谤,遂至决定,亦是妄语。妄语人,乃至佛语而不信受,受罪如是!以是故,不应妄语。复次,如佛子罗睺罗,其年幼稚,未知慎口。人来问之:世尊在不?诡言不在。

像这样心生怀疑,直到决定,也是妄语。妄语的人,就算是佛陀说的话也不相信,罪过啊!也因此,不应该妄语。再者,就像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年幼之时,口无遮拦。有人问:“世尊在吗?”他开玩笑说不在。

 

若不在时,人问罗睺罗:世尊在不?诡言佛在。有人语佛,佛语罗睺罗:澡盘取水,与吾洗足!洗足已,语罗睺罗:覆此澡盘!如敕即覆。

而佛陀不在的时候,有人问罗睺罗:“世尊在吗?”他开玩笑说在。有人对佛陀说了这些事,佛陀对罗睺罗说:“去用洗脚盆接点水来给我洗脚!”洗完脚,对罗睺罗说:“把盆子倒扣着。”罗睺罗遵命。

 

佛言:以水注之!注已,问言:水入中不?答言:不入!佛告罗睺罗:无惭愧人,妄语覆心,道法不入,亦复如是!

佛陀说:“往盆子里加点水!”等加水后,问:“水能加进去吗?”答:“无法加进去。”佛陀告诉罗睺罗:“没有惭愧心的人,谎话蒙蔽了自己,佛法无法进入,也一样。”

 

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者口气臭;二者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者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者智人谋议,常不参预;五者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

就像佛陀所说:“妄语有十种罪过。哪十种呢?第一、口臭;第二、福神远离;第三就算说实话了,没人相信;第四、智者们商量事情的时候不让参与;第五、经常遭受诽谤,恶名远播;”

 

六者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者常多忧愁;八者种诽谤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者、若出为人,常被诽谤。如是种种不作,是为不妄语,名口善律仪。不饮酒者,酒有三种:一者榖酒,二者果酒,三者药草酒。

第六、人们不愿意尊敬,虽有教导,但无人想学;第七、经常忧愁;第八、诽谤造业;第九、临命终堕入地狱;第十、往生人道,受人诽谤。诸如此类都不做,就是不妄语,被称为持口戒。现在说是不喝酒。酒有三种:第一、谷子酒,第二、果酒,第三药酒。

 

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树果,如是等种种,名为果酒。药草酒者,种种药草,合和米曲、甘蔗汁中,能变成酒,同蹄畜乳酒,一切乳热者可中作酒。略说若干、若湿,若清若浊,如是等能令人心动放逸,是名为酒。一切不应饮,是名不饮酒。

果酒有葡萄酒等,被称为果酒。药酒,是各种草药与米曲、甘蔗汁混合而成,就像奶酒,所有奶都可以做酒。粗略的说,各种干的、湿润的、清澈的、浑浊的,凡是能令人精神放逸的都被称为酒。都不应该饮用,被称为不饮酒。

问曰:酒能破冷益身,令心欢喜,何以故不饮?答曰:益身甚少,所损甚多,是故不应饮。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

问:酒能破除寒冷有益于身体,心生欢喜,为何不能饮用呢?

答:对身体的好处很少,对身体的损害却很多,因此不应该饮用。比如可口的饮料中夹杂了毒药,就成了毒药。就像佛陀跟难提迦优婆塞说:“酒有三十五种过失。”

何等三十五?一者现在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疾之门;三者斗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没智慧;

哪三十五种?第一、现世财物缺乏,为何呢?人喝醉了,心无节制,过度消费;第二、各种病的起因;第三、争斗的起源;第四、失去了羞耻感;第五、名声败坏,人们不再尊敬;第六、遮蔽智慧;

 

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已惭愧、忧愁;十一者身力转少;

第七、应该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已经得到的东西会失去;第八、不应该说的事情,全部告诉别人;第九、各种事业都办不成;第十、喝醉是烦恼的根源,为何呢?喝醉后会做错事,醒来会很惭愧、烦恼;第十一、身体力量减少;

 

十二者身色坏;十三者不知敬父;十四者不知敬母;十五者不敬沙门;十六者不敬婆罗门;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闷恍惚,无所别故;十八者不尊敬佛;

第十二、身体越来越差;第十三、不知道尊敬父亲;第十四、不知道尊敬母亲;第十五、不尊敬沙门;第十六、不尊敬婆罗门;第十七、不尊敬叔伯及其他长者,为何呢?酒醉后,不知道长幼之别;第十八、不尊敬佛陀;

 

十九者不敬法;二十者不敬僧;二十一者朋党恶人;二十二者疏远贤善;二十三者作破戒人;二十四者无惭无愧;二十五者不守六情;二十六者纵己放逸;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

第十九、不尊敬佛法;第二十、不尊敬僧人;第二十一、与恶人结交;第二十二、疏远贤良善良的人;第二十三、成为破戒的人;第二十四、没有了惭愧心;第二十五、六根不清净;第二十六、放纵自己;第二十七、被人们所憎恶,不愿见到;

 

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诸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者行不善法;三十者弃舍善法;三十一者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者远离涅槃;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

第二十八、被重要的亲戚以及老师所摈弃;第二十九、做恶事;第三十、不做善事;第三十一、不被明智的人信任,为何呢?酒后放逸;第三十二、远离涅槃;第三十三、种下各种疯狂的祸根;

 

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中;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如是等种种过失,是故不饮。如偈说: 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 失念增瞋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 不应瞋而瞋,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 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第三十四、临命终时会堕入恶道中;第三十五、如果往生人道,所生的地方经常出现疯狂的事情。诸如此类,因此不应该饮用。就像偈中所说:“酒后会失掉正确的觉知,肉体肮脏而不善,心智纷乱,失去惭愧。嗔恨心增加,会毁掉整个宗族;像这样表面上叫饮用,本质跟服毒一样。不应该嗔恨却嗔恨,不该笑却笑,不该哭却哭,不该打却打,不该说话却说话,跟狂人无异;夺取各种功德,知惭愧的人不会饮用。”

 

如是四罪不作,是身善律仪;妄言不作,是口善律仪;名为优婆塞五戒律仪。

问曰:若八种律仪及净命,是名为戒,何以故优婆塞于口律仪中无三律仪,及净命?答曰:白衣居家,受世间乐,兼修福德,不能尽行戒法,是故佛令持五戒。

不进行这四种罪行,就是身体善于守规矩;不说谎,是嘴巴守规矩;被称为优婆塞的第五种律仪。

问:如果八种戒律及其清净的生活,被称为戒律,为何优婆塞没有其他三种口业的律仪及其清净生活的说法?

答:白衣居士在家里,享受世间的快乐,并且修行福德,无法全部持戒,因此佛陀令其持五戒。

 

复次,四种口业中,妄语最重。复次,妄语心生故作;余者或故作,或不故作。复次,但说妄语,已摄三事。复次,诸善法中,实为最大;若说实语,四种正语皆已摄得。

再者,其余四种口业里,说谎最重。再者,谎言由心生;其他的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不是故意的。再者,仅仅说谎就已经包含了其余三种口业。再者,所有好事里,真实最重要;如果说实话,则四种正语都已经包含。

 

复次,白衣处世,当官理务,家业作使,是故难持不恶口法。妄语故作,重事故不应作。是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

再者,白衣居士的生活,无论当官管理,还是在家布置任务,很难不产生恶口。说谎是主观的,因此不应该去做。这五戒有五种受,被称为五种优婆塞:第一、一种修行的优婆塞,第二、较少修行的优婆塞,第三、较多修行的优婆塞,第四、全部修行的优婆塞。

 

五者、断淫优婆塞。一分行者,于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满行者,尽持五戒;断淫者,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誓言:我于自妇不复行淫。是名五戒。如佛偈说:

第五、断除了淫欲的优婆塞。一种修行的,就是在五戒里只持一种戒;较少修行的优婆塞,有的持两种戒,有的持三种戒;较多修行的优婆塞,持四种戒;全部修行的优婆塞持所有的戒律;断除淫欲的,除了持所有的戒律,还要在师父面前发誓:“我对自己的妻子不再行淫。”这被称为五戒。就像佛陀偈中所说:

 

不杀亦不盗,亦不有邪淫,实语不饮酒,正命以净心。 若能行此者,二世忧畏除,戒福恒随身,常与天人俱。 世间六时华,荣耀色相发,以此一岁华,天上一日具。 天树自然生,华鬘及缨络,丹葩如灯照,众色相间错。 天衣无央数,其色若干种,鲜白映天日,轻密无间垄。 金色照文绣,斐亹如云气,如是上妙服,悉从天树出。 明珠天耳珰,宝磲耀手足,随心所好服,亦从天树出。 金华琉璃茎,金刚为华须,柔软香芬熏,悉从宝池出。 琴瑟筝箜篌,七宝为校饰,器妙故音清,皆亦从树出。

不杀生也不偷盗,也不邪淫,说实话,不喝酒,清净的生活以便让心灵清净。

如果能这样修行,下一世的忧患全部消除,戒律经常随身,经常跟天人一样。

人世间的荣黄富贵,就像人间一年,天上一日。

天上的树自然生长,花朵就像明灯,五彩缤纷。

天上的衣服数不胜数,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这些衣服都从天树长出。

金色的花,琉璃的茎,钻石的花蕊,芳香扑鼻,都从宝池中散发。

美妙的音乐也从天树发出。

波质妒树,天上树中王,在彼欢喜园,一切无有比。 持戒为耕田,天树从中出,天厨甘露味,饮食除饥渴。 天女无监碍,亦无妊身难,熙怡纵逸乐,食无便利患。 持戒常摄心,得生自恣地,无事亦无难,常得肆乐志。 诸天得自在,忧苦不复生,所欲应念至,身光照幽冥。 如是种种乐,皆由施与戒,若欲得此报,当勤自勉励!

宝树生长在欢喜园中,无可比拟。

持戒就像耕田,天树从其中生长而出,天上的食物都有甘露味,能消除饥渴。

天女没有被看管的障碍,也没有怀孕的困难,开心快乐,想吃什么都可以。

持戒能够管住自己的心,获得内心的自由,没有灾祸和困难,经常快乐无忧。

天人们获得自由,忧愁和苦难都不会产生,随心所欲,身体的光芒可以照亮黑暗。

诸如这些各种快乐,都源自布施和持戒,如果想要获得这些回报,就应努力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