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读书里活

(2016-04-26 09:23:14)
标签:

读书日

写作者

斯蒂芬·金

毛姆

威尔·杜兰特

分类: 读书笔记

“愈成长,愈虚荣。”年近95岁的威尔·杜兰特,在1970年说。那时的他,是普利策奖得主,皇皇巨著《西方文明史》也铸就了他的学术地位。可他依然不满足。他说,“我还是怀揣一颗忐忑之心,并且不计后果,准备告诉这个世界,或告诉亿万分之一的世界,我对万事万物的思考。”

瞧瞧这位老先生吧。他不仅寿长,还经历了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而且数次周游世界。他清晰地了解人类的行为方式,精通各种文化和文明的崛起没落......如此这般的巨匠,饶若没有落入我的阅读视野,我该多么颓丧。

对了,还有毛姆老先生。我知道他写了《月亮和六便士》,可我一直没有读到它。直到前些日子,我才开始读他,从《作家笔记》看起。他的年少岁月,是在医学院度过的。那时,他已开始了创作。今时今日看,他用微博般短小精当的句子,将敏锐的观察传神记录,读来忍俊不禁,又啧啧称叹。如此这般的大家,饶若没有落入我的阅读视野,我该多么颓丧。

威尔·杜兰特,毛姆......让我兴奋,等我阅读的,真是太多。没有读到他们,就是自己的损失,就像生命无端的折损与消耗。能够读到他们,沉浸其中,便是生命的加持。以人生之有涯,去尽可能拓展、加宽、增厚,尽可能多活几次。

因为内心空荡,所以要读书。我的少年时代,是没有阅读的。或者说,没有办法接触到书。乡村郊野里,谁家都无书。各式的阅读,也只是教材罢了。及至进了大学,才发现书海就在眼前。那时,内心发虚,焦灼,只得慢慢点去看书。再后来,读书慢慢成为习惯。

读书是什么?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这世界上并不存在读书比不读书更高贵的问题。这世界上也有不读书的人,但对人事物的判断极富洞察力。我选择读书,也只说明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感觉适宜惬当罢了。对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刚性需求。就仿佛,有的人难以戒掉香烟,我则愿意一直对书上瘾和依赖。

书海浩瀚,典籍万千,绝无可能全部纳入视野。我所读的书,大多是为解读不同年龄阶段的困惑与疑问。十年前,读科普书较多;五年前,读社科类较多。在大学时代,抓到什么就读什么,博杂却又无从记忆深刻似的。工作以后,逐性情兴趣而读,对许多写作者搭建了内心框架。在未来,读书依旧,无法停歇。

读一本书,有时仅从中获得一个有教益的观点或启迪,便已足够。花费几十元钱,饶若能从中获得三两真知,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收获。遗憾的是,许多中文著作的深度和广度,难与英文著作比肩。因此,在有富裕精力的情况下,确应读一手书,也就是从原著着眼。若是时间稀缺,那就以译著的阅读为主。

今时今日,我所能涉猎的书,不仅限于纸质版图书。从更广泛的角度看,书是一种以文字为依托表达完整意涵的呈现体。换言之,读书是更广阔意义上的阅读的一部分。过分计较于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的阅读,只应与所读的内容相关,而与其呈现形态没有必然之联。

读书的特点是自我,还有些孤独。别人无法替你读,你也无法替别人完成它。读书从来都应该有目的,有所指——消遣也算一种目的。从别人的角度看,读书的人怕是有些“孤芳自赏”了。这倒不打紧,此时的自我坚持,蛮重要!因此,阅读将只是一部分人的事情。你无法强迫别人阅读,设若对方没有兴趣。

书籍提供了触摸思想的一条路径。在这条道路上,通过别人的思想让自己向前,在多活几次的过程里,活明白一次。我无法断定,自己的阅读是否功利,当现实里所疑惑的问题在书里寻及解释时,那种恍然顿悟,足以抵消书海寻究之功。读书必然讲究方法论。当拿到一本新书,你必然不会老实地从第一页看起。你看看书封和腰封,看看折页里的信息,甚至时出版的相关数据。你浏览目录,跳跃翻动......

只要符合你的阅读范式,一切都顺理成章。一本书就像一件产品,它无法让每个人满意。只要找到让你high的引爆点,那已是足够。读的多了,想写的愿望自然强烈了。“没有时间读书的人,一定也没有时间协作,不如算了吧。”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一书中如是说。

读别人的书,让自己成为思考者,思绪翻飞,内心肿胀。有了input,必定output。你铁定要拿笔,敲键盘......于是,你成了一名写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谈论我自己
后一篇:在分答说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