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
(2016-01-17 23:15:01)
标签:
汽车保养医疗医患沟通 |
分类: 没有大事 |
趁着周末,给车做保养。这一次,我倒是学“精”了,没有跑到几十公里外的4S店,而是就近选择了一家专营店。两相比较之下,既省去两小时多的时间,让自己的时间安排更充分,也节约了保养费用——乐车邦APP还是很给力。
在保养选项上,我倒有点儿犯难。最主要的是,每一次要更换的机油,应该选择何种标号?仔细查了几款明星产品,各自有不同的机理,标示着各式各样的好处,可到底该怎么选,我还是摸不着头脑。至于车子保养的其他选项,我也不是很清楚。最后,只能作罢,在依靠自己仅有的汽车知识和网络搜索得来的知识基础上,只能去相信专营店的操守了。
透过玻璃窗,很方便地看到自己的车子经过一道道流程。不到一个小时,保养就完成了。可当日晚间,却发现左前轮胎似乎瘪的厉害。用手按压几下,胎压严重不足。奈何时间太晚,只能次日再说。
今晨将车开到不远处的一个修理店,一位正在洗车的小伙走上来。我说:车胎压不足,你帮我先充点气看看?他正准备充,便瞥见一根钉子扎在车胎上。他大声地说:都扎了,得补胎。我说:我要去办个事,比较急,怎么办?他说:我给你充满气,慢点开,没问题的。我顿时就疑惑了,车胎不是被扎了吗?充点气权且支撑一会儿,能撑多久呢?我说:我前前后后要两个小时。他顿了下:那时间有点太长了。我心里又犯嘀咕了,有点太长到底算多长?到底充点气还能不能开呢?
他想了下说:算了,你还是先把备胎换上吧。这个坏的,我帮你补。他随后又说,你想补好的还是一般的?好的80,一般地50.我问,两个有什么差别?他说,一般的就是补片,泡水后效果会变差。我自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说:那就补好的吧。
上面这些流水账,算是我同修车行专业人士的几番对话。这种对话的基本特点是,其中一方具有某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而你是门外汉。此时,你无法清楚明白地沟通,只能依照其所提供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往坏里说,饶若他们所提供的专业意见,并非那么真实,你也只有充当冤大头。
医疗何尝不是如此呢?对医者而言,专业的知识和话语,在无法使患方完全知晓的情境下,很多时候让患方感受的是专业的高压恐怖,而非真正的知情同意。误解常由此而生。车胎坏了可以更换或修补,医疗的决策常关涉到不菲的费用、治疗的效果甚至是生死。
隔行如隔山。少用模糊、大概的语言,可能有助于沟通。当然,彼此的信任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