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惨小黄鸭

(2014-06-03 22:45:20)
标签:

小黄鸭

徐家汇

鸭梨

优酷网

分类: 没有大事

一看题目便知,这与近两日发生在上海徐家汇港汇广场门口的一件装置艺术有关。而今天的《东方早报》、《新闻晨报》都在显要位置刊发了新闻,讨论人们抢拿小黄鸭的事情。比如,《东方早报》做了两个整版,题为《这样的儿童节“礼物”太不该:“大鸭梨”数千只小黄鸭被拔》。更有趣的是,我上传到优酷网的一则视频,今天晚间被放置在首页位置上,惹得众多网友留言。

这则视频是6月1日晚间八点前后拍摄的。彼时,刚好在港汇为小朋友买好玩具,夫人说港汇门口有小黄鸭,带小朋友去看看。没想到,刚走近便看到不少男士站在台上,从那只大鸭梨上摘小黄鸭。若从现场人群来看,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一种,是带小孩出来玩的,无论是父母还是长辈,跳上台去摘小黄鸭;另一种,则是年轻人,二十多岁的样子,身手颇为敏捷。

前者摘小黄鸭,或是为了给小朋友一份礼物;后者则多半好玩,或是给身边女伴摘几个。当然,也有过分的。我的视频里,有一位白衣中年男子,一直在台上摘,然后分给别人。那位男子并非外国人,说着流利的汉语,应该是某个民族的可能性大。还有一位老者,摘了一大把,然后向远处抛洒,惹得不少小朋友在地上争抢着捡。

起初,我以为这些小黄鸭就是被摘的。可走近一瞧,并没有工作人员,护栏也形同虚设,加上人多拥挤,便站的远远的瞧。再一想,觉得这与古斯塔夫·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真是像极了,于是举起了手机。大家像是刹那间没了平日里的温文尔雅,露出了内心逐利之心。反正是不值钱的小黄鸭,别人拿我也拿,不拿白不拿。作为一个从小受教育要远离群体聚集的人,我站的稍远些,拍摄了这段视频。

视频的评论,倒是十分有趣。其中很多的关注点是这里面到底有多少上海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并没多少价值与意义。那些在评论里说上海人绝逼不会干这事的,就突然道德感高大上了吗?我看不见得。而在现场,有一位遛狗的上海中年男士,手里拿着三五个小黄鸭,用上海话对着我家小朋友说:想不想要呀!没事的,让小朋友拿着玩玩。不过,小朋友不喜欢这种捏着软软的塑料玩具,边退却便喊叫:不要不要。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如果我家小朋友喊叫着想要,我也可能成为那个一跃而上摘小黄鸭的人。首先,人们的确不知道这件装置艺术到底是不是让人们免费摘小黄鸭的;其次,拿一件小黄鸭所付出的成本太低,可以说没有风险。即便这可以算作一种偷盗行为,可又没人会记录下,也没人会捉拿你。那些去拿小黄鸭的人,或许也正基于上述考虑,所以勇敢地上台,用力撕扯下它们。

即便当日拍摄完视频后,我依然不能确定这到底是否免费,所以没有上传。我特意上网搜索了下活动名称,叫做“聚无鸭梨日”,旨在让忙碌的现代人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释放生活压力。我甚至以为,既然是无鸭梨,可能就是鼓励大家上台摘掉小黄鸭,这样鸭梨就没有的意思呢。观望一天后,才发现并非如此,新浪微博及本地报纸,开始对这种行为摇头叹息了。

当日的十几分钟驻足,拍摄了几分钟小视频。所观所感,不过生活之场景,感觉太常见,显得见怪不怪。可经过媒体的稍加放大,便又幻化出那么多的价值与意义。而几天前的招远,一位妈妈在麦当劳里只是拒绝了给陌生人号码,便招来杀身之祸。有时候,生活会显出光怪陆离的一面,狰狞恐怖的一面。

今天开车再次路过港汇,那只下半身光秃的鸭梨,已经围上了新的护栏。护栏距离大黄鸭有两三米远。只这一道简单象征性的护栏,便阻挡了人们跨越的尝试。或许,设置象征性的障碍,会成为一种有序的引导,让人们遵从一定的规矩规则,而变得再度正常起来。

另:如果视频中不慎有您的出现,那真的不是我故意暴露,请多包涵。



http://s11/mw690/001CP1ALgy6JoqIc4wq8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献检索吧
后一篇:杰克逊之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