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图北京脓毒症学术会议医学教育 |
分类: 医学专业 |
某种意义上,出门参加个学术会议,像是种福利。至少,你能跳脱繁重的临床工作,在临近周末的下午,登上飞机奔赴或近或远的目的地,展开为期2-4天的会议旅程。各行各业,会议种类总是很多,医学界同样如此。你只消在谷歌里搜索下“医学会议”,便会发现很多的医学学术会议网站。
几年前,在上海佘山参加首届二次亚洲口腔麻醉(FADAS)会议,上台帮两位毕业的师兄讲述了他们的研究。大会语言为中文与英文,但国际友人显然难觅踪影。作为首次会议秀,我决定其中一个报告用英文。其实,自己说英文时,你很难辨识到底说的好还是坏,至少你并无磕绊地完成了十分钟报告。
自此以后,我对参加学术会议的印象有所改观。换言之,会议不仅是给你机会出趟门,到另外一个城市或山庄游玩的,更是一个舞台、平台秀,需要你做一场学术演出。因此,日后若有机会去参会,一定要变成上台讲演西装革履的那一位,而不是甘做凳子昂脖听会的瞌睡虫。
此外,另一个重大改观是,凡会议,比发问。问题深度高低,可待商量,就为追求克服张嘴前那些内心的小争斗与酝酿,我觉得也值了。因此,即便听会,也一定要问一两个问题,即便没有那么牛逼闪闪,也一定要抬起屁股,手握话筒,发出点男中低音才对。
1.第二届中国国际继续医学教育与继续职业发展大会(3.23~25)
前不久的3月23日-25日,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继续医学教育与继续职业发展大会。这个会议名头蛮大,卫生部陈竺部长到场讲话,执行主席是巴德年院士。会议名称绕口,我在暖场视频和现场报告者嘴巴里,就听到他们经常把第二个“继续”给忽略掉了。的确够难念的!
这个会,宗旨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实现卫生人才职业价值,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会议分的场次较多,最主要的应该是医学继续教育,最主要的进展是托现代网络技术,探讨在线学习等新模式在医生自我知识更新中的作用。对华医网总裁王昆、好医生网站总裁高瞻的讲课较有兴趣,遗憾的是没能去听。
此次会议同时发布了七个学科的年度进展报告,我在麻醉进展报告分会场做了一场约半小时的讲课,内容依托于Boss及实验室在近几年脓毒症研究上的做的一点工作。奈何现场人数稀落,讲课兴致自然没那么高。不够,有一两位圈内学术牛人坐镇,还是有所收获。
比较实用的一个讲座是,北京协和医院朱斌博士的《实施手术安全核对表,捍卫安全手术的最后一道防线》。说穿了,便是阿图医生的checklist。我曾在《为清单鼓掌》的博文里,比较“文艺”的描述了,朱博士则更为务实,且在08年便翻译了WHO的手术安全核对表,使之中国化并在全国推广开来。推荐朱斌博士的博客,非常有料。整体来讲,协和青年之家里的诸多博客,都值得学习,是为标杆!
注:阿图医生曾位列《时代周刊》百位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原因正是checklist的设计与实施。他写过几本书,有两本是中文的,我做过推荐。参见:《两难的医生》、《妙手何处来》
http://s14/bmiddle/58cc7593gbc9eb80a5f9d&690
2.3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3.20~23)
在北京期间,恰好收到日本脓毒症学者Shige的邮件。作为在美期间结识的学者,他于去年七月曾来上海,且在科室讲课,描述他回日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研究焦点是老年患者的脓毒症,以实验室研究为主。没想到,短暂半年之后,他便携带着两篇此方面摘要奔赴布鲁塞尔,参加第32界危重病与急诊医学国际论坛了。会议摘要列表在此,第1和4篇均为shige的研究,值得追踪。会议摘要详细内容参见CC杂志。
他给我来信的目的是,在现场拍摄到了一场图片。一眼便知,这是我们去年发表在critical care杂志一篇关于G-CSF或GM-CSF治疗脓毒症的meta分析研究。于是,我在北京的会议幻灯上,加上了这张照片。显而易见,人家的会场人数也稀落的厉害,中外同此,非常伤感!
http://s11/middle/58cc75934bc83d2a12f5a&690 http://s2/middle/58cc75930794061e7a161&690
此会议貌似每年都在布鲁塞尔开,会议主席是知名的危重病学者Jean-Louis Vincent。同期发布的,自然还有危重病与急诊医学年度进展报告,不知道哪位大神能找到PDF版?Springer's Annual Update in 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2012
在该会议网页下方,可有每日会议简报下载。先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