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图越南电梯运行洗手这回事左行阿图医生 |
分类: 从医者言 |
http://s13/bmiddle/58cc7593g9d5950e3fd0c&690
周一,上班。病房大楼里有蹊跷。我经常乘坐的两部电梯旁,竟然排起了队伍。无论是病员,还是穿白大褂的医生,都非常守规矩的站成一排,瞅着头顶上的电梯运行数字示意。若是往常,这两部电梯边上肯定蜂拥着一大批人,由于压根没有先来后到的说法,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往前挤,把守着电梯两侧,最后将电梯门形成半圆包围之势。其结果是,里面的人想出来,却通道不畅;外面的人生怕上不了电梯,没等里面的人出来,就开始往里挤,结果闹出很多不愉快。
今天乘坐了几次,却感觉秩序井然,很多医生尽管觉得奇怪,但还是老实排队。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瞬间形成排队的好习惯呢?原来,在电梯门口中间拉了横隔,就像银行各个窗口前摆放的那种。此外,地上加了两个导向标志,绿色表示进电梯,黄色表示出电梯。就这样简单的设置,就让大家乖乖排起了队。设置虽小,但作用很大,至少突然间就缓解了一个长久难题,让秩序重新回归。这也提示,创新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秩序是需要并且可以被引导的。秩序的建立,应该并非完全自发的,它需要外界某种力量来使其显得自然天成。
当然,另外两个值得改进的问题是,电梯操作员(大多是女孩)应该更主动、积极、热情一些,尤其对两部只停靠单、双楼层的电梯,很多病人压根搞不清楚,如果电梯操作员的解释又不到位,只是很应付性的说“只停双层,请走一层”(类似这意思的话语我听了上千遍),势必会让对方不清不楚,显得很不礼貌。其次,电梯操作员的另一问题是,喜欢直上直下。比如说,当电梯运行到16楼后,操作员会用要是拧一下,任凭外面如何按,也别想电梯会停下来。其结果是,当电梯抵达一楼时,里面并未载几位客人,许多6—9楼等电梯的人就会无比窝火,半天也下不了楼!
说起简单设置,地铁上的新设置也很给力。最近一直乘坐地铁十号线。车厢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设置,那就是有的座椅(每排6个座位中,靠最左或右侧的一个)颜色与其他的不一样,这样奇特的座椅通畅是红色,而其他座椅一般是蓝色。红色座椅上方写道,“老弱病残孕专座”。因此,很有趣的一幕是,很多人上车基本不会坐这个位置。有时,即便是稍微拥堵,也不见有人主动坐这个位置。或许,将这个位置意义特殊化,附会了特殊的意义,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我想起大约两年前,或者说是09年年中,上海的地铁自动扶梯里开始设置有左行右立的规矩,并不宽敞的电梯里划有一道黄线,靠右侧意味着站在电梯上不动,靠左侧意味着你可以在电梯上行走,速度更快一些。起初,这条规定的执行度并不算好,不少人(尤其是同行伴侣)选择并排站立,进而阻碍了后面乘客的通过。因此,在自动扶梯口上,就有小喇叭在反复播放“请乘客们左行右立”,很多戴有袖章的大妈也挥舞着小红旗,嘴里念念有词,“左行右立”。
现在,当我通乘扶梯时,明显感觉到这条规矩的遵守度大为提高。尽管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猜想了几个原因。首先,长久潜移默化的规则熏陶,使“左行右立”的规矩更加深入人心;其次,站立在左侧行走区的人,容易让后面的人鄙视。他们表达这种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要么是稍微跺下脚,让前面人感觉到后面有人在迫近;要么就是发出清嗓子的声音,前面的人大部分会回头看,随后便让道;更直接的方式是,直接对前面人说,“对不起,我过一下”。如此循环往复之下,扶梯的左侧区域便是真正的行走区域了。
规矩,需要立;怎么立,执行效果如何,则体现立规者的巧妙心思与思维方法。不过,眼下倒有另一个问题颇为恼人,那就是吸烟!尽管医院大牌子写着“无烟医院”,并且基本禁绝病员吸烟,但楼里最大的吸烟群体是医生。他们的办公室被满是烟气,十分惹人。对吸烟者而言,这气氛让人熟悉;对不吸烟者而言,这绝对是种痛苦与慢性中毒。很多研究业已显示,吸二手、三手烟对人造成的危害,不亚于亲自吸烟。换言之,吸烟者绑架着不吸烟者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很难也不敢对吸烟者作出某种示导,抑或让其到外面吸烟等。
该如何是好呢?
突然想起前不久阅读的《阿图医生:第2季》。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在第一章《洗手这回事》中谈起,如何让医生主动并且记得洗手?要知道,尽管医生指导在接触病人前后洗手,对降低医院患者死亡率颇为重要,但医生们对这个规定的遵守并不好。美国很多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想出很多策略,却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有个医生在阅读到越南营养不良儿童的故事后,瘦到了启发,从而找出让医生洗手的好方法。在阿图医生总结看来,这就是“正向偏差”,也就是借助人们已有的力量,而非外部建议,来指示他们必须如何改变。对于洗手来说,让医生、护士,甚至还有病人做到一起讨论,让大家自由表达;此外,若是谁没能洗手,他者可以自由并且不受约束的提醒告知等等。
我能自由且不受约束的告知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