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团圆时

标签:
上海月饼杏花楼中秋节广寒宫情感 |
天气阴沉,毛毛秋雨落下。终于开了家门,将最后一盒月饼提回家中。看来,今晚广寒宫的景象,怕是难以瞧见。好在提前知会家人,让他们先备妥大闸蟹若干,再炒几个菜,便能品评月饼,阖家团圆,其乐融融了。
我总觉得,中秋节是除春节外第二大传统节日,是整个家庭簇拥团聚的大好时机。因此,此番回国日期选择也有这层意涵。与春节的大开大放所不同,中秋节虽求家庭欢聚,但有极强烈的目标所指,那就是月饼。不过,月饼却成为一种特点鲜明的商品。它的实效性甚至比新闻还要强。只待今晚一过,中秋的味道便嘎然而止!再美味的月饼,也只能打回圆形,搅成浆料;外衬包装系数脱下,变为纸浆。等明早去商铺查看,所有月饼柜台消失殆尽,就好象从没出现过一般。当然,你也可能在货架的角落里发现“半价销售”的折扣招牌。
其次,月饼已不是一种吃食,而是一种礼品。中秋节的象征物是月饼,馈赠月饼自然不会视为行/受贿。只要你咬上一口当今的月饼,再回味儿时的红绿姜丝酥皮月饼,你就知道,月饼真是一种高甜度混合物,他的营养价值十分单一,甜腻非常,并不是一种健康食品。不过,这不妨碍迎来送往的发生。
再者,自己吃的月饼,绝不应是自己买的;自己买的月饼,绝对是送人的。你家里的月饼,不是别人馈赠的票券,便是单位分发的福利。真正自己买给自己吃的人,倒属稀罕;你或许并不喜欢吃月饼,但一定要备上三五票券,给亲朋好友、重要领导,按照关系重要性与否,馈赠一二。票券代表了情谊价值,它只是一张纸,背后代表着或大火小的价值。
在上海,最经常吃到的自然是杏花楼月饼,人们也最喜欢送这个牌子——谁让它端的是上海经典与特色呢。遗憾的是,生活优绰的人们,早已不再对月饼动心。即便附会各种所谓的功能,依然并不见得高明。要是能改换习俗,送点更有价值的就好了。比如,明年是否能刮一股“金月饼”风潮呢!在一盒月饼里,加装金月饼一枚,按照克数标价,既有收藏价值,也有保值作用——不过,这太有点行贿意味了!
还是说自家吧!中秋正处秋天,是收获之季,也是收获结果之时,一年三季大致已过,做了多少事情,得了多少欢乐,也总能掂量出分量。不出意外,父亲势必有一番小一论。其中言辞涉及儿女长大,外孙膝下,欢聚上海,时光荏苒,真不容易!在外打拼,身体要紧,发挥才学,向善向上......我对这样的趁机教导,总是感觉受用!大约,这一套多年以前已植入我幼小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