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中生

标签:
郝思嘉上高南方周末《简·爱》《离骚》教育 |
昨天还是小女孩,今天已是大姑娘。唯一没变的是,她依然喜欢向我絮叨,每句话后面都会加一个南昌特有的语气助词“噻”。我打断她,“既然你上的是传媒班,就请和我说普通话。”尽管每句话都加上“噻”会显露一种别致的语态美感,我硬生让她正儿八经的和我说普通话。
四五年前,她还只是个小女孩,上五年级,会拿初中水平的数学附加题来问我。那些不需要劳费多少脑筋的题目,却讲的劳心费力。后来每年回来,她总会在我还没喘过气的时候,就将数学题目拿到我的面前。那些看上去可笑古怪又有难度的数学题,就成为检验我这研究生水平的试金石。
这一次也不例外。不过,她拿来的是高一数学与物理题目。当时我就震惊了,我惊讶极了,反复确认她真的已经是上高一的小孩了。她个头很高,身体也已发育,面庞愈发显露青春的活力。看着那几道稍有难度的题目,我满脸黑线而又死灰的说,很抱歉,超出我能力了。时光荏苒,数学教材的面目早已进化升级一般,上面印满我看不懂的符号。物理更是别提,我高中学的最差一门,就是物理!
她在上实验班,确切点说叫做传媒班。在高中便开设传媒实验班,把我吓了一跳。旋即我又替她高兴起来,毕竟我进入医学院后才明白,我想做一名记者。除外正常的课程训练外,她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是传媒相关课程。她的老师是从北京传媒大学毕业的,训练他们发声,端正坐姿;教授她们音乐学知识。这些孩子还需要阅读《南方周末》,需要每天阅读两条新华社手机新闻。
她向我抱怨,看不懂《南方周末》。我说,多读读就看懂了。我到高三才第一次看到《南方周末》,当时兴奋的要命。她真幸运,现在就能便捷接触到这些书报。我无从判断她的高中传媒训练,会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但她很认真的和我说着有趣的故事。当然,当她将最新买到的《南方周末》拿给我看时,我甩出一句:看过了,你太慢了!她满脸黑线......
传媒班面试时,问她看过什么名著。她说刚看完《简·爱》。老师问主角是谁,她说是郝思嘉!旋即,她又说不对,《简·爱》的女主角是简·爱,男主角是罗彻斯特,作者是夏洛蒂,郝思嘉是《飘》的主角!老师又问,两部小说的女主角,她更喜欢谁。她径直回答,简·爱,随后噼里啪啦的一通理由。
她的爸爸相信,传媒班也算是专业手艺。既然孩子喜欢朗诵,喜欢表现,那就扎堆去好好表现吧。在这个拥有40人的传媒班,爱表现的女孩占据90%,只有4名男生,真正的粥多僧少。不过,她拿来手机,向我展示的却是芒果台上经常出现的小帅哥们,他们要么是快乐男生,要么就是流星雨之类偶像剧的主角。
现时的孩子们,学习生活已极大丰富化。若是有些许难题,网络搜索便能快速获取答案。某晚她对我说,戴望舒这个名字与《离骚》有关系,老师让上网查。果不其然,简单搜索后便发现诗意的答案:此名出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含有“光明的前驱”或“迎取光明”之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