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bu.edu/gallery/main.php?g2_view=core.DownloadItem&g2_itemId=3534&g2_GALLERYSID=TMP_SESSION_ID_DI_NOISSES_PMT
生不逢地
美国20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有19家驻扎在得克萨斯州,不难想象在工业时代这里的盛景:井架遍地林立,管线交织纵横,烟囱炉灶高耸,烟气污水四溢。石油产品销往全球,副产品却得由得州人自己承受。1998年,来自著名环保组织丛林会(Sierra
Club)的报告分析了1996年美国排放毒性化学品目录(TRI)公布的1亿750万磅可疑癌物,得州位居榜首,总排量占全国的 1/10。2005年,当地环境质量机构称,得州的空气里苯、1,3—丁二烯、甲醛含量严重超标,它们均可能引起白血病。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该州著名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生产基地内奇斯港(Port Neches)附近社区的Groves高中,被人戏称为“白血病高中”。原来,该校有很多学生一直生活在那些化工厂附近,毕业后也在相关行业工作,结果16名毕业生先后患上了白血病。同样位于美国南部,田纳西州的迪克森县则爆出了兔唇儿官司。
2004年12月,21位兔唇儿父母将自来水公司告上法庭,认为由是自来水的污染引起他们孩子的兔唇。的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报告称,迪克森县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率是其他地区的9倍。而水源污染的源头则被指向当地一家轮胎制造商。
厄瓜多尔的Tabacundo因花卉生产而兴隆,研究人员在该市安第斯社区的十岁在读儿童中抽样,检查他们的血压和神经行为功能,包括动态协调感、灵敏性、注意力、短时记忆力、平衡能力、空间感觉及表现能力等。同时调查了孩子母亲的农药暴露史、背景以及其子女的用药史和健康情况,并结合每个家庭的住房状况、营养状况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加以分析。最后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期刊2006年3月的一篇报道指出,过量使用农药以及对花卉女工保护不力,可能导致她们的下一代出现严重健康问题。
而在中国广东汕头有个小镇,名为贵屿。它本无名气,但由于现代硅工业的迅猛膨胀而名闻天下,成为“电子垃圾之都”。在这里,拆解报废的电脑、电视和手机成为人们的主业,四处只见各种小部件分门别类并且堆积如山。从事拆解电子废弃物的工人,有47%经常有头痛头晕。皮疹瘙痒、恶心、失眠、记忆力下降、鼻塞、结膜充血等症状也屡见不鲜。
2004年9月,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先后在贵屿,对当地儿童铅负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让人痛心疾首:暴露于电子拆解的他们,轻度铅中毒占61.8%,中度铅中毒占20%,好在未发现重度铅中毒者。还不止于此。2007年4月,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发表一项关于贵屿有机毒物污染的研究,称贵屿土壤中二噁英类含量明显超过美国、加拿大等国规定的限值。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确定为一级致癌物。
从癌症到自闭症
一条小生命,早期便可能遭受毒物暴露,被扰乱生命密码,引起成年后各种慢性疾病。2005年,加拿大儿童健康研究所发布报告说,加拿大儿童所接触到的一切,从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甚至晒的太阳都含有知名或不知名的毒素,癌症、哮喘等病例急遽增加。25年来,该国儿童癌症病例升高25%,尤以血癌、中枢神经系统和骨肿瘤显著,污染物增多被认为是原因之一。此外,儿童哮喘病比例升高四倍,哮喘成为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而室内外空气品质的恶化是哮喘和过敏增多的主因。
专家指出,加拿大儿童就像生活在“大碗毒汤”里,这碗大杂烩里有杀虫剂、工厂与汽车废气、食品添加剂、家庭清洁剂。有人担忧地表示,这碗汤足以扼杀儿童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儿童的神经性疾病也在增多,导致学习和行为出现异常。据最新估计,美国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而专家认为,这些都和现代生活更频繁的毒物暴露有关。
两年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学者菲利佩·格兰德简(Philippe
Grandjean)和西奈山医学院的菲利普·兰德瑞甘(Philip J.
Landrigan)汇编了202种对人体大脑发育有害的毒性物质名册,并重点研究了关于铅、甲基汞、砷、多氯联苯和甲苯等5种有毒物质。他们表示,尽管这202种物质的毒性有详实文献可查,但除了铅和汞等少数物质外,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这些工业化学物质正在让全球数百万儿童大脑发育受损。
举例来说,1960年~1980年,发达国家出生的儿童由于受汽油铅的影响,智商超过130的人数也许下降了50%以上,同时增加了智商低于70的人数。同成人大脑相比,儿童发育过程中大脑更易受毒性化学物质的影响,,并可能造成永久性损害。这个高危阶段从胎儿发育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格兰德简因此呼吁“我们必须保护年轻人的大脑,这是公共卫生保护的重要目标”。
构筑安全底线
二战后,全球有毒物质种类和数量大幅提高,大众对此却知之甚少。仅有少数的化学品进行过毒理学试验,检测是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大多检测还是制造商自己操作,结果的准确公平更值得怀疑。
最近,在一本名为《中毒的利益:毒物在进攻我们的孩子》(Poisoned Profits: The Toxic Assault on Our
Children)的书中,两位作者菲利普·沙别科夫(Philip Shabecoff)和爱丽斯(Alice Shabecoff)提出,较之于经济危机、伊战等“可逆的暂时性问题”,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环境恶化问题更为棘手,最隐匿却骇人的威胁来自毒物——工商业发展造成的毒物排放。
我们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但造成问题者却往往置身事外,真相被放毒物的厂商人为模糊或淡化了。公众陷入知情的盲区,很少获得任何关于环境毒物的资讯。父母和儿科医生,正日复一日同疾病进行着决绝斗争,但却对这些疾病之源懵然无知。保护孩子的战争艰巨漫长,全社会对环境毒物的危机意识和共同关怀,是确保下一代安全的终极底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