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日本旅游的帖子,忽然又想起几个月前的日本之旅来。
整理那趟旅途的相片,发现还有好多,竟然没有公布。
收集了一下竟然还有一百多张,于是把这些整理了一下,说说我对日本东京的一些印象和对细节的体会。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日本,已经被中国人了解太多了,铺天盖地的旅游信息,每天都能看到几个。
是啊,旅行家们对日本对东京已经不屑一顾,但是,我的身边,却有好多未曾去过日本的职场一族。
旅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因为,家庭、孩子、工作已经占去了生活的全部。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旅行家一样,天天在路上看风景。
生活,不仅仅是旅行,但是生活一定要有旅行。
我也一样,纵使有机会出去旅行,也未必真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潇洒离开。
所以我更喜欢选择一些短途的旅行,大家在我的博客里,见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平凡的爱旅行的姑娘的旅途。
所以,我写的游记也许更接近大多数人的生活,时间不多,去的不远,但还是怀抱梦想。
去日本之前跟单位请假,很多朋友劝我,其实跟上司说一声,何必到人事处去请。
我想我只为安心,我不想出去一趟还要背负着上司的人情和繁琐的工作。
东京是一个让我无法抗拒的城市。
对东京的印象,自然是停留在当年的《东京爱情故事》里。
我本不是一个感性的人,然而在这个大都市里,陪伴我漫步的,确实手机里为数不多的几首爱情歌曲。
每个人对东京都有自己的概念,购物之都、梦幻之都……
它对我来说,更是爱情之都。
东京湾的一片湛蓝,如今还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日在东京湾附近的一家餐馆用午餐,从餐厅露台出去,便可以看到东京湾上彩虹桥横跨海湾的雄伟气势。
抬头望见自由女神像树立,心中有一种激动难以言喻。
对于日本的初印象,源于从机场出来,在车子奔往山梨县的途中,经过一个小小的高速休息站。
专为残疾人的车辆设置停车处,没有其他车辆占道;
休息站里浓厚的圣诞气息扑面而来;洗手间里安置有售卖女性内裤的自动售卖机……
在日本的高速路上,都有隔音板,不管是在市区还是在市郊,都很少有噪音
这些人性化的设计,无一不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细腻之处
这几天在跟几个日本朋友的相处之中,也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素质。
他们说话极其温和,绝对不会出现在国内一些大街小巷大声喧哗。
东京是一个热闹的都市,但却有显得那样的沉静。

都说日本的物价高,但是一些超市里卖的东西却还合理。
辞去日本是参观车展,所以对于日本的汽车也格外留意。
在东京,有钱人多的是,但是在路上却多见小排量的汽车。
自从日本发生地震以来,日本民众更是看重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生活方面自然也是处处以环保自居。
有人觉得日本生产的东西就是mini,其实迷你而不浪费,何必处处以大气来显示自身的贵气。
虽然在一些方面非常节俭,但是从日本的洗手间文化看来,这又是一个十分豪气的民族。
几乎每一个去过日本的朋友,都会被那里的洗手间文化感动。
即便是在街边的一个小小的公共厕所,干净和舒适都可以让人丝毫无顾忌地坐下来。
这对于经常在国内大型购物商场的厕所里扎马步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说到日本的文化,一些极端的现象我们大可以忽略。
在街边遇见这样的类似我们时钟酒店的地方,也不必大惊小怪。
不要一提到酒店就想到偷情,在日本,很多夫妻也会到酒店名正言顺地开房。
这也是他们会享受生活的一种表现,即便是两夫妻,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在家中不能过二人世界也是常事。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命名日本》,里面讲述了很多关于日本女性的生活现状,值得看看。
在东京的街头,每到工作日,我们都会看到穿着正装行色匆匆的上班一族。
他们面无表情,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男人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曾经听说有一些日本妇女对于自己丈夫在外嫖宿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
其实这些状况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代表日本女性处于一种无能地位低下的状态。
日本男人对日本女性是尊重的,我们看到的那些在小酒馆喝酒到深夜才回家的男人,其实已经不能代表日本男人

以前听陈奕迅的歌《幸福摩天轮》,我以为像摩天轮这样的东西应该是香港这些大城市的标志。
但是我在香港没看到,在广州、北京没看到。
反而在东京的截图常常看到这些树立着的摩天轮。
虽然摩天轮算不上什么地标建筑,但却是很多孩子包括像我这样受情歌中毒的人,心中的幸福的标志。
后来听陈奕迅的《富士山下》,才发现原来他的歌描述的大多数是日本的景象。
所以东京、日本,给很多像我这样见识不广的人来说,自然就成了爱情的见证之地。
也难怪每每听到身边有人说要去北海道度蜜月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生出丝丝的羡慕来。

初到日本,第一站便是到山梨县的富士山脚下。
到达酒店已是晚上,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拉开窗帘,富士山便映入眼帘,那么真切,没有半点羞答答。
让我恍惚中以为自己仍然身处云南,拉开窗帘看到梅里雪山的情境历历在目。
顾不上吃早餐便拿着相机去拍照,
可惜技术有限设备又不够先进,在迷蒙的晨雾中只拍到富士山初醒时慵懒的摸样。
但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富士山之所以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大概跟其环保做得不够的原因有关。
据说在富士山脚下经常会有很多垃圾出现,但也有大量的环保志愿者经常围绕着富士山行走捡垃圾。
我对于泡温泉其实不太热衷,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身材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在别人面前暴露太多缺点。
而在日本泡汤更需要勇气,在那儿可不是穿着泳装展现身姿的。
人家泡汤是正儿八经地泡汤,是不允许你穿着任何东西进入汤中的。
我自然是不习惯,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即便都是女性,脱得一丝不挂然后无所谓得擦拭身子。
在我看来,是如何也做不到从容自若的。
所以可以想象当年年轻的我在北方澡堂子里和青年旅馆里度过的那些集体洗澡的日子是多么难熬。
也不能怪我现在选择酒店一定要带冲凉房了。

日本人守秩序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在交错的马路上很难见到闯红灯抢道等现象。
在人行道上,就算是没有车子来往,人们也总会等到绿灯再行走。
这让我想起早些年在香港见到的场面一样当时为之赞叹了许久。
但是自从香港自由行普及以来,这种场面就再难看到了,特别是在旺角人多的一带,竟然也出现了行人霸占马路,车子停下来让行人的现象。
不过再东京街头,若是看见一些禁止停自行车的地方安然停放着自行车的现象也不必大惊小怪。
日本老百姓的性格中,表面上安安静静毕恭毕敬,骨子里却有很多反叛的东西。
所以年轻人将这些反叛的性格体现在一些生活细节之中,也是情有可原了。


我以前不太明白为何身边的朋友总是喜欢去东京购物。
对于我来说,到香港已经可以满足我所有愿望了。
然而去到东京我才发现购物之都不是浪得虚名。
这里绝对算得上是流行前线了,就连小小的地下通道,也能让人目不暇接逛一个晚上。
而对于日系的服装,我是比较情有独钟的。
日本人娇小玲珑,所以他们的服饰设计偏向于清新的元素,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同样娇小的中国南方女孩。
在一些设计中当然也有日本的传统卡哇伊的元素存在,女孩子喜欢卡哇伊的东西是情理之中。
我不知道为何有一些女子在结婚生孩子之后,就对一些卡哇伊的东西嗤之以鼻。
其实骨子里都非常喜爱的,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成熟气质,就把自己的童真生生地掐掉,何等悲哀。




日本人的饮食也是相当有讲究,在东京的几日里,像我这样饭量不大的人也几乎没吃过一餐饱饭。
这让我想起香港美食家欧阳应霁的一本书来,书名叫半饱。
也许日本人民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小碟的菜上来,样样做的跟艺术品一样,大家一饱眼福,却不能一饱口福。
所以吃完之后才会意犹未尽,心中念念不忘下次还得再来一次日本料理,这是一种怎样高境界的营销方式。
生生地在人家的欲望上做文章,却又让人心服口服。
日本男人常常光顾小酒馆,大概是因为正餐不能满足自己的食欲所致。
日本菜跟中国的粤菜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追求新鲜,也将就清淡。
所以去日本旅行,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吃了,不管怎么吃,都是对肠胃有益的,而且你不能吃得多。

在东京,皇居二重桥绝对是一个了解日本历史的好去处。
在皇居外苑,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公园,公园内绿草青青,是一个散步的好去处。
然而在东京很多公园里,是看不到很多人们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谈笑风生的场面的。
在他们心中,草地是有生命的,是不能践踏的,就算走路,也不会为了方便而踩到草地上走捷径。
人们更愿意坐在椅子上看风景。
二重桥,在皇居正门,在护城河的倒影下,显得严肃又神秘。
很多当地的人们喜欢环绕着皇居跑步锻炼,悠闲自得,这比在国内看到的在草地上吃东西遛狗的场面舒服得多。





【后记】有些朋友跟我说喜欢看我写的游记,很平实。其实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尽量不写一些在网上可以找到的关于当地美景的地理、历史,而是更多地描述自己旅行时的心情,也许这正是大家愿意看到的东西,其实也跟我腹中无墨有很大关系,毕竟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地理学家,硬生生地在这里介绍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还不如抒发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写错了历史,误导了大家。希望大家理解。
更多精彩,欢迎大家到娃娃的微博,给娃娃留言,谢谢大家的阅读

在东京那几天,我的手机里只剩下这首《会呼吸的痛》,翻唱的男版,可惜在新浪的歌曲库找不到男版的,唱得我心都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