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杭州乌镇南栅旅游 |
分类: 走遍中国 |
乌镇因为似水年华而闻名,东栅的水乡风情,西栅的夜景
但是南栅似乎不那么为人所知
然而褪去繁华的乌镇南栅,却更让人体会到原汁原味的水乡风光
不收门票,人烟稀少,本地居民,落寞的老房子
一切都像是回到了以前乌镇还未被商业气氛环绕的日子
也许不久,这里将会跟东栅西栅一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昔日的水乡的宁静,又将在游人如织的景象里不复存在了
结果出发的时候没有预计到天气的寒冷,于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以为穿上杭州的那套装备就足矣在乌镇应付一个晚上
没想到这里比杭州要冷上好几度
为了身边那个哆嗦的小朋友着想,逛完南栅我们便打道回府
连著名的东栅都没有花钱进去瞧一瞧
没有太多的游人,老人们在茶馆里喝茶,有孩子在门前嬉戏
而如今,东栅已经不再是我印象中的摸样
是张居正的故居
长廊上似乎还能听到秀禾沙哑的声音
冷风吹来一阵一阵的,旧日的苍凉感觉扑面而来
东栅的房子早已经经过油漆修复
在这里,却仍然能看到斑驳的历史痕迹
老房子不需要门票,里面虽然没有太多让人考究的历史文物,但是古迹可循
雕镂设计绝对是江南的范儿
只是沧桑中透露出它生活的味道
这些设计据说可以凸显主任的身份和财富,而且十分低调,一点都不显山露水
只是房屋紧闭,没有人来人往
多了一份落寞
锈迹斑斑的锁不能锁住财物,却可以锁住人们对它的无限向往
庭院深深深几乎,不知道小朋友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
三白酒和甜酒都是乌镇的特产,而南栅的这间作坊,破旧的有点没落
禁受不住诱惑,还是拎了一瓶揣在身上
我平时不喝酒,对酒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我不懂欣赏酒文化,却唯独对江南的甜酒情有独钟
大概这甜酒能何处咱客家的家乡的味道吧
坐车来到乌镇,在客运站门口就有很多三轮车夫在舞文弄墨
如果你之前来过乌镇,不想再花费昂贵的门票却又想回味一下水乡的记忆的话
这里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大街上已经开始陈列旅游商品,但是一些原始的生活味道还是没变
商铺也是稀落,有经济头脑的也许早早就开始在自家门口摆卖
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生活轨道里的老百姓们,仍然窝在昏暗的过道里打麻将喝茶
一些新架起来的桥,它的作用绝对不是为了观赏的
半掩的门,刚吃过午饭的人们敞开门儿看屋外的风景
吃饱了的狗儿出门来溜达
虽然是个作坊,但院落的规模却是十足的江南民居作风
屋子里卖一些小摆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回去摆放在家里,古色古香
价格并不贵,所以千万别指望是什么古董
我不是收藏家,对于我来说,好看和有味道就是值得我掏钱的
看看右边的染布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对了,大多数都是挑白的染,而这一张,是反过来了
十分考验工人们的技巧
桌子上摆放这招呼客人的茶具
可惜我对这些股东家具并不太感兴趣,不然就可以跟主人家谈天说地了
四周确实高墙耸立,宅子里的女人们过的是一种紧锁深闺的寂寞的生活
搭的竹架子,周围摆放的水缸
似乎回到了小时候的外婆的家里
厚重的门板,只要微开半扇,或欠一个缝儿,就能从外面看到里面的老旧时光
这就是南栅为数不多的桥梁之一福兴桥了
桥梁的建筑特色是一贯的江南桥梁的作风
那些被倒映在河里的白墙青瓦,触动人心弦的也许就在于它白得斑驳,黑得陈旧
让人在视觉上直接体味出岁月的痕迹。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整条老街的全貌
桥上的石狮子有些连头都掉了,在寒风中更加显得破败
也许把南栅休整作为景点也是一件好事
不然它就自生自灭,再过几年,不但看不到原始的风景,恐怕连旧房子都抹平建新房了
里面的一些东西应该都是主人家从老街上收回来的
应该有一些历史了
不知道用这个机器榨出来的果汁会不会更加原汁原味呢
一些老古董在他的修葺和加工后,也许锦上添花了
我非常崇拜这些老工匠们的手艺活
其实任何一个所谓的文化研究人,都比不上他们的手艺更能说明一种文化的内涵
其实这样的开发也不是不好
很多朋友跟我一样非常讨厌政府对一些老房子的改建和重修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改建和重修也未必不是一种保护
很多破旧的东西倘若不再修葺而是一味得让其保持原汁原味
最后可能就知剩下一滩烂泥了

汇源当铺,不管是在古镇还是古城
当铺都是一个最能说明一个地方的古老的象征
看到一个高高挂起的当字,古旧的历史情怀就迎面扑来了
桥的对岸,便是著名的似水年华东栅了
【后记】还没开发好的南栅,给人的感觉就是人少商业味不重,虽然街上还是有一些当地人开的商铺,但是因为游客稀少,他们也懒得叫卖,主人家一副休闲的样子,反正你爱买不买,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价格也是比较公道,跟东栅比起来,绝对的不吃亏。似水年华的乌镇褪去繁华,原来是这般清秀安静的摸样,不知道若干年后,这里是不是跟东栅一样人来人往,没一间老宅子都开始收门票,那些被老工匠收了的老古董,又重新被安置回它原来的地方,供给游人们观赏和品味。世间的繁华盛世,都抵不过似水年华。
欢迎大家到娃娃的微博转悠留言,有问题咨询娃娃的,知无不答。谢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