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2011-03-20 20:42:44)
标签:

中山

杏仁饼

牛角巷

颐味庐

西山寺

兴宁里

旅游

从地理上说,牛角巷就在孙文西路的东段,从孙文西路往东走,离中山百货不过百米内,右边一条与孙文西路垂直的巷子就是牛角巷。如果不熟悉中山,按地名“牛角巷”来寻找并不容易找到,由于不是正名,并不存在“牛角巷”的正式路牌,在巷口,不知道是谁用黑色笔潦草地在左边的墙上写着“牛角巷”三个字,看似随意,却又别有一番韵味。据长期住在牛角巷附近的老石岐人介绍,牛角巷里一度杏仁饼飘香,而在上世纪40年代至解放前一段时间,这里最为兴盛。我们平时去买杏仁饼,都是开车从逢源商业街进去,把车停在金燕子幼儿园门口,然后走进小巷。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三月的中山正是细雨纷飞的时候,小巷的路面虽然已经换成柏油路面,但是仍然抹不掉历史的痕迹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斑驳的墙上生满了苔藓,旧房子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吧,路边自行车的车主,大概就住在这个深巷里头。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偶尔在中山商业博物馆里翻开《中山老行业》这本画册,看到反映昔日牛角巷盛景的《饼业争雄牛角巷》画面,发现我们日常爱吃的杏仁饼原来是在牛角巷里发源的。心中或许有一丝不经意的惊喜,原来当年杏仁饼飘香的牛角巷是这样的,原来这里也曾繁华一时。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这里经营的门面,除了饼店外,大都是古老的行当,古旧收藏、磨刀等等,无处不体现古时中山的韵味。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就连这里的小狗也与众不同,仿佛是从旧时走来,跟着主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传阅到现代。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这些有着广东特色的门,斑驳破旧,写满了厂商的历史,门上还贴着门神的图案,主人大概已经搬到别处,但是逢年过节,也许还会回到自己的老屋,纪念那逝去的童年时光吧。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据介绍,颐味庐饼家始创于晚清时期。一位名叫梁星如的中山商人从香港返回石岐,在仁山口开设小饼店,当时只是做一种小方型的绿豆饼,由于做工好,味道纯正,产品很畅销,后来便扩大经营,并把店铺迁入牛角巷,店名就是“易味庐”,不久,梁星如另谋别业,将转手,易味庐到1952年迁出牛角巷。之后,有一个原来经营纸札店的商人杨四转业做饼,迁入原易味庐的位置,开设“颐味庐”经营饼业,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为止。上世纪80年代,杨四之子杨发开设个体户,继续生产经营杏仁饼。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文文说,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吃这里的杏仁饼,所以每次回到中山,总是会辗转来到这里,提一些新鲜的饼带回广州,派给街坊好友。并不是说这里的饼有多好吃,吃的只是一份童年的回忆。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西山寺就在牛角巷的对面,是我们每次到牛角巷买饼后必到的地方,这是闹市中不可多得的一片净地。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西山寺的香火很旺,我们去的时候正逢寺里的和尚念经,三人各烧了香,虔诚之心虽然不够,但是每次经过这里,我们三总是会到里面走走,烧香、给香火钱,偶尔拿点经文回去念诵,上一回,拿了一本华佗的方子回去,虽然方子简单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仔细品味,还有有点科学的。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寺里的小洋楼很有特色,类似二三十年代的建筑让整个寺庙变得文化起来,老樟树下好乘凉,夏天这里不愧是个避暑的地方。

兴宁里牛角巷的秘密——百年老店颐味庐
木棉花正好带回家去给奶奶晒干做汤料,看来这一趟并没有白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